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 文 题 目:姓 名: 李明锋 学 院: 连云港校区人文与美术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 学 号 : 2011级 、 1118024123 浅论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形象指 导 教 师: 张永义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2 -浅论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形象汉语言文学 2011 级 1118024123 李明锋摘 要百年孤独中人物的孤独像是一种宿命,充满无奈且具有很强烈的悲剧色彩。其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这群人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的抗争以及孤独与西西弗斯很相似,通过比较来浅论上校的形象。关键词孤独 无奈
2、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西西弗斯百年孤独作为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具盛名的著作,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它被誉为是一部“再现了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小镇是当时拉丁美洲的缩影,而布恩迪亚一家人多样但都孤独的结局则是拉丁美洲人民命运的代表,因而对百年孤独中人物的分析,对于了解动荡时代中奋斗的拉丁美洲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以“孤独”为主要特点的人物特征对于研究当下激烈竞争中很多人身上所表出现的迷惘和自我束缚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这其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所体现出的抗争与孤独具有很高的象征性,同时他与古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斯也有
3、颇高的相似性,值得比较来更好地研究人物形象。一、马尔克斯孤独世界的再现者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中世界的展现,好的作者会为他的作品赋予灵魂,生成主题。作者的情感将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写作主题,并且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截然不同的。作品的构成因素、表达主题及情感态度的选择都将受到作者的人生观、经历以及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作品进行解读之前,对作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正确有深度地解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3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童年在外祖父家度过,这也给了他很好的神话和鬼怪素材的积累,对他之后在魔幻现实小说方面的造诣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记者工作的热爱使得他能够很好的抓住在生活中的细节,这
4、让他能够在人物刻画上能够游刃有余。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作家,他具有十分强烈的正义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从来都不是一名共产党人,有着非常民主与正义的政治思想。他的政治信仰表现在书中人物的塑造上,每个人物都倾注了他对这类人的感情。他深信 ,拉丁美洲人民应当是自由的,他们能够探求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观念不仅帮助作者在百年孤独中能够客观的反映出拉丁美洲人民孤独中的处境,更重要的是作者表达了对拉丁美洲的未来的期望与自信,这在他之后的一次访谈中有所提及,也可见作者对百年孤独这部作品所倾注的情感以及对其寓意的深刻。二、马孔多孤独的世界马尔克斯曾经说过,孤独是人对周围世界情感的一种回应。当
5、一个人不能或者不愿意理解外部世界,同样不被外部世界所理解之时,孤独之感便会油然而生。马孔多作为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城镇,与拉丁美洲都有着同外界世界的相隔离的特点,很符合马尔克斯对孤独的定义。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孔多孤独的特点,那就是吉普赛人的到来。多年之后当吉普赛人再次到来的时候,表演相似的杂耍时马孔多的居民仍旧显露出十分惊愕白表情,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马孔多居民并没有在思想和理念上获得进步。当香蕉公司这种暗示着西方先进文明如刀一般插进马孔多的时候,马孔多作为拉丁美洲缩影的原本的传统文化以及信仰轰然倒塌。成为了西方先进文明的奴隶,本来就不强烈的归属感越发脆弱,整个民族更加的孤独,因而他们越发封
6、闭,孤独的命运更加不可逆。他们既不愿意去理解外部世界,也一样的不乐意被外部世界所明白。小说中环境同人物是相互渗入的,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一样环境也缔造人。”作者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感情等主观因素会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表现出来,因而环境和人物两者不能分割来看。马孔多作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这其中的人同样会有环境所表现出的特点“孤独”。“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家徽似的标记,此中的每个家庭组员都自发的佩戴起这个标记。孤独使得布- 4 -恩迪亚家族的人宛如走进一个走不出去的涡旋当中,这种充满悲剧的人生明知道自己深陷其中却无法自拔。当然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成员几乎都选择了在孤独中结束自己的一生,或许有人在开始
7、时想要摆脱这注定的命运,但在后来却都惊人地选择了同孤独相伴到死。他们惧怕自身堕入孤独的泥潭,以自己奇特的方式反抗孤独,但同时他们又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 1布恩迪亚家人所体现出的这种孤独感,是他们所反抗的,但是最终也都发现是他们所不能缺少的,这是一个悖论,这种命运的无奈便是悲剧性的根源,这种无奈表现在现实的努力与客观上的不可实现。细看到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每个人身上也似乎都有这样的本能,他们生来便被期望能够摆脱孤独,但是却每每都是不愿意被理解,因而以孤独为伴。三、上校孤独的“代言人”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小说的核心,不论是小说的主旨或是作者的情感及创作意图都要通过所刻画的人物体现。通过对
8、其中重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视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辨证谨慎地思考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达到传递现实意义的作用。在百年孤独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例如祖母阿尔苏拉、阿玛兰黛、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以及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等都代表了当时拉丁美洲不同的人。在这之中奥雷里亚诺是布恩迪亚家族中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第二代,历经了马孔多近百年的光阴变迁。他是作品中孤独气质最为突出的人物,成为整部作品“孤独”代言人。 2因而他的形象分析对于研究“孤独”这个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作为家中的第二代同时也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代,他戎马一生但是最后却是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死去
9、。他不断抗争但又一步步走向孤独,走向死亡的经历,也是拉美许多斗士悲剧的写照。他在娘胎里就会哭,一出生就非常冷静,童年时期便被发现了具有预知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个能力使得他能够在后来躲过那么多的暗杀并且成为革命军领袖。他渐渐长大成一名沉默寡言的少年。那是他还是有着孩子的天性,他静静地听着哥- 5 -哥的心事,后来哥哥的离去让他开始慢慢地性格开始了改变或者说是真正的性格开始显示了出来。他向父亲学习制作炼制的方法,进入了他那最后的归宿实验室。这里是他命运的开始,也是他命运的终结。渐渐成熟的奥雷里亚诺一直跟随着父亲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但是那是的他还是愿意通过一整夜的努力只是为了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
10、拉生日的时候送给她这样一份礼物,到这里上校还保留着人世间最质朴的爱。后来他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那个比他小很多的女孩蕾梅黛丝,他离开了在此之前一直呆着的实验室,一切都这里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好,上校似乎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被孤单俘虏的命运又怎么会上校走出这个漩涡。命运转折出现在他的妻子被误杀,上校的心也开始走向孤独。战争的火焰烧进了马孔多,小镇的安静被打破,也正是这突如其来的战争彻底地改变了奥雷里亚诺的一生。目睹了保守党换票的肮脏手段,独裁者多次在马孔多制造骚乱之后,上校的正义感驱使着他毅然参加了战斗。这里的上校虽然经历了童年时阴影,经历了妻子的离去,但他的内心还是及其富有正义感的。在目睹了保
11、守党的做派和小镇人民的苦难之后能够毅然投入内战,可见上校此时的内心还是火热的,他这时参加战斗的原因同他在最后想要发动战争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变化也正好反映了奥雷里亚诺内心的变化。在许许多多大难不死之后,上校自己都慢慢地已经遗忘了自己参加战斗的意义。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或许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保守党 8 点去教堂做弥撒而自由党则是 5 点,这个战争狂人直到晚年无力再发动战争才终于歇息。当一个人没有目标的跋涉孤独将会慢慢地腐化他的身心。人的一生中总结起来的三大情感来源,亲情、友情和爱情。曾经的上校爱上了蕾梅黛丝,这份爱情使得上校短暂的时间里走出了家族中注定的孤独,似乎将要打破这孤独诅咒。因而爱
12、情是否能够再次能够将上校从孤独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很让人期待,但是奥雷里亚诺让人失望了,他曾经和 17 个陌生的女人生下了 17 个孩子,可惜的是这其中并没有爱情的产生。当家族的孤独宿命缠身,当战争的危机萦绕,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指望不上的时候,上校的孤独命运便不可逃避了。乌尔苏拉曾经在晚年这样评价上校,说他是一个没有能力爱的人。上校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个大圈,从选择孤单开始到最后选择孤单结束。这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影子从害怕生出猪尾巴的孩子到最后猪尾巴的孩子是最后一代,就像是命运的漩涡。- 6 -其实在封闭的马孔多小镇中许多人都缺乏爱的能力,这个闭塞的小镇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情感交流变得越发的冷淡,
13、使得他们最后得到的必定是无尽的孤独。同样的上校在不断的战争中使得他本就不丰富的感情变得更加的冷漠,这也造就了他后来几次回到马孔多一次比一次冷漠,他孤独的程度外显在他的冷漠上。战争中他三次返回故乡第一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搭救南征北战的战友马尔克斯将军。第二次他拒绝母亲乌尔苏拉靠近他三米之内并杀死了同他本相互欣赏的蒙卡达将军,第三次上校因想要发动战争只是因为自己个人的目的。这些变化都反映了长期的孤独使得上校越来越缺乏人性,本来的正义与慈善慢慢消失。到了晚年的他再也无法发动战争之时,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开始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默默地做着小金鱼等做好了再熔掉重行制作,就像不断重复做着寿衣,拆了缝,缝了拆
14、的阿玛兰黛。人心中孤独的时候往往通过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来排遣心中得孤独,反观上校的一生他又何尝不是通过战争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孤独。 一直被沿用的姓名,重复做着相同事情,共同的被孤独绞杀的结局。都反映了一点,就便是萦绕在这个家族中诅咒一般存在的孤独。当不可拒绝的孤独来临,上校选择了顺应孤独。他的一生不断的起义,不断在将自己置于生死危机之中,他并不畏惧死亡,也曾经想过通过自杀结束这一切,但是并没有成功,终于还是顺从了。当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心理才能难起波澜平静下来,不再那样深刻地体会到孤独的折磨,这也是布恩迪亚家族中很常见的一种方式。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家务,不断的战争,不断的拆缝都是为了排
15、遣心中的孤独,也是顺从孤独陷入悲剧的宿命中。四、同西西弗斯相似但不同的命运上校的一生不断发动起义,晚年不断重复做着小金鱼,这一切终究都没有意义,宛如不断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俄狄浦斯王类似 也是悲剧般的人物。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统治者,他极其聪明与谨慎,曾经一度绑架了死神使得世间很久啊没有死亡。他眷恋着- 7 -大地,蔑视众神最后被判处永罚。众神惩罚他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但是由于巨石的重量,每每将到山顶就又从另一边滚落下山,前功尽弃。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地做着同样一件并没有意义的事情,众神觉得再没有比这种没有任何希望的重复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的确不断
16、重复这一件事情并且看不到任何解脱的希望,宛如生活在孤独中的布恩迪亚一家人,费劲心思却怎么都逃不出孤独的圈子,这种绝望的挣扎真是拉丁美洲人民悲惨命运的缩影。就像书中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结局一样,几代人都被孤独诅咒最后在一场飓风中从这个世间彻底消失一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悲剧同西西弗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是同样也并非完全一样,这其中更多的相似来源于同西西弗斯身上所体现出的悲剧性上。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经历大小战斗无数,死里逃生也是家常便饭,他为了马孔多人民毅然参加革命并很快成为领袖。但是在多年的战斗中他渐渐地发现不论怎样革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这也使得他慢慢遗忘了自己参战的初衷将自己
17、浸淫在权力中,迷失在孤独的漩涡里。马孔多的闭塞与落后在多年以后当吉普赛人再次来到这个小镇的时候,依旧表现出惊愕可以看出,在多年之后马孔多居民的科技和思想水平并没有提高。这就如同那时的拉丁美洲一样,因为闭塞和落后的原因导致在外来的资本主义侵略面前并无很好的办法,哪怕有革命有起义但是由于人民思想观念的落后并没有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这一切缩小到上校身上则是一直都在革命却始终没有能够根本上改变什么。以至于到最后战争成为了上校的鸦片,成为了上校生活的主题和排遣孤独的手段。就好像西西弗斯一直不断的将石头推向山顶又不停地从另一边落下一下并没有意义,不停地重复着一件事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发泄了寂寞保持了冷静,但
18、是另一方面冷静后孤独感将会更加的沉重。上校在晚年不断重复做着小金鱼更是同西西弗斯推动着巨石走向山顶如出一撤,不仅是上校,布恩迪亚家族中的许多人通过不断地重复来维持着孤独。上校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他主动地将亡妻的照片处理掉不让自己陷入到过往的思绪之中,更像是一种对孤独的妥协与顺从,或者说是上校选择了孤独。上校并非没有反抗过孤独,从他起初- 8 -收到马孔多电报时的开心到后来的冷漠,上校是想反抗孤独的,至少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有家的概念的。但是很可惜一个本就是孤独的家族又怎么能给上校爱呢,这大概也是最后上校选择顺从孤独的原因吧。这也就解释了后来上校为什么收拾起了自己亡妻的照片,因为他知道再没有
19、人能够将他从孤独中解救出来。宛如当时的拉丁美洲人民,在孤独的泥潭中,在封闭的大环境下只有自救这一条路。这同西西弗斯在收到永罚之前是非常相似的,在收到惩罚之后,明知道自己的惩罚无可倒闭却因为眷恋大地或者说保存着侥幸的希望执意留在了人间,最后被墨丘利从欢乐中拽回了地狱接受永罚的判处。而这个永罚最严厉的地方就在于让人彻底失去了希望,在绝望中将自己的生命慢慢消耗殆尽。就如同知道真相的上校在不断炼制不断熔化小金鱼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中不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上校同西西弗斯身上所体现出的事物也并非完全一样,阿尔贝加缪从西西弗斯身上看到了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所体现出的抗争,在永罚中奋起反抗。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
20、中不仅有对人类悲剧性的刻画,也讴歌了人类自由主义的胜利。这就从上校身上随表现出的那种顺从于孤独,与孤独相伴到死多表现出的情感不一样。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所阐述的那种荒诞即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无数风雨曲折,实际和理想之间往往存在着极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就是加缪所指出的荒诞性。就如同布恩迪亚一家都在致力想要逃离孤独的诅咒,最后却都选择了和孤独相伴到死,这同样是及其荒诞和讽刺的。加缪提出人在面对荒诞的时候往往会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生理上的自杀,一种是哲学上的自杀以及“我的自由”。 3联系到奥雷里亚诺上校,他的一生在面对孤独时选择过自杀,但是很可惜并没有成功,上校也想过通过自杀来结束自己孤独的一生,结束自己
21、荒诞的一生。但是很可惜的是命运并不容许上校这样在孤独的路上草草了事。因而上校在孤独的路上必定越走越远,不过很可惜的是上校既没有进入哲学的自杀也没有关注到“我的自由”这两个层次,上校的骄傲使得他不会在哲学上自杀,但是周围孤独的压迫下他也并没有出路,因而同孤独签订了协议,一直重复做着小金鱼直到死亡。加缪在西西弗斯的身上发现了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西西弗斯- 9 -在这周而复始的孤独之中发现了自我,西西弗斯的全部快乐在于,他的整个生命都属于他自己,尽管他不断地做着一件同样得事情就如同上校不断地炼制小金鱼一般。但是西西弗斯认识到他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他随推动的这块巨石的每一颗都对他构成了一个只属于他的世界,他
22、从中感悟到的是内心的安宁与力量获得了重新获得幸福的资格。但是这却从另一面更加反应了上校的悲剧,以及他在孤独中的无奈。同西西弗斯被众神永罚类似上校也被命运投入到无法解脱的孤独之中,那么为何西西弗斯能够从中领悟“我的自由”而上校只能在孤独的路上走向灭亡呢,这是更多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造成。西西弗斯之所以能够重新拥有获得幸福的资格正式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唯一性,他的独一二五让他成为了他自己世界的主宰,这成为了他幸福的源头。而上校却无法从他的生活中获得解脱,马孔多小镇的封闭,人民政治觉悟的低下,战争的摧残以及家庭的孤独家徽无时不刻不断冲击着上校,以至于他根本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更加让人觉得可悲的是西西弗斯
23、的孤独是众神赋予的,而上校的孤独却是自己赋予的,上校也十分想感受自己的唯一性,也想主宰自己的生活。然而可笑的是让上校能够主宰自己生活方式的途径便是同孤独作伴,布恩迪亚家族人的一生都在摆脱孤独,到头来想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却只能选择孤独,这就是命运的捉弄,这是这样的悖论让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无奈,这种命中注定的无奈使得上校的命运更加的具有悲剧性。就像那句老话说得好,孔乙己终究是要死的,上校身上所体现出的拉丁美洲人民的抗争精神以及革命道路的迷茫,以及到后来由于拉丁美洲的闭塞与落后带来难以挽回的失败,无一不在上校身上得到了体现。如果说西西弗斯是一个超脱了自我的孤独斗士,那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则是命运注定的必须迷失并且失败的斗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上校的一生本来是能够摆脱孤独,但是妻子的离去,是命运的不幸;上校本可以成为受人尊重的民主斗士,但是战争的摧残使他残暴冷漠,是命运的必然。这种命运注定的无奈使得上校的悲剧形象越发鲜明,难怪当小说赐予了上校死亡的结局时连作者也不忍,这也是百年孤独中多体现的最悲剧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