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新课篇.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81245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新课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新课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导入新课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导入新课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也曾提到:“教师最大的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 。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教师用贴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兴趣,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

2、而使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一、形象生动-标本或模型导入 案例 1、在学习躯体运动的形成时出具肱二头肌相关的模型,直观地显示出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学习人体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心脏模型、眼球模型等进行观察和拆分,可增强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 2、 “认识生物”这节课就可以将能收集到的实物带来,比如含羞草、金鱼、珊瑚标本等让学生认识从而展开对生物特征的学习; 案例 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则准备好常见的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帮助同学们对比观察; 案例

3、4、在学习“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展示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实物标本,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生物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利用身边的实物或者生物模型引入新课,是生物学科独特的方式,也是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 运用生物模型则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启动思维-质疑导入 案例 5、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疑引入,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否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教师恰时地引出“鸟的生殖和发育” 。案例 6、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这样设疑很好地引出“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内容。 案例

4、7、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 。生物的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我们的长相、体态等方面既像母亲又像父亲,这是为什么呢?”案例 8、学习蒸腾作用这部分时先给出一些数据:一株玉米出苗到结果一生需吸收200kg 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约为 2kg,玉米实际用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学生通过计算得知仅占 1,教师接着设悬念:“那其余 99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渴望知道水的去向,教师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所得,人的思维活动永远都是从疑开始

5、的。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难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以疑触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三、情趣盎然-诗歌导入 适当运用诗歌导入新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 案例 9、学习藻类植物时这样引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来了江水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水里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案例 10、李商隐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难道真的春蚕丝尽就死了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化作茧”并没有死!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

6、,青草池塘处处蛙” ,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蛙为什么鸣叫? 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 案例 11、课前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诗歌接力比赛,猜测诗中藏有什么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桃花)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 、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杏花)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 、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 。这些花儿为谁而开?引出“开花结果”的内容。 这样导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半句诗,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能高

7、效率地在快乐中学习。 四、身临其境-体验或实验导入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法或亲身体验法导入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 案例 12、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时教师演示: (1)取一勺白糖放进一杯水中,糖不见了。再尝尝水,水有甜味。 (2)滴一滴红墨水在水杯中,观察水慢慢被染成红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展示一个橘子,请同学们谈论吃橘子时的口感,推测橘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这样可以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案例 1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时,事先选中一名同学并蒙

8、其眼,让他将手伸入准备好的牙签盒中,只见他一触及牙签就大叫并缩回,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引出该课题。案例 14、俗话说“生命不停,呼吸不止” ,同学们,你们会呼吸吗?摒住呼吸试试你能持续多久,有什么感受(强调安全情况下)?让学生明白呼吸的重要性,引出“人体呼吸”内容。 案例 15、再比如上课伊始教师让某学生在闭目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球、书、石块、冰块、热水杯等) ,每摸一样说出一样。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用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凉热等?这些特点对于正常人来说一般用眼看就知道,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内容。 五、开拓

9、视野-人物故事导入 案例 16、教师通过讲述前几年美国探索火星和土星的故事引出“生命的起源” ; 案例 17、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 。 案例 19、 “眼与视觉”教学时可这样引入:从飞在生前曾留下了捐献角膜的遗愿,他死后捐献角膜使五个人眼睛恢复光明。角膜在哪?近视眼、青光眼和白内障又是怎么形成的?用故事导入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著名人物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采用寓意深刻、轻松幽默的故事导入新课,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说明问题,教师还需要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六、亲切自然-谈话导入

10、案例 20、 “人的生殖”一节的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大家预习得最好的一章,之所以预习得这么认真,说明大家对自己身心健康非常关心和重视。从本课开始就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关于自身的科学。 ”初中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和神秘感,早就偷偷地把“生殖”一节看过了,这是情理中的事。教师掌握了学生这一心理状态,用“预习最好”四个字巧妙地抖落了学生的这个秘密,谐趣产生了,再辅之以正面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恰到好处地排除了因腼腆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 谈话法导入比较自然,可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