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心理学教案.txt 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 135俯视着看你。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 书库欢迎访问: TMMU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y)一 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复杂多样,生动奇妙。恩格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21 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1 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Definition) 任务:2心理学历史哲学1879 年,德国冯特(wandt)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为依据,研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学向自然科学靠拢,产生了心理学。3 心理学的研究
2、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4 心理学内容:基本内容即普通心理学。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动机、信念、兴趣、世界观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对待等二 医学心理学概述: 1 医学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 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的科学。实际上,医学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心理社会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因素心身医学:A 型行为冠心病C 型行为肿瘤中医: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喜伤心?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营养不良、传染病、寄生虫-心、脑血管
3、病、肿瘤等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个人问题综合医院门诊初诊病人发病率调查:/3 躯体疾病 1/3 心理疾病1/3 心身疾病?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没有疾病,只有病人。 ”?心理状态的改变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如:脑的疾病?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马克思:“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移植患者的生理、心理排斥(肾移植、唤头术)减肥?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原始部落医者是德高望重的人巫术对医生的信任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用量2 医学心理学的历史及分派:1852 年,德国哲学家洛来(lalze)提出“
4、医学心理学”一词1896 年,美学者 L Witmer 创立“临床心理学”一词及第一个心理诊所19 世纪 我国1917 年 北大开设心理学课堂88-89 年国家教委、三总部开设并将其设为必修课 分派:心理生理、行为、心理动力3 医学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识、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的目的4 医学心理学主要分支:心理卫生与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学中的分支研究行为卫生、生活方式和健康
5、人格形成、科学的体质锻炼方法、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原因、机制及规律的学科康复心理学:研究伤残者、慢性病人、老年人的心理行为问题,采取措施降低其残废程度,使之适应工作、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临床心理学:研究、解决临床中心理问题的学科护理心理学:心身医学:三 医学模式及其转变:医学模式 :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特点及本质的概括。1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概括疾病防治的经验。 中国、希腊的古代医学皆属该模式。2 生物医学模式:以生物、理化因素来解释防治疾病的经验。“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也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
6、形态或化学的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可以找到特异的治疗手段背景: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带动了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来阐述健康与疾病。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后,慢性病上升及死亡疾病谱的变化。1977 年 美国 Engel 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的特点: a 三者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互相作用。b 人体发病的整体性。c 全面了解病因和病情。四 健康:提出对健康认识的误区,引出健康新概念。1 健康的定义:1946 年 WHO 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7、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 6%-心理治疗完 全 无 9.5%亚 健 康 状 态 84.5%?原因:压力?消除方法:寻找压力根源、改变处境、改变你自己运动为了争第一 、平衡与享乐(黄利)2健康的内容:a.躯体健康:躯体无损害或功能紊乱(标准:五快) 。b.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三原则: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客观环境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c.社会健康:社会适应良好。d.道德健康:1997 年健康新标准:“五快” 、 “三良” 。身体健康:食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走的快精神健康: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3如何追求健康:生理节奏有规律营养
8、全面均衡有规律体育锻炼养成健康习惯讲究心理卫生4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人为版医学心理学 p286)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能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五中国医学心理学的现状和展望:1中国社会对医学心理学的需求:2中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第四节 人 格(personality)一人格概述人格概念人格,又称个性(individuality) ,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其整个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人格结构人格心理倾向:需要、兴趣、动机、理想、 信念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 我 意 识: 自我认
9、识、自我体验、 自我对待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 前提条件境和教育 重要作用二人格心理倾向人格心理倾向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经常而稳定的趋向。包括需要、兴趣和动机等。 需要(need)需要是个体内部和社会活动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欲望和要求。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1需要的差异性(个体和时间差异)需要受现实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需要永无止境2 需要分类天 生 的 需 要 机体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如内部稳定性、回避危害、内发性和性的需要等。天生的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须,若得不到满足,会危及种族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命后天习得的需要 反映人类社会生
10、活的要求,对维持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又可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交往、成就、友爱、尊重等)后天习得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需要层次论(A. H. Maslow)把人的需要分为 5 个层次,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分为自我实 现的 需 要审 美 的 需 要认 知 的 需 要尊 重 的 需 要爱 和 归 属 的 需 要安 全 需 要生 理 需 要 兴趣(interest)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力求接触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以需要为基础。1兴趣分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静观兴趣和积极兴趣广博兴趣和狭窄兴趣暂时兴趣和
11、稳定兴趣2兴趣的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性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3兴趣的品质兴趣的指向性兴趣的广度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1动机的功能始动功能(唤起行动)指向功能(维持行动趋向一定目标)强化功能(使行动得以顺利进行)调整功能(形成一定动机模式)2动机分类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成就、交往、尊重和劳动动机等)3动机冲突动机体系动机冲突形式?双 趋 冲 突双 避 冲 突趋 避 冲 突多重趋避冲突三人格心理特征个体在心理上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能
12、力、气质和性格,人格心理特征造成个体差异。能力(ability)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1能力与知识、技能2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 影响个体活动的全部领域,表现在不同活动中的共同能力,亦称智力(intelligence)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等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专业所必须的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3能力发展和个别差异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并出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05 岁占 50%人的智力一般在 1825 岁达到顶峰,青春期后发展比较缓慢;成年期(2540)能力发展相对稳定,常出现创造性活动;老年期智力不再增长,并开始衰
13、退,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IQ 比例(%) 名 称140 以上 1 天 才130140 3 超常智力90130 76 常态智力7090 20 逊常智力70 以下 3 智力低下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能力结构差异气质(temper)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1气质特性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和内倾性 2气质类型体液学说(希腊 Hippocrates)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前苏联 Pavlov)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高级神经
14、活动类型 特 点 气 质 类 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 胆汁质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多血质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粘液质抑制型 弱、不平衡、不灵活 抑郁质3正确认识气质气质与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气质具有先天性、稳定性,但又有可塑性;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气质对智力活动的特点、效率、方式等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气质特性与职业选择认识自我气质,根据自身气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要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根据职业特点,塑造自身气质。性格(character)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
15、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心理特征。1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2性格的类型学说内外倾向说(瑞士 C. G. Jung)内倾型(内向型)态度向内、感情不外露、沉静、多思孤僻、反应迟钝、适应环境困难;外倾型(外向型)态度向外、开朗活泼、情感外露、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易于适应环境。功能优势说(英 A. Bain)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中间型 独立顺从说(奥 A. Adler)独立型顺从型 优越-自卑说优越型自卑型社会文化说(德 ESpranger)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宗教型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是在遗传的基础的基础上,在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6、的。先天因素后天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养育态度家庭氛围出生顺序 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社会实践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1性格与能力能力的发展受性格制约性格的形成依赖能力的发展2性格与气质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气质可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气质可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性格再一定程度上可掩盖或改造气质,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得以控制,积极因素得以发展。四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有意识有系统的反映。自我意识是个体在适应、改造环境中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调控机制。自我意识结构1认知形式:自我认识2情绪形式:自我体验3 意志形式:自我对待
17、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1自我认识儿童期主要指向外部;青春期以自我为客体,对自我进行探究,逐渐建立起“自我观念” 。2自我对待儿童期对自我缺乏自觉要求和有意识的控制;青春期随自我认识的发展,渐具有自觉的要求和有意识的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独立自主、自尊等) 。3自我体验儿童期,自我体验肤浅、短暂、不深刻;青春期后,自我体验很快发展(敏感、丰富、深刻、起伏、闭锁等)成年期,自我认识趋于全面而稳定,自我对待的意向也会服从一个比较确定的理想,故自我体验也渐趣于稳定。自我意识的矛盾1儿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未充分形成;2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意识的矛盾日益突出。自我认识 “主观的我”和“社会的
18、我”相矛盾;自我对待 “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相矛盾;自我体验 “强烈的自尊心”和“别人不尊重的态度”相矛盾。由于存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对待的矛盾,青少年产生烦恼、懊丧、痛苦、抑郁、愤慨,乃至屈辱等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意识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社会化只有以自我意识为中介,才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自我认识客观自我评价准确自我对待公正自我体验深刻 指导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五人格异常(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异常, 亦称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无认知功能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理智活动和本能情绪反应活动发展的不协调内在不协调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发展的不协调认知能力、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发展的不协调人格异常的特点1早年开始2严重的人格缺陷3严重的情感障碍4,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5对其人格缺陷缺乏字知力6人格偏离的相对稳定性7矫正困难人格异常的类型1偏执型2分裂型3反社会型4边缘型5表演型6强迫型7依赖型小结:重点:人格概念,动机冲突的形式,气质、性格的类型,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者的关系,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章 认知活动认知活动:认识、了解自然及社会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感知觉? 记忆想象?思维?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 (sen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