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必修一 第 1 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起源: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2、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二、西周
2、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 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C、义务与权利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评价:A、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B、消极影响: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特点: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2 -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A、时间:西周后期B、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C、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
4、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特点: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
5、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3、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政治制度)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铜鼎和甲骨文)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宗法制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分封制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夏 400 多年、商 600 多年、周 800 多年具有开创性和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
6、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1、统一的经过:灭六国(时间: 前 230 年前 221 年)韩、赵、魏、楚、燕、齐平越族,设三郡,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灵渠:沟通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 2、统一的原因A、客观原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B、主观原
7、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 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 3、统一的影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法律上:颁布秦律 ;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直道,修建灵渠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皇帝制度的建立名称来源: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
8、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 ;廷尉(管理刑狱、司法)作用: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减少决策失误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A、背景: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割据) ;现实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B、内容: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
9、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4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相同点: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不同点:分 封 制 郡 县 制官员产生方式 世袭产生,有封地 皇帝任免,无封地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
10、绝对服从于中央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A、对秦朝: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B、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消极: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了秦的短命。考点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 3 课 从汉制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形成 秦 郡
11、县制 加强汉初 郡国并行 削弱巩固武帝 推恩令 加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 5 -完善 唐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加强 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新发展 元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 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权力不断削弱1、汉朝:郡国并行制度特点:“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2、唐朝:设置节度使唐朝在地方设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3、北宋:措施、特点措施:军事上:削夺兵权,削减节度使权力,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行政上:文官出
12、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 特点:从军权入手影响: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行省制度实行原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影响:对当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 对后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
13、央官制演变朝代 措施 影响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汉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一分为二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一分为三北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一分为三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相权反弹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6 -、汉:中外朝调整原因: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汉武帝时设立中外朝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执行。结果: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六部制源流: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魏晋南
14、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运作程序: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礼部(主管礼仪) 、吏部(主管官吏) 、户部(主管户口) 、工部(主管工程) 、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影响: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北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军政)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
15、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察举制度目的:搜罗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创立、依据:汉武帝;品德和才能影响:选拔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西汉的强盛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依据:门第影响:世家大族控制了选拔途径,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背景:世家大族衰落概况:隋文帝隋炀帝唐宋元依据:考试成绩4.评价科举制积极: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消极:严
16、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B、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7 -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与地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选官制度: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考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17、响。 )第 4 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1、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1、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影响: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弊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也易造成太监乱政。内阁的出现: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B、形成的过
18、程:(1)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2)明成祖:置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3)明宣宗:置内阁大学士 授予阁臣票拟权 发展(4)明神宗:置内阁首辅(张居正)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C、职权:侍从顾问,不能制约皇权票拟: 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 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D、机构性质:非法定的内侍机构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原因:行中书省权力过大职能: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8 -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清初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2、军机处设置专制
19、顶峰(雍正)原因:用兵西北,为了保密 (直接原因)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限制(根本原因)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特点(地位、人员确定、职能、机构设置、决策)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但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地位);军机大臣均由钦定(亲臣、重臣),可随时被撤换(人员确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承旨下达,不能决策)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职能);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机构设置);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决策)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
20、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作用:(世界潮流、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世界潮流);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出现政治腐败(政治) ; 文化专制,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思想文化) ;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经济)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 1:雅典民主政治(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 1 课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
21、历史条件。(1)希腊地理概况及影响: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多,海岛星罗棋布,导致经济上农业不发达,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天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导致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2)希腊城邦制度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也称“城市国家” ;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形成:公元前 86 世纪,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城邦,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9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是城邦的主要特征。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3)古希腊民主
22、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观念,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古希腊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主观努力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改革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1)确立过程: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贵族与平民的尖锐对立(主要因债务奴隶制) ,引发了梭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了原有的氏族制度残余,为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6 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
23、血缘部落,实行陶片放逐法等,在雅典确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当政,他进一步进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几乎所有官职;重要机构: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20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提高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鼓励保证所有公民参政的措施: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
24、放“观剧津贴” ,等等。(3)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4)根本目的: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5)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优越性: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多数人参政和群众监督,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
25、级提供了思想基础,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且是对男性公民而言。妇女及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对外,雅典政治上奴役统治其盟邦,推行霸权政策,经- 10 -济上进行残暴掠夺,所以,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的基础上的,依然是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考点 2:罗马法(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第 2 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1)罗马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26、广义:前 6 世纪末7 世纪,罗马制定和实施的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背景、诞生: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评价:a 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3)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27、。万民法的形成:背景原因:公元前 27 年,罗马帝国建立,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形成过程: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 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罗马法的作用(1)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近代欧美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公民法的实施,使公民的地位空前提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热情和参政的积极性。万民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帝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