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91422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物:托物言志;历史: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典故:用典)描写手法选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观描绘;虚实关系(虚实结合)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远近上下关系、正面侧面、点面关系;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描写白描、工笔;表现手法象征、抑扬、烘托/渲染、衬托(反衬) 、对比、联想与想象、以小见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

2、、设问、反问、反语等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语言特点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用。 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 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 ,散句 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主要表达技巧的运用。主要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人称的使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表达技巧结构形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设置线索、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置悬念、制

3、造波澜、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等【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2.5.2 易混术语解析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

4、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 “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 、视觉(窗户明) 、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3)以物托人。如

5、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

6、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 “衬托” “对比” “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

7、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 、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 ,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

8、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术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 ,以“山青”衬“花红” ,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

9、情怀。 3、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工笔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

10、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 。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 ,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

11、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 “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 。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 (

12、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

13、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5、比喻/象征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琴声高低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人用“急雨” “私语” “大小珍珠”来比喻琴声高低变化的情景

14、。如骆宾王的咏蝉在第五、六句中,纯用比喻修辞手法:“露重” “风多”比喻社会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全诗诗人以蝉自喻,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象征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艺术定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写,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某种联想,从而领会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抽象的意义。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

15、象征爱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的深刻道理浅显化、单一化等。 在诗词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自然万象往往被人们赋与某种情感和象征意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总之,比喻与象征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 ,后者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 ;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后者是以物显义,即

16、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前者只限于修饰语句,后者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2.5.3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1、修辞方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

17、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8)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8、,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9)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10)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11)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12)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2、表

19、现手法:(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3)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4)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5)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

20、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6)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7

21、)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8)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的“虚

22、”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

23、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9)动静结合: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喧”为声)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10)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

24、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11)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12)细节描写:诗歌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13)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 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14)白描工笔: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

25、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15)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以小见大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

26、(16)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17)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18)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19)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27、,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0)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也有许多种类型,如: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近联想。由此可见, “相关” “因果” “相似”“对比” “相近” ,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而想象只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

28、形象来。但是联想对于想象的形成往往具有媒介作用,头脑种新形象的形成有时是由联想促成的。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21)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22)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23)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2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