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腹部(肝胆胰脾)CT检查技术,上腹部CT的检查技术,(一)扫描前准备:禁食68小时,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葡胺或温开水500ml-800ml,15分钟后,扫描前口服8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二) CT扫描技术 腹部扫描嘱患者采取仰卧位位,扫描时宜屏气。定位扫描范围从膈面至肝右叶下缘。扫描层厚510mm。,适应症: 肝脏占位病变、弥漫性病变等,CT是常用的检查手段。CT对肝脏动脉、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的血管具有良好效果,对临床肿瘤术前等手术方案制定有较好的帮助。,(四)图像显示和摄片:1.肝脏和胆囊以软组织窗为主;2.窗宽180 3
2、50HU,窗位30 50HU.3.肝脏增强扫描窗位要适当增加10-20HU;4.对平扫和增强后的病变测量,应选同一层面进行。5.脂肪肝的测量选脾脏较大的层面和肝脏进行对比测量。,(三) 肝脏增强CT扫描 肝脏增强CT扫描 扫描方法:静脉团注法,一次注射80100ml,2.5 3ml/s,在开始注入后25 30s,开始扫描肝脏动脉期,55 65s扫描肝脏门脉期,300s扫描肝脏延迟期。成为肝脏的三期扫描法。 为目前肝脏强化扫描强化扫描较为通用的方法,对肝癌、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胰腺CT扫描检查技术 (1),(1) 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占位性病变、
3、胰腺外伤胰腺穿刺活检定位等。(2)准备工作:禁食68小时,扫描前半小时口服800ml水对比剂,扫描前再次500800ml.,胰腺 CT扫描技术1.扫描体位与扫描范围: 腹部仰卧前后正位,双手抱头,定位扫描,范围从肝脏上方至肾盂水平面,呼气后屏气。扫描层厚3 5nm,标准算法,螺旋方式。2.增强CT扫描 常用 双期薄层扫描:对比剂量90 100ml,3.5ml/s,扫描层厚3mm,扫动脉期和门脉期。,(三)图像显示和摄片:1. 软组织窗为主;2.窗宽180 350HU,窗位250 350HU.3.窗位 30-50HU;,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动脉。*肝脏双重供血系
4、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时呈高密度影。,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 影, 增强呈高密度影。,1.,2.,3.,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 左右两支,主干,左支,右支,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 和肝门静脉走行。,扩张的肝内胆管,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肝右左叶前后径比肝右尾叶横径比,增强检查,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mlS,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分别进行三期扫描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
5、(5060S)平衡期(110120S),增强肝脏为双重供血肝动脉25门静脉75肝细胞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平衡期(110120S),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5060S),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平扫:1.常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2.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或模糊的低密度肿块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4.巨块型肝癌易出现坏死:中央更低密度,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快显,10分钟延迟,15分钟延迟,早出,晚归,早出,晚归,两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肿块实质边缘强化呈高密度,而肿块中心未见强化为肿瘤液化坏死,形成“牛眼征”,“牛眼征”,“牛眼征”:外周水肿带(低密度),有时看不到 边缘强化 (高密度) 中央无增强 (低密度),1.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大),全肝萎缩少见。2.肝轮廓边缘凸凹不平3.肝门肝裂增宽4.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大),脾大,脾大,腹水,肝硬化再生结节(门静脉供血),增强:无强化,边界清楚,(含水量95),T1WI极低信号,T2WI极高信号,脓腔:低密度;脓肿壁:环形略低密度,明显强化;水肿带:环形低信号,“靶征”、“新月征”,双管征,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胰头体尾,胰头,胰体尾,胰钩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