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等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
2、采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注重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可急于求成。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点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中所蕴含的辩证思
3、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中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所以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循和把握的思维逻辑系统。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
4、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
5、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6、,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1. 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全一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这样就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2. 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
7、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3. 实现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维系,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
8、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就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4. 实现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从封建专制国家,到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国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实现依法治国,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5. 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是各项事业顺
9、利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前进的道路上也必然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
10、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的观点,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与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可跨越不是一回事,前者讲的是速度问题,后者讲的是时空问题。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指的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内,比如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内,通过科学技术和其他因素的作用,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地前进,从而缩短时间周期,提高效率。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江泽民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正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特点的反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点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1、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二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第三点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认识的本
12、质特征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创造性结果 3 主体对客体的反应以实践为中介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品格和崇高风范,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列:)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把实现工业化、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在俄国最终胜利的唯一保证,2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列宁明确将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阶段,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阶段。3 新经济政策。这可以说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做的最有意义的探索。他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 在政党建设方面,提出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毛:产生出独具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应用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14、义的理论 2 毛泽东在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阐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3 毛泽东在总结马 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所阐明的三个著名公式,实际上是他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的简明表达。第一个公式:实践 理论实践,个别 一般一个别,群众 领导 群众提琴: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按理说,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应该是相一
15、致的,即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并不如此,有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程度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往往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例如, 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上仍然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远远超过经济实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也有客观原因的。一是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二是先进的社
16、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如果德国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未达到一定水平,没有相当成熟的无产阶级,它也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故乡。同样,若是中国现在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若是没有几千年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想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普遍化,高于资本主义道德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剑: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
17、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例如,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就是一个例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
18、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