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192982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12-8 阅读次数:40 次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渝府发 2004 68 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四年七月二十二日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重庆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主动作好工作,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促进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加快重

2、庆经济发展,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为此,特制订本规划。一、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它提供产品的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改造,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能力和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

3、历了 5 个阶段: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形成工业雏形;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企业部分内迁重庆,工业基地初步形成;建国后“一五”时期国家在重庆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工业基地得到发展; 60 年代的大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重庆布局了一批包括从常规兵器到尖端科学在内的军事科技工业,并内迁了一批配套工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为建设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重庆成为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工业得到更大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和西部的排位明显提升。(一)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能力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重庆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分别属于国民经

4、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七大行业。2002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2072 家,从业人员 82 万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 1228 亿元,增加值 397 亿元,利税 132 亿元。除汽车、摩托车工业企业外,装备制造业企业 427 家、从业人员 16.3 万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 194 亿元、增加值 49.4 亿元、利税 9.6 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数的 20.6% 、 19.9% 、 15.8% 、 12.4% 、 7.2% 。1 主要产品( 1 )仪器仪表。已形成以四

5、联仪器仪表集团为代表,包括一批军工、民营企业及研究院所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是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学研基地之一。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国内占有率达到 15% 左右,各类仪表传感元件占有率达 20% 以上,其中压力 / 差压变送器占有率达到 40% 。( 2 )内燃机。我市内燃机生产在国内占有相当的份额, 2002 年产量达到 865 万台,占全国总量的 23% ,除我市自用外,向市外配套内燃机 420 万台,占我市总量的 45% 。( 3 )机床工具。重庆齿轮加工机床代表了我国制齿机床的最高水平,可生产滚、插、剃、珩、挤、倒棱、倒角等各种齿轮加工机床,齿轮检测仪器和齿轮加工刀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6、 40% ,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等 48 个国家和地区。( 4 )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水电设备。重庆是我国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可生产 500KV 大型超高压电力变压器,占全国总产量的 30% 。拥有完整的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体系,制造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25 。( 5 )武器装备。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重庆军工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兵器、通信设备、舰船设备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完成了许多重大国防科研及生产任务。( 6 )船舶。重庆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船舶研发生产基地,拥有 16 家大中型船舶企业,具有比较完整的船舶

7、、船用主机及各类配套件、船用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能力。2 加工配套能力( 1 )基础件品种多,研发和生产能力强。其中有:规模和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的綦江齿轮厂的重型汽车齿轮及变速器,重庆齿轮箱公司的船舶用大型齿轮箱,江津增压器厂的增压器,西南最大的铸锻中心重庆重型铸锻厂的铸锻件,长江轴承公司的低噪声全密封轴承等产品,有的是国内知名品牌。此外,模具加工、内燃机及发电机组、液压件、高压气瓶、计量泵、煤气表、离心机、活塞等产品在国内也占有重要地位。( 2 )汽车摩托车企业有很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和研发能力,一些企业已经涉足装备制造业。( 3 )内燃机生产门类齐全,可生产 1.6 马力到 2200 马力的汽油

8、和柴油发动机,已形成多品种、多用途、多系列的企业集群。( 4 )西南铝、重钢、川东造船厂等企业在大型钢材、铝材结构件加工上有独特技术优势。西南铝是我国最大的铝加工厂,拥有 1.2 万吨水压机和 3 万吨模锻水压机及热处理等国内最大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航天、航空、高速列车等关键构件的加工厂;重钢公司钢结构生产能力居西南地区第一。3 科技和人才( 1 ) 2002 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有科研机构 158 个,科学家和工程师 4.2 万人,其中,大中型企业有科学家和工程师 1.6 万人(装备制造业 8971 人);各类高校 29 所;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7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1 个,博士后流

9、动站 7 个。( 2 )有汽车研究所的“中国重型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公路研究所的“中国客车质量检测中心”、有重庆大学的国家级“传动实验室”、西南地区唯一的具有 3C 资格的“重庆电器产品检测中心 ”;国家级汽车、摩托车试车场工程已经启动。( 3 )重庆是西部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总体上,重庆工业存在“三高三低”的问题:传统产业和产品比重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低;国有经济比重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零部件比重高,成套装备比重低。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在 2002

10、年重庆装备制造业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主要地位,达到 77.4 ,而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分别仅占 8.4% 、 14.2% 。我市装备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资本进入装备业的比例甚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障碍突出。对外开放滞后和迟缓,除 ABB 、康明斯、斯太尔、铃木、五十铃外,没有其他世界 500 强著名企业落户重庆装备制造业。与东部和中部发达地位相比,国际化进程差距巨大。2 条块分割,自我封闭,制约了发展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经营系统自我封闭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产业积聚效应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3 成套能

11、力较差,没有形成有机的、强大的产业链我市拥有一批有一定加工实力的企业,零部件、元器件及单机制造能力较强,但没有形成以大型单机制造厂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成套能力薄弱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直未解决的一个瓶颈,致使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提高。4 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制造业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2002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4.3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2.2 ,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费用 3.1 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 1.6 。我市装备制造业虽具有较强的加工能力,但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强的技术中心,尚未成

12、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现在还只是“加工基地”。要实现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的转变,关键是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单机制造发展为成套装备制造和供应。二、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一)发展装备制造业对加快重庆经济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设至关重要1 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的需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完成“四件大事”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完成“四件大事”,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潜能,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目标至关重要。2 是保证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

13、安全,加强战略大后方建设的需要。重庆从抗战开始就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在重庆进行国防和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布局,对保证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3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需要。重庆作为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承担着集聚和辐射中心的重任,建设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发展装备制造业将大大增强重庆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重庆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维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4 是加快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三峡库区移民和企业搬迁顺利完成后,迫切需

14、要加快库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库区城镇居民提供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和条件。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壮大重庆的产业基础,成为构建库区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 (二)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重庆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1 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和西部最大的工商重镇,经济基础较好,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力;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工程建设、库区开发建设的特殊优势;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发挥重庆对周边及整个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平台。重庆直辖以来,以交通能

15、源、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2010 年前后,重庆将建成 “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线”铁路构架,“一环六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三主三干”叶脉型骨架水运网和发达港口体系,成为功能完备、服务大西南的长江航运中心,将构起更加完备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数字重庆”框架,成为长江上游的通讯枢纽。三峡电站和地方大规模水电、火电站建设,将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3 重庆装备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新兴产业的构造对装备制造业产品有巨大需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以

16、及水利、电力、通信等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机械装备;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污水和垃圾处理,特别是清理泥沙淤积需要大量环保设备;三峡成库后,水域扩大,形成众多岛屿,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为旅游汽艇船提供了广阔市场。4 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低。重庆有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吃苦耐劳、业务过硬的适用型技术工人。重庆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也是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条件。三、发展重庆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抓住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以产业政

17、策为指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市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着力提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成套设备与零部件配套企业协调发展,培育品牌,形成特色和优势,提高重庆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二)发展目标实施“ 446 规划”,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到 2007 年,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结构更趋优化,经济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保持西部领先地位,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明显提升

18、。建设 4 个国家级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发展 4 个优势装备制造行业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培育 6 类重点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规划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 130 项,总投资 240 亿元,其中企业自筹 105 亿元,贷款及其他资金 135 亿元。计划征地 6500 亩。规划项目将进行滚动实施和调整。到 2007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600 亿元, 2010 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四、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一)建

19、设 4 个国家级装备研发生产基地1 内燃机研发生产基地。以长安、庆铃、百力通、重庆潍柴、康明斯、嘉陵、建设、宗申、力帆、隆鑫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挥我市机械制造业整体配套优势,利用汽车摩托车行业存量资产,壮大骨干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内燃机整机与零部件协调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生产体系,实现多品种、多配套、大批量、系列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重点发展: 1.6 2200 马力汽、柴油机系列产品。加强通机下游产品的研发制造,延长产业链,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收割、排灌、微耕、脱粒等农业机械和汽油发电机组、汽油水泵机组和植保机械等产品。2

20、007 年,形成大、中、小产品系列,达到环保要求的汽、柴油机 1200 万台生产能力(其中出口达 400 万台),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销售收入 100 亿元。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保持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汽油机等产品技术的国内领先优势,建成“世界通机制造基地”的雏形。内燃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1 项,总投资 19.4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52.9 亿元,利润 6.8 亿元,税金 2.7 亿元,出口创汇 2.7 亿美元(附表)。2 环保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以机电控股集团、四联集团、康达环保等为主体,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开发生产环

21、保成套设备,产品总体水平达到国际 20 世纪末期水平,满足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需要。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成成套设备、船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治理成套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收运系统、环保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在线监测仪表、天燃气加气站等成套装备、船用 CNG 成套装置、液化天然气成套装置。到 2007 年,形成 20 套日处理污水 5 10 万吨成套装置、 200 套天然气加气站、 10 套 30 万 KW 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成套装置、 800 套 YDL 连续再生产移动床干法脱硫除尘器、 100 套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成套装置和 200 台烟气脱硫风机、

22、5000 套船用污水处理系统、 20 万台环保控制及监测仪表的能力。产品总体达到国际 20 世纪末期水平,实现销售收入 35 亿元,满足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需要。环保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10 项,总投资 11.5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7.9 亿元,利润 4.4 亿元,税金 2.2 亿元(附表)。3 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四联、华立、前卫等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跟踪国际国内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推进仪表智能化、系统网络化、软件工程化、应用综合化为目标,研究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等产品系列。重点发展:推动行业技术

23、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技术,以推进仪表智能化、系统网络化、软件工程化、应用综合化为目标,重点发展主要应用于冶金、电力、石化、轻工、建材和环保等行业的高精度智能压力 / 差压变送器,智能电动、气动执行器和高压调节阀,大范围内的过程信息采集和监控的 DCS-3000 SCADA 数据采集系统,现代分析仪器及成套系统以及核电厂关键控制和检测设备,煤矿安全监控仪器,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新型智能化电度表、煤气表等产品。2007 年,经济规模及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主要产品市场份额由目前的 12% 扩大到 25% 。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4、8 项,总投资 7.9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2.0 亿元,利润 4.8 亿元,税金 2.4 亿元,出口创汇 1280 万美元(附表)。4 军事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历史的发展使重庆早已是我国常规兵器、弹药和海军舰艇配套装备的制造基地。要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接国防科工委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计划,研制、开发和生产满足现代战争需要的单兵武器和集团装备,为国家安全提供先进实用的军事装备。同时按“平战结合,军民分线,寓军于民,以民养军”的方针,将军工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不断向民品生产移植,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更多的民用产品。(二)发展 4 个优势装备制造业1 输变电成套装备制造业。以

25、重庆 ABB 变压器公司为核心,亚东亚电气、泰山电缆、华洋产业集团为重点,生产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整合企业技术和生产能力资源,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重点发展: 500 800kV 电抗器及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 11 50 万伏输变电成套设备,带动断路器、高压开关、电瓷、互感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控制设备等相关电工产品的发展。到 2007 年,形成 1800 万 KVA 变压器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成为我国超高压电力变压器、超高压及高压开关、断路器、组合电器、电线电缆重要产地之一;高、低压电气产品检测中心将成为全国重要检

26、测基地,建成西南地区以至华中、华南地区电压等级最高,短路容量最大的强电流试验站。输变电成套装备建设项目 8 项,总投资 6.9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1.6 亿元,利润 2.6 亿元,税金 1.2 亿元,出口创汇 300 万美元(附表)。2 数控机床制造业。以机电控股集团、重庆科菲精密机械公司等为重点,充分发挥重庆机床工具集团公司在国内齿轮加工机床的排头兵作用和活塞加工机床、磨床、刀具等产品的优势,突出国内名牌效应,提高数控机床及专用机床研发生产水平。重点发展: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全数控化的活塞加工专用机床及各种数控功能部件。到 2007 年,形成数控制齿机

27、床 500 台 / 年,数控车床 2000 台 / 年,数控磨床 300 台 / 年,各种数控功能部件(含齿轮复杂刀具、高精度转台、转塔刀架、加工中心刀库等) 20000 (件、套) / 年生产能力。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滚齿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 、剃齿机达到 40 、活塞加工专机达到 30% 、磨床产品达到 30% 。实现销售收入 25 亿元。数控机床生产建设项目 4 项,总投资 6.6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15.6 亿元,利润 2.2 亿元,税金 1.6 亿元,出口创汇 700 万美元(附表)。3 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依托重庆大学、重

28、庆邮电学院、中电科集团电子第 44 所、第 26 所、第 24 所,以重庆普天、航伟光电、航天新世纪、金瓯科技、庆佳电子、重庆康佳、重邮信科、朝华科技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在通信设备、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研发电子及通信设备。发展重点:无线市话终端、 TD-SCDMA 第三代移动终端、多媒体信息终端设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综合业务接入设备、卫星通信设备、通讯用集成电路、数码相机和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及调谐器。到 2007 年,实现销售收入 130 亿元(通讯设备 50 亿元、光电产品 50 亿元、集成电路 30 亿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建设项目 22 项,总投资 25.6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

29、销售收入 107.6 亿元,利润 21.3 亿元,税金 9.9 亿元,出口创汇 5700 万美元(附表)。4 船舶及配套产品制造业。依托船舶工业公司、长江轮船公司等,利用三峡工程库区形成后对特种船舶的需求和我市船舶工业的优势,开发生产各类船舶及配套件。重点发展:挖泥船、江海直达散杂货轮、高速艇、滚装船、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专用船、化学品船、小型旅游船、工程船等各类专用特种船舶。保持增压器、燃油喷射装置、液压元器件、舰船用仪器仪表、导航装置等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到 2007 年,船舶及配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 50 亿元。船舶及配套产品建设项目 16 项,总投资 13.6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

30、新增销售收入 34.8 亿元,利润 3.9 亿元,税金 1.6 亿元(附表)。 (三)培育 6 类重点产品1 轨道交通设备。以船舶工业公司、机电控股集团、重型铸锻公司等为重点,利用重庆市在全国首家兴建城市快速通道(城市轻轨)的机遇,引进日本城市轻轨列车所需的主要机电产品和控制系统的制造技术生产成套设备。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为我国城市轻轨国产化提供重要装备。适应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安全战略需要,满足铁路货车产品在质量和档次方面的新要求,提高铁路货车及铁路部配件的生产能力。重点发展:轨道车辆及转向架、 PC 梁铸钢支座、关节型道岔、信号系统、车场专用设备、轨道工程用射流风机、大功率高过载变频调速主驱

31、动电机、气体绝缘空气开关设备以及铁路常规车型、特种车型及铁路部配件等。轻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70% ,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 90 年代中后期水平。铁路货车及部配件的生产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到 2007 年,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轨道交通设备建设项目 8 项,总投资 7.8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3.9 亿元,利润 3.4 亿元,税金 1.6 亿元(附表)。2 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以大江、重钢等企业为重点,利用军工、船舶、重钢等企业的大型冲压、铸锻、焊接、机加工设备等优势,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或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目前国内紧缺、

32、依靠进口的工程机械和市场急需的各类大型钢结构件。重点发展:特种筑路机械、隧道开挖施工机械、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设备、大型钢结构件。特别是要依托重钢公司的钢结构件制造技术及能力,以承接项目设计、制造、安装一条龙服务为目标,发展无螺旋焊管、箱型梁、高频焊接 H 型钢、梯形腰焊接工字钢为代表的大型钢结构件,为城市建筑和重大工程提供钢结构产品。到 2007 年,建筑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 40 亿元。建筑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建设项目 5 项,总投资 18.8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32.6 亿元,利润 4.8 亿元,税金 3.9 亿元(附表)。3 水力、风力发电成套装备。以

33、重庆水轮机厂为重点,利用我市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经验、技术和完整的坯件生产到精加工以及装配、检测等体系,大力发展大型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形成年生产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 500MW 800MW 的能力,研制生产能力继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由船舶工业公司组织重齿、华渝、川东船厂等企业,研发生产风力增速箱、钢结构、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形成风力发电成套设备 100 套的能力,实现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增速箱、钢结构、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到 2007 年,水力、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实现销售收入 10 亿元。水力、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建设项

34、目 3 项,总投资 2.4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8 亿元,利润 0.8 亿元,税金 0.7 亿元(附表)。4 模具。抓住我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和其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化运作,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模具加工龙头企业和外来投资者,促进模具产业化生产,为我市和国内加工制造业提供各类模具。2007 年,模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模具研发生产建设项目 1 项,总投资 10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0 亿元,利润 3 亿元,税金 2.4 亿元(附表)。5 医疗成套设备。大力扶持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博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永通信息

35、工程公司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同类产品处于领先地位的医疗成套设备生产企业,形成产业化,替代进口,扩大出口。重点发展:海扶刀、 BORN-BE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混合型人工肝支持仪、血透机、 X 光检测仪等医疗设备。到 2007 年,数字医疗设备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10 亿元。医疗成套设备建设项目 3 项,总投资 2.3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7 亿元,利润 1.3 万元,税金 1.3 亿元,出口创汇 300 万美元(附表)。6 优质材料。以重钢集团、西南铝、重庆镁业公司、国际复合材料公司、重庆杰事杰等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和规模,增强为重大装备制造业提供优

36、质原材料的能力。到 2007 年形成 35 万吨板带箔材、炼钢 300 万吨、钢材 320 万吨、 20 万吨金属镁、 10 万吨优质玻璃纤维的生产能力。利用丰富的锰、铝矿山资源优势,发展氧化铝、金属锰、锰合金及其化合物等。重点发展:高精冷轧板带箔材、高速线材、热轧铝板带材、金属镁、镁合金型材及汽摩镁合金零部件、氧化铝、金属锰、锰合金及其化合物、优质玻璃纤维、优质复合材料等。到 2007 年,材料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00 亿元。材料工业建设项目 15 项,总投资 95.3 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 202.7 亿元,利润 34 亿元,税金 30.5 亿元,出口创汇 9592 万美元(附表)。同时,要运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与提升装备制造业,针对一批重点企业的重大装备进行数控化改造,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