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艾青,原名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芦笛 、 巴黎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 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吹奏的这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声中,人们也看到了西方象征派大诗人凡尔哈仑和波特莱尔的影响。艾青诗歌特点:1、艾青的诗作蕴藏着一种深沉的感情。 “忧郁”、 “忧伤”、 “悲哀” 2、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3、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4、运用新鲜的比喻、丰富的想象;5、善于用色泽、光采的渲染以至构图、线条的安排来增加形象的鲜明性。北方写作背景
2、:诗人写作此诗之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诗人辗转于南北各地,1938 年初旅经陕西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蕻良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于是写作此诗,抒发他北国之行的感受。 主题思想:本诗描绘了北方国土的悲哀,又表达了对这悲哀的国土崇敬与挚爱的深沉感情。解读此诗的三个要点:1.“土地”意象及象征意蕴;2.感觉化的画面感;3.自由诗体的特点结构分析: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挚爱的情感。艺术特色1)诗的感情基调是忧
3、郁的。 在诗里,充满着忧郁的思绪:悲哀、暗淡、恐怖、荒漠、冻结、挣扎、疲乏、痛苦、厌倦、寂寞、枯干、阴郁、灰暗、悲苦、荒凉这些词语都喻示着忧郁。 2)独特的土地意象。 “土地”凝结着诗人对祖国、农村劳动者、民族生命的观察、体验与思考。 北方也以“土地”为意象,其实咏唱的仍是北方的田地、北方的土地和人民。3)自由体诗。本诗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没有均齐的段式、划一的句数、字数,没有一贯的韵脚。4)语句朴素、长而舒缓,有浓重的散文气息。5)语言富有节奏感,有内在的旋律。6)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富于动感的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是忧郁的。但这忧
4、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2. 分析本诗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例如在表现“土地”意象时常用“灰黄”色调和“暗淡”的光,有力地暗示了现实中深沉的悲哀和凝重的不幸,也浸润着诗人忧郁的情思。故诗中的色调、光彩、形象,不仅是感觉和印象的捕捉和记录,而且是一种暗示和象征。23. 本诗捕捉的形象、画面有什么典型意义?诗人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发挥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明晰而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暗淡的灰黄”之上“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 ,等等。戴望舒(1
5、9051950)原名戴朝寀(c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是 30 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 20 世纪著名诗人。1929 年 4 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狱中题壁 、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 (1929) 、 望舒草 (1933) 、 望舒诗稿(1937)、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
6、融合在一起。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 。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文本分析:本诗是哀悼
7、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 ,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 “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3第二句, “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 ,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 第三句, “我等待着” ,暗指对抗战胜利
8、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长夜漫漫” ,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第四句,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艺术特色: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
9、丰富的内涵,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思考与练习1.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2.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3.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10、。“婉约”派宋词 1、词的基本知识“词别是一家”:柔媚香艳;“词为艳科” ;“诗庄词媚” ;“诗之境大,词之境狭”雅俗两面:一面为儒为臣、高头讲章,写儒雅纯正的诗;一面声色犬马、浅斟低唱,写风4月性情的词。2、宋词概述 词兴于唐,盛于宋,衍于元明,复盛于清。 宋词有两大类型: 一类偏于阴柔之美;另一类偏于阳刚之美。3、宋词流派婉约派词的特点: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豪放派词的特点: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不可入
11、,无意不可言;2、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3、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游、刘过等人。李清照-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意出奇,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李清照自我艺术形象1、聪慧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点降唇2、才情横溢,情思如缕的少妇- 一剪梅3、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l)妇声声慢4. 倜傥有丈夫气的巾帼形象声声慢赏析:这首词一名秋情 ,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
12、1127 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接下去四句,通过眼5前生活叙写愁情。 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下片紧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叠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
13、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准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造诣。 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入声短促幽咽,创造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诉。在章法上, 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
14、的矛盾关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同时,词作在结构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思考:1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2.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 3、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的不同特点。临江仙赏析: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 , “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
15、个“醒复醉” ,再一个“仿佛” ,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6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
16、天地之委形也” (庄子知北游 )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庄子庚桑楚 )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 “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 )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诗经本名诗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17、共 305 篇。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风雅颂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奠定了民间文学的地位。秦风蒹葭赏析:诗意解读:1 讽刺说:汉代毛诗序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2、诗意不定说:宋代朱熹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3、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 4、怀人说:清代学者汪凤梧:“蒹葭,怀人之作也。 ”赏析方法1、意境美:“意境”就是
18、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朦胧美: 中国第一首朦胧诗。“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73、蕴藉美: “伊人”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4、音乐美: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思考与
19、练习:1、诗经的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赏析:蒹葭的朦胧美李商隐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往往没有确论。诗歌特点: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 1、内容:心灵世界;2、结构:迂回曲折;3、意象:艳丽凄冷 ;4、意境:朦胧幽深;5、语言:精美华丽;6、用典:典故传情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译文:昨天晚上,在画楼西畔、桂堂东面的幽会。天空点缀着稀稀点点的星星,微微的春风轻轻的吹拂。可恨没有彩凤的双翼,无法飞到意中人的身边,
20、而意中人和自己心心相印,正如犀角之两端,有白理如线相彻。在私宅“隔座送钩” 、 “分曹射覆” ,酒暖灯红,好不热闹。可叹呵,听到更鼓敲响,我要上朝点卯了;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一样,真是身不由己。文本详析:这首诗写的是痛苦与欢乐交织的爱情。诗的前四句是在分离时对震撼心灵的爱情的执着回忆。第一句中的“昨夜” ,是指往昔的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这句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往昔与今日,爱情的温馨与别离的伤痛调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人为的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情的温馨成为昨夜星辰。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
21、切的比喻。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8喻象同出,句工丽对。这一联千百年来成为恋人传递相思的妙联佳句。诗的最后四句,由回忆而转入现实。 “隔座送钩”两句,写在一次宴席上,诗人与所爱之人在分离后意外相见了。这两句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气势流畅 。由于前面四句诗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的描绘,读者不难在这热闹的酒宴场面中看到诗人与所爱之人含情脉脉的目光,捕捉到灵犀相通的深情交流。这两句诗形象鲜明而生动。诗意却朦胧,因而取得象外有象,言外有言的艺术效果。 “隔座”一联极力于虚处写诗人与所爱之人意外重聚的欢乐,还有一个目的是加重后面两句的反跌。 “嗟余听
22、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不得不在鼓声的催促下,骑马去秘书省应卯上班。此时身不由己地和所爱之人再次分离,有如随风飘转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去不可再返。这首诗善于把心灵的波动熔铸于诗的形象之中,构成深邃的意境,极其婉曲含蓄地传达出细腻的感情。这是诗人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的体现。庄子秋水文本内涵解析:两层问答在逻辑上逐渐深入,又环环相扣、周密完足。两层问答在文势上自然流畅、一气贯通文本艺术特点 :1 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河伯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2 逼真传神的形象描写:(1)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2)人物的心理描写3 援譬设喻: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
23、 4 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 河海天地万物 由小到大的层层推进 海比河大,天地比海大,由此得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 这是阐述事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5 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9辩证的理解秋水主旨:1 庄子道家思想产生背景:社会变革动乱主要观点:道:主观唯心主义;齐物论: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政治观:无为而治处世观:安命守分 随俗从流积极意义:1 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 认知领域的开拓作用;3 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2 关于秋水的主旨高中语文教参的解释:“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本文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广大的宇宙中
24、,人的认识和判断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相对性。它给今人的启迪是:人们不能满足于个人的所见所闻,应谦虚好学,努力向上。江少川新编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人只有不断超越自身存在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即道的认识。陈洪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方面秋水确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思想,这些都与老庄“清静无为”、 “顺其自然”的消极避世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它关于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的观点,客观上,对鞭策人们永远不要局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五、思考与讨论1.怎样辩证的理解秋水表现的哲学思想,其积极意义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借鉴意义。2.在先秦
25、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秋水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10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
26、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
27、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 ,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
28、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包括九章九篇, 九歌十一篇,加上离骚 、 天问 、 招魂 ,共计二十三篇。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 楚辞” 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主要思想: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 以改革为追求的法治主张; 道家思想及其他渔父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