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市十三五规划建议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杭州实际,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杭州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全面推进高起点上的新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1.“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深化“八八战略”实践,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
2、,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干在实处,“十二五”目标任务将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7 万美元,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8%,经济质效稳中向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75%,民生保障稳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名城强市建设稳中有进,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美丽杭州、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荣获中国最美丽城市、最具安全感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精气神明显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要求,自觉适应、
3、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呈现出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十三五”时期杭州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新旧动力转换加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战略
4、机遇期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发展的关键期。地区生产总值即将跨过万亿元门槛,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承办 2016 年 G20 峰会和筹办 2022 年亚运会,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未来五年是杭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城市转型、经济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下转A2 版)(紧接 A1 版)我们既要更加主动地抢抓新常态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又要更加自觉地用好“两
5、会两区”带来的独特机遇,着力变发展机遇为推进杭州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城市国际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同步转型、城市竞争力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杭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束缚创业创新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改革攻坚力度还需加大;创新要素培育和集聚能力不够强,国际领军型人才招引仍需加强;城市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对外开放步伐还需加快;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空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治水治气治堵治废等难题亟待破解;反恐维稳、社会治安、安全
6、生产和网络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奋力开拓杭州发展新局面。3.“十三五”时期杭州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
7、列要谋新篇”新使命,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办好“两会”、建设“两区”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高
8、创新发展能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大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军民融合等统筹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走下去,全面推进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实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以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9、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着力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现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4.“十三五”时期杭州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后五年,要在全国全省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更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 2010 年“翻一番”,全市经济
10、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效更高。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迈入人才强市前列,建成创新型城市。城市功能更全。市域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杭州都市区中的极核作用明显增强,服务全省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一基地四中心”优势更加凸显,城市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
11、有效控制,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 V 类水质全面消除,钱塘江(杭州段)、苕溪(杭州段)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类水,PM2.5 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让杭州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治理体系更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法治杭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更美好。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等
12、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二、全面推进城市国际化,增强国际竞争力5.全力以赴服务保障 G20 峰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牢固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举全市之力做好 G20 峰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充分展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在杭州的实践成果,全面呈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创新活力之城交相辉映、历史和现实相得益彰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为办成一届精彩、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取得最佳成效的 G20 峰会作
13、出积极贡献。按照“标准要高、速度要快、作风要实、效果要好”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场馆改造提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环境专项整治,坚决做好安保维稳工作,着力提高软件服务品质,全面掀起“办好 G20、当好东道主”的热潮,借势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显著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竞争力。6.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能级。抓住办好 “两会”战略机遇,发挥“两区”建设叠加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增强集聚辐射全球人才、资源、要素、产业的能力。以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以
14、杭州都市区建设为重点,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接轨大上海,巩固提升“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7.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主动呼应 G20 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打造若干拥有核心技术、产业能级高、带动能力强、国际领先的产业高地。制定“后峰会”深化策略,推动西湖国际博览会转型升级,提升杭州云栖大会、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电子商务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性机构
15、、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谋划“亚运前”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奥体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亚运村,全力办好 2017 年全国学生运动会、2018 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和赛事之城。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和“旅游全域化”战略,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体系、商旅互动的消费促进体系、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国际化营销推广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8.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 “杭州城市记忆工程 ”,充分挖掘以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为代表的杭州传统文化潜力,加大名城、名
16、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等保护力度,延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特质。发挥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全力推进良渚文化遗址申遗,积极做好南宋皇城大遗址、跨湖桥文化遗址、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和西溪湿地等保护利用工作,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群落。以东方传统文化艺术为内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以丝绸、茶叶、中药、印学和南宋官窑等国字号博物馆为载体,创新完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机制,培育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展示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成为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发挥名校、名企、名人在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打响“工艺与民间
17、艺术之都”品牌。9.提升国际化软硬环境。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建立外籍人士咨询服务体系,完善标志标识系统,打造国际化法治商务环境。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教育、医疗国际化步伐,建成若干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国际性学校、医疗机构、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和生活社区,打造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精神,提升市民国际开放意识,增强城市文化多元性包容性,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加快杭州国际空港综合枢纽建设,增加国际航线,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
18、范区,提升国际空港综合服务功能。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和建设。优化铁路场站功能设置,建设杭黄、沪乍杭、商合杭、金建黄、杭温等铁路和杭州都市区城际铁路网,争取杭州至武汉高铁列入国家规划。基本建成绕城高速西复线(杭州段)、千黄高速、临金高速,加快杭绍甬等高速和国省干线公路规划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战略合作,推进京杭运河二通道等跨市域骨干航道建设。三、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10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打造发展新引擎。坚持环境立市,着眼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杭州特色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坚持以市场化配置为导向,以培育浙商系、高校系、海
19、归系、阿里系等创业创新人才队伍为重点,以产业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为支撑,大力实施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六大计划”和“六大工程”,全面落实“人才新政 27 条 ”,探索创新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引才聚才机制,建成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重镇。持续深化与重点专家团队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西湖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湖畔大学。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完善创业孵化体系,以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抓手,坚持实体与网络结合,坚持创客创业创新创投并重,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
20、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 -加速器”孵化链,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支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推进股权众筹融资,推动建立具有投融资功能的科技银行。建立从实验室、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创业创新企业挂牌上市,开展资产并购重组。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科技市场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和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联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和品牌强市建设,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为核心的竞
21、争新优势。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扶持力度。深化与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建立杭州与在杭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联盟,支持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在杭落户,发挥源头创新核心带头作用。完善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联盟,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大创新产品采购和使用、首台套、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创新产品市场拓展、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更多参与创新收益分配。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鼓励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