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计论文审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越发展,审计工作也就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它能有效降低信息风险,使信息使用者采取相应措施。在前半段的课程中,我对审计学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审计按照执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我国采用的是行政型模式的政府审计,即委托人和审计人不独立,审计部门隶属于行政部门,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独立。内部审计为的是给公司创造收益,促进公司管理控制,增加组织价值。主要的审计机构类型有受董事会的领导、审计委员会、总裁或总经理以及总会计师这四类。我们此课程的学习重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阅读其发展历程,给予我的启示有:注
2、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且其发展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推进的。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两大类:提供某种程度保证的鉴证业务和不提供任何保证的相关服务。前者又分为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审计和审阅的对象都是历史财务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保证程度高。那么到底什么是审计?最为采纳的定义为: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价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化过程。简言之就是为了查明认定与标准是否相等。在学习基础概念的过程中我能慢慢体会到会计和审计的异同。会计基本上是一个反映过程,而审计是一个鉴定过程。审计源
3、于会计又高于会计,逻辑思维要强,做审计必须要懂财会的知识。明白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三大报表之间的相互勾稽关系,比如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根据科目余额表得来的,而发生额是根据科目汇总表得来的。在查账时,把这些数据的具体联系理清楚,才能看出哪些数据是合理的,哪些有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建立审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注会需要从法律责任、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三块去把握自身行为。只有知法才能督促自身不去触犯。法律责任是由经营失败引发,加上注会没有应有的执业谨慎,出现审计失败,从而承担的责任。当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时即违约,当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即过失,而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被审计单位有问
4、题却加以隐瞒的即为欺诈。其中以第三种最为严重,需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性原则、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和良好职业行为。在我看来,其中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对执业注会执行鉴证业务的要求。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即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即在他人看来自身是独立的。独立性不仅是对注会而言很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三大业务时,也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层面采取措施,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因为这决定了其在审计报告披露客户会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概率,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难点所在。站在国际视角,各国独
5、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也都高度重视对事务所独立性做出要求的工作。可以说,独立性因素是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及灵魂所在。从这一点来说,诚实、正直、不偏不倚、客观和公正等要求解释了审计独立的概念,表示的都是一种人的精神状况和主观立场。在实践中,审计师精神上的独立与否是非常难以观察和直接评判的,因而也就难以让人相信的。尤其是,当审计师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时,精神上的独立性更难以得到认可。为了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外界认可,审计师除了要在精神上保持独立之外,还要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独立的形象,即在可以观察的利益关系方面与其客户保持独立。在审计理论中,前者称为实质上的独立
6、或事实上的独立,后者为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和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即在他人看来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审计质量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审计本质而言,需要实质上的独立性,但形式上的独立性也必不可少。这不仅在于形式独立的可能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形式缺乏时,实质即使存在也无法让人相信。正因为如此,各国审计管理机构都将审计师形式上的独立这一“唯一可以被衡量的审计品质”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知道什么是审计和作为一名审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后,我学习到的是审计要做什么即审计的目标。概括
7、来看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内容会与财务报表的“错报相关,所以注会必须要合理保证查出重大错报。合法性具体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否达到财务报表目标,以及财报是否充分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要的信息。公允性则包括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注会的认知,财报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管理层的认定,它与会计原则直接相关。这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梳理一下,不难发现,管理层认定分为三类: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与披露和列报相
8、关的认定。注会要做的就是确定这三个层次的认定是否合理。根据管理层的认定推论具体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以验证是否满足该目标。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碰到什么类型的公司,开展审计工作都离不了这块。必须熟稔于心。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有五个: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具体审计目标相应则为交易是真实的、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金额正确、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和交易经过适当分类。它与利润表直接挂钩。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有四个: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相应的具体审计目标为: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资产归属于本单位而负债属于本单位的义务、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它与资产负债表挂钩。与列
9、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有四个:完整性、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准确性和计价、分类和可理解性。具体的审计目标则依次为应当披露的事项都披露、未发生的未包括在财报中、财报信息已公允披露、财报信息已恰当列报。在掌握了前面的东西的基础上,我们给出相应的审计程序。能够在给定目标的情况下,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并是为了鉴证什么认定。这是学习整本书必须掌握的。审计风险也是我学习过程中该掌握的一大重要概念。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大小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乘积。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而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
10、或连同其它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其与注册会计师自身相关,取决于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和审计程序执行的有效性。在这里,要掌握几对相互关系。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发展的动因。实践和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帮助我很快进入到审计学的理论学习中。但就像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务中才是归宿。所以这学期我没有放松对该课程的学习,反而投
11、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其中。为的是吃透字里行间笔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第一步就是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此时间早于其他审计工作之前。这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确保自身已具备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确保管理层是诚信的;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包括针对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对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通俗地说就是决定接不接该业务。在决定接下公司业务后就要编制相应的审计计划,以更好地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我认识到审计计划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分为两个层次
12、,总体审计策略有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审计方向和审计资源等主要事项。具体审计计划是要把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下来,以便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接着要做风险评估,以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易发生错报的地方。风险评估程序具体包括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其他程序。并从行业状况等外部因素、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目标战略、财务业绩和内部控制这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之后,要做的是了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等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监督五
13、大要素。内控的好坏直接影响错发的发生,必须引起注会的重视,从而能够发现和防止某项重大错报。当然。我们作为进驻的审计人员,只需了解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要做到三件事:会描述内控,评价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其中的核心即“对标”将常用的控制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进行比较。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最后一步就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具体说来有四类风险: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特别风险和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风险。针对这四类风险,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一种要确定总体应对措施,第二种要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概括一下就是六字要求: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程
14、序用于直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而控制测试则与其截然不同,不能用来直接发现报表的错报,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在各个不同时点是否按既定设计得到一贯执行。这学期最有收获的地方在于编制了一份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从开始承接某公司业务到完成一个具体的循环审计。以我们小组选择做的是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为例,如果只是把理论记住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不能对其有深刻体会。而我们对照着一个实体公司,将所需做的程序一步步走完,也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应当这么做的必要性。首先要了解有六大关键部门,有订购单、发货单、销售发票等凭证产生。然后是对六个关键点控制的把握,而内部控制测试就是去检这些
15、关键控制有没有得到执行。这样一解释感觉清晰不少。实质性程序是用来直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其中实质性分析程序做的是与预期有联系的指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通过与预先设定的期望值比较差异并得出判断。在销售交易这块,细节测试主要用来去论定存在、发生、计价认定比较合适。涉及到具体会计科目的话主要是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我们要把握两个对应关系: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和审计程序与目标的对应关系。我个人觉得查明是否符合主营收入的确认条件很关键。应收账款这块的重点就是函证。具体到工作底稿中,只要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一一对应到所填的各个表中。内控测试主要是要完成程序表、汇总评价表和检查询问观查三个关键点
16、的测试表。并在每次做完一个表后给出相应的审计结论。通过亲手做一遍流程,能够对审计的工作有直观的了解。审计工作是个浩大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审计人员的团队合作。有序的分工对于取得最后的工作成果有很大帮助。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审计理论要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具体审计过程严格走审计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反馈总结,尽最大可能保证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督促和规范被审计单位会计行为。加强防范,从而发挥好经济监督等各项审计职能。所以开设审计实务课程增强了我们对审计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对于审计知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很多的处理我们只是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只是个虚拟的业务处理程序,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还会碰到很多突发状况,这些都需要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认识和体会。至于建议嘛,建议对课程的课时安排再改进一下,每节课更紧凑些,最后的几节内容讲得太匆忙。当然这些都是小细节,我自己要把相应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审计学习中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