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 1 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主要思想(1 )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的,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 ) 过去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 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
2、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 2 节 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 )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2 ) 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 ) 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2.(1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3、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2 )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为什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 30 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颠覆性错误,就是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
4、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就越发重要。2.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又一个重大创2新,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5、大关系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 现代化、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30 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改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 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持
6、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 3 节 扩大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1 ) 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2 ) 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3 )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4 ) 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如何理解“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1 )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
7、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人类共同利益。(2 ) 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互利共赢倡导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 )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2 )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3 )
8、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4 )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3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可以跟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9、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4.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
10、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5.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点,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体性质。 (辨析)6.分配方式由生产方式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
11、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8.我国逐步形成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的优点?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4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9.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
12、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向。2.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
13、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4.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
14、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中国人民以更强决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实现建设中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57.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依法治
15、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设,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8.为实现以上目标,全面依法治国要完成以下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政府是执法主体,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法律实施的核心。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人才队伍是关键。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2.十
16、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3.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必须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5
1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我国从一个文化大国转化为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6.文化强国表现为: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发达的文化产业 强大的文化软实力7.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6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8.坚持中国特
18、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奋斗。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十六届六中全面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超级重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面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9、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成型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系统治理、依法治理、
20、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7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善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
21、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回报和保护自然界。3.怎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
22、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内容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5.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政治。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划定生态
23、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83.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
24、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周恩来将党提出的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3.“和平统一、一国两
25、制”构想基本内容:一个中国。这是其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之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
26、的思路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重要)2015 年,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9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5 分 看书)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5 分 看书)
27、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政党具有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1)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理解:党的基础是工人阶级,但这并不意味
28、着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更不能说吸收这些人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加入党的组织就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因为其他阶级的人只有成为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才能入党。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理论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3.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新社会。党的执政
29、地位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6.理解: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在执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各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
30、此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0不断加强和提高党自身的建设水平,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7.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8.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2.四大风险:精神懈怠
31、、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3.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4.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系(1)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2)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
32、断丰富和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3)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因:(1)坚持党要官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要求(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1)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2)关系: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