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一年级第一课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生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不同的。2.尽快地熟悉小学校园、喜欢学校、认识班级里的新同学,融入到新集体中。3.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感受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教学重点对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适应新环境。教学准备1.搜集学生、老师、校园的各种图片2.学生提前制作的名片。教学过程一、 七彩镜1. 出示幼儿园的照片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好地方,那儿不仅漂亮,还总能听到欢快的笑声,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2. 回忆那是的我们幼儿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有数不清的可爱笑脸,在那里,有我们数不尽的快乐时光,谁愿
2、意说说你的幼儿园生活?(学生个别交流,有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展示)幼儿园真好,幼儿园的生活多快乐啊!那里是我们每个人的快乐老家,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家,欢迎你们成为我们新家的一个分子,你们也有了一个新身份,你们是小学生了,高兴吗?二、 童心广场(一) 找“新家”里的惊喜1实地参观:我了解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新家” ,大家即将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乐园,你们喜欢它吗?想了解它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新学校,认识教师办公室、广播室、微机室、水房、卫生间、图书馆等场所,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日常规范教育,如何进入办公室,如何在走廊行走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2抢答游戏
3、:我知道你们喜欢这个新家吗?光喜欢可不够,我们来比一比,做个抢答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知道” ,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对我们的这个新家了解的最多。(1) 出示学校的某个场地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个什么地方,在那儿能干什么?(2) 出示教室的某处布置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 出示任课教师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叫什么?教什么?(4) 出示个别学生的照片,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名字、爱好或特点等。(二) 认识我们的新朋友我们这个大家庭成员可不少,可你别忘了,你也是我们家庭里重要的一份子,你也要想办法,让别人更了解你。1. 制作新名片我叫 。我是 小学 年 班的学生。我喜欢 。我自豪
4、,我是一名小学生。照片2. 亮出新名片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名片,并大声读出名片上的内容,现场把名片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交一个新朋友。3. 全班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中,将自己的名片发给身边的同学。4. 教师可以现场采访拿到新朋友名片的学生的感受。三、 直通车(一) 比一比给出自己的名片,你很高兴,收到你的名片,别人也很快乐。以后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接下来让我们发挥一家人的力量,来看看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1幼儿园与小学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差别,你更喜欢哪里的课桌?为什么?说一说,这两个柜子有什么不一样?现在你更喜欢哪一个?3. 找一找,新家的特别之处(1) 小组讨论除了这些,你还发
5、现新家和老家比,还有哪些不一样呢?(2) 小组汇报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新家的特别之处,说的好的小组教师奖励“小主人”奖章。4. 想一想,发现自己的成长原来我们的新家与老家有那么多不同之处,那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新家会有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因为你们现在长大了,你们是小学生了,所以不管是新家的布置也好,活动安排也好,都和幼儿园不一样了。在这个新家,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早起自己穿好衣服、自己叠被子、然后高高兴兴去上学,见到老师问声好,还可以-、-、-,因为我长大了,我是小学生了。幼儿园桌椅与小学桌椅的对比图片幼儿园玩具柜与小学图书柜的对比图片(二) 师生齐读儿
6、歌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早晨,叮铃铃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该起床了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妈妈要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自己来!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地去学校,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总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在这温馨、漂亮的家园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度过快乐的小学生活。【参考资料】儿童入学适应问题儿童刚才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因为一年级新生对教师和同学都感到陌生,再加上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等对新入学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为了帮助新入学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近年来已有不少教育工作者注意到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有的学校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小学新手入学适应问题仍是童年期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进。从学龄初期开始,学习渐渐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但这并不等于说,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基本活动,因为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从学前时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到学龄初期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中间需有一个过渡,有一个从旧质向新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渡或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决定于儿童入学学习的准备情况。节选自: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指导手册(小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