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内 经 讲 义,素问脉要精微论,题 解,脉要:脉学的要领。精微:精妙细微。 本篇专论诊法,特别着重脉诊,认为诊脉是一种非常精妙细微的診法,故名。,(一)诊病的原则与要求,未劳于事,阴气未受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阴阳保持原有状态,未进饮食,经脉未为谷食之气所充盛,络脉调匀,气血亦未受扰动,阴阳气血未受外界因素影响,1“诊法常以平旦”,根本意义: 说明诊病必须排除外界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提示我们必须让病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接受诊查。 平旦固然是诊病的最佳时机,但只要病人能处于安静状态,亦就不必拘于平旦。,2四诊合参 切脉、视精明、察五
2、色、观五脏六腑之强弱及形之盛衰等,但基本原则在于全面运用各种诊病方法,深入了解各种诊候并综合分析以准确了解病情。,(二)脉象主病,1诊脉原理 -内经诊脉之法,就是通过诊脉动之象以候“脉气”的盛衰变化、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脉者,血之府”,(1)经络系统是脉象形成的器官(2)气血是脉象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3)脏腑与脉象的关系,长则气治:长脉为气血充盛,运行正常 之像,故谓“气治”。 短则气病:短脉显示气血虚少,故为“气病”。数则烦心: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 为虚热,热扰心神故“烦心”。,(二)脉象主病,大则病进:实大有力为邪盛,虚大无力为 正虚而邪未退,邪气方盛,病 情将继续发展。上盛则气高
3、:上部脉盛大,乃上焦(心 肺)邪热壅盛,故气逆喘促。下盛则气胀:下部脉盛大,为邪阻下焦, 下焦气化不利,故腹部胀满。,代则气衰:代则脉气不相连续,为气虚 无力推动血行,故为气衰。细则气少:脉体细小乃气血虚少,不能 充脉,故主气少。涩则心痛:脉涩为气滞血少,血不养 心,故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 脉来滚滚急迫,乃邪盛极,病情急剧发展,正气将受邪气严重耗伤而绝,色乃气之华,故色弊(败)。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脉来绵绵无力,去如琴弦断绝,乃心气衰竭,阳气将绝,故主死。,(三)视精明、五色,1五色的善恶,帛裹朱砂之赤 鹅羽之白 苍壁之青 罗裹雄黄之黄 重漆之黑,预后良好,明润含蓄有泽-正气
4、未败-胃气尚充沛,善,恶,晦暗枯槁暴露-正气衰败-胃气枯绝,代赭石之赤盐之白蓝草之青黄土之黄尘土之黑,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真藏色,预后不良,2望精明,两目无神,视物大小相混,黑白青红不辨,精气未衰,精气衰竭,两目有神,视物清晰,辨色准确,(四)五脏失守病候及其诊病意义,1五脏为“中之守” 五脏居于身中,固藏精气-中之守 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内守而不耗亡-得守 五脏功能失常-则精气耗散败亡-失守,“得守者生,失守者死。”,2五脏失守病候胸腹胀满,呼吸喘促,语言重浊如从“室中言” 湿阻中焦脾胃大便失禁,泄利滑脱,说明脾胃之门户失去约束功能言语低微无力,重复不休-肺气衰败,宗气虚极所致神志昏
5、狂,衣被不敛,言语骂詈不避亲疏神明之乱小便失禁,水泉不止-膀胱失去蓄藏津液的功能,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膀胱不藏,脾失守,脾气失守,肺气失守,心神失守,肾气失守,(五)五脏失强体征及其诊病意义,1五脏为“身之强”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2五脏失强体征,头常若探视深物之状倾而不能抬起,为五脏六腑衰败,精气神明耗夺之体征。背为胸中之府,胸中藏心肺,心肺大气撑举胸背,若背曲肩垂,则为心肺衰败、大气虚陷不举之征,故谓胸“府将坏”。,腰为肾之府,若腰部不能转摇动作,说明肾气衰败。膝为筋之府,若膝不能屈伸,走路须弯腰曲背,附物而行,是筋已衰败,肝气衰败的体征。骨为一身之支架,身体能挺直站立,赖骨骼之支撑,若不能站立,行路时振颤掉摇,说明骨气衰败,肾气衰败的体征。,(六)脉应四时,1脉应四时春应中规-肝气所主,脉端直以长,若夏应中矩-心气所主,脉来盛去衰,若冬应中权-肾气所主,脉沉坚,若秋应中衡 -肺气所主,脉轻虚如羽,若,脾属土,位居中央,旺于四时,故脾脉主代,蕴于四脉中,具有缓和之象。,微弦,微钩,微石,微浮,四时脉象-微弦、微钩、微毛、微石的同时-兼有从容各缓之象-四时平脉。 “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2.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情志劳逸对脉象的影响 : 经脉别论“人之居处动静勇怯, 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 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医者-虚心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