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概说.doc

上传人:dwx****52 文档编号:2228196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概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史记》概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史记》概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史记》概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史记》概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史記概說【引子】 【名稱】 【流傳】 【內容】 【體例】 【性質】 【宗旨】 【價值 】 【 附錄】史記上繼春秋,而始創紀傳體,列正史之首。宗旨厥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中國傳統史學了奠立基石。優美生動的文筆,與左傳並列為史傳敘事的兩大典範之作。引子撰述原委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

2、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已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 (此文初載於漢書司馬遷傳,後又收昭明文選,兩篇文字略有出入,茲依據昭明文選引)趙翼:司馬遷報任安書謂身遭腐刑而隱忍苟活者,恐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論者遂謂遷遭李陵之禍,始發憤作史記,而不知非也。其自序謂:父談臨卒,屬遷論著列代之史;父卒三歲,遷為太史令,即紬石室金匱之書;為太史令五年,當太初元年,改正朔,正值孔子春秋後五百年之期,於是論次其文;會草創未就,而遭李陵之禍,惜其不成,

3、是以就刑而無怨。是遷為太史令,即編纂史事,五年為太初元年,則初為太史公時,乃元封二年也。元封二年至天漢二年遭李陵之禍,已十年。又報任安書內謂:安抱不測之罪,將迫季冬,死卒然不諱,則僕之意終不得達,故略陳之。安所抱不測之罪,緣戾大子以巫蠱事斬江充,使安發兵助戰,安受其節而不發兵。武帝聞之,以為懷二心,故詔棄市。此書正安坐罪將死之時,則征和二年間事也。自天漢二年至征和二年,又閱八年。統計遷作史記,前後共十八年。況安死後,遷尚未亡,必更有刪訂改削之功,蓋書之成,凡二十餘年也。 一、名稱(一)史記 原是史書的泛稱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史記六國年表序: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

4、二)原稱太史公書 史記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漢書藝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錄無書(三)東漢已有 史記 之稱,隋唐以後漸成專名桓 帝 時 東海廟碑 :闕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東門闕,事在史記。 靈 帝 時 漢 執 金 吾 武 榮 碑 :闕幘傳講孝經論語漢書史記左氏國語。(金石粹編卷 12)隋書經籍志:史記一百三十卷(目錄一卷,中書令司馬遷撰)。陳直:司馬遷自定原名為太史公書。嗣後西漢諸儒多沿用此名稱,一變為太史公記,再變為太史記,三變為今史記。二、流傳(一) 傳布漢書司馬遷傳: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漢書東平思王宇傳(宣帝子

5、劉宇,成帝時曾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帝問於王鳳):王鳳曰: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漢書敘傳:班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器其能,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語在東平王傳。(二)亡篇班彪: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馬遷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 衛宏: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東萊呂氏曰:以張晏所列亡篇之目校之,史記或其篇具在,或莫具而未成,非皆無書也。衛宏漢舊儀注曰: 司 馬 遷 作 本 紀 ,極 言 景 帝 之 短 及 武 帝

6、 之 過 , 武 帝 怒 而 削 去 之 。 衛宏與班固同時,是時兩紀俱亡。今景紀所以復出者,武帝特能毀其 副在京師者耳, 藏之名山固自有他本也。 三內容(一)就文獻之采集而言: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秦焚書以後,倖存的古代文獻經漢初以來各帝近百年之整理搜尋,包括六藝經傳與百家雜語種種散佚的典籍漸漸復出,藏於皇宮祕府,而由太史令掌管。司馬談、司馬遷相繼擔任太史令一職,故得以利用石室金匱之書撰述史記。除了古籍,司馬遷又藉著遊歷訪察,搜求口述史料,以資補充或考信。(二)就時間之長度而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史記記事始自黃帝,下迄於司馬遷當代亦即漢武帝時代(元狩或太初年間)。它記錄的歷史長達二千多年,流貫五帝

7、夏商周秦漢各王朝,是一部通史。(三)就空間之廣度而言:以漢民族傳統活動領域中原為主,而旁及於朝鮮、匈奴、大宛、西南夷、南越東越等四夷之地。這是當時所知的天下(參下引 Burton Watson、杜維運、張大可語) 。(四)就人物之層級而言:包括帝王、諸侯、將相卿大夫酷吏、學者、文士、滑稽、佞宦日者、商人等等,可謂遍及各階層(參下引張大可語)。(五)就行事之類型而言:包括政治軍事外交學術文化習俗,以及經濟活動等。Burton Watson: 司馬遷寫了一部世界史。他的歷史的大部分是中國史,此乃由於他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人類進步與文明的最高峰,而且他也最知中國。但是他擴展其省察到各方面,包括了韓

8、國東南亞以及中國北部西部等地區的敘述。換言之,他似乎盡其詳的慎重描繪中國邊疆以外的地方,祇要他有可靠的知識。例如,他未言及東方的日本與西方的歐洲,幾乎可斷言不是由於缺乏興趣,而是由於缺乏資料。 (中譯依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一冊引)杜維運:司馬遷是一位最有世界眼光的史學家了,他寫了一部時間、空間極為遼闊的世界史 他寫大宛列傳,寫大宛以外 , 兼寫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條枝、大夏、身毒等國, 就所知的世界以寫其歷史,是司馬遷的歷史世界。張大可:史記體例完備,內容豐富,包羅萬有,貫穿古今。它上起黃帝,下迄太初,匯總古今典籍,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成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古代中國通史,從內容到形式都是

9、劃時代的偉大創造。諸如經濟、政治、文化、學術、民族、社會以及自然界的星象、曆法、地理、地利等等,無所不備。人物除帝王將相之外,還記述了起義領袖,如項羽、陳涉等,下層社會的俠客、醫卜、商賈、俳優、博徒、漁夫、獵戶、妓女、姬妾等等,凡在人類活動中起過作用的人物都敘入史中。也就是說,司馬遷創作的史記雖然以帝王將相為中心,但它卻擴大範圍,描寫了整個社會的各階層。司馬遷不僅首創民族史傳,記載周邊各民族的歷史發展;而且記載了國外民族,遠及中亞,是他當時所理解的世界範圍,使史記具有古代世界史的意義。 四體例史記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

10、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 1,運行無窮,輔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張傳璽: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記事從傳說中的黃帝到司馬遷生活的當代。全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列傳分為單傳、合傳、附傳、類傳等四種形式,記述公卿將相和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以及一些邊遠部族的情況。本紀世家、列傳的名稱雖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人物傳記。這種以紀傳為主,各個部分互相配合的史著體例,就是紀傳體。就史書編纂體裁而言,史記屬紀傳體通史。史記上記軒轅,下至於茲,流貫各王朝,記二千餘年之人物行事,是為通史。紀傳體實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合構歷史的整體;綜合五體言之,除表、書外,大抵以人物為中心。五、性質漢書敘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