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282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讲解人:兰景波,内容简介,主要讲四节: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概念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第四节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理解:(一)职业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二)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所得的疾病;(三)必须是因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得的疾病。,(四)属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职业病属于

2、法定职业病,患法定职业病的病人享受工伤待遇。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于2013年12月23日,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同时,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已经废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包括10大类132种(新增18种,原目录中两个开放性条款合并,15种病改名)第一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3种(没变);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第二类:职业性皮肤病9种第三类:职业性眼病3种第四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增加爆震

3、聋)第五类: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第六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第七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第八类:职业性传染病5种(原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增加了: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第九类:职业性肿瘤11种第十类:其他职业病3种,2.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七条)其他健康影响:比如噪声,其靶器官是听力系统,职业病是噪声聋和爆震聋。除此之外,噪声还对人的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定或持续升高等)、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接触强噪声的工人免疫力降低)、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胃肠

4、功能紊乱等)生殖系统以及胚胎发育(女同志月经不调等),以及工作效率均有影响。,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上述定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按来源分类:第一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三类,(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化学毒物均可对健康产生损害。化学性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气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车间空气中,主要经呼吸道进人体内,还可经皮肤、消化道进入体内。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5、,生产性毒物,一般分为七类: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砷、镉、锰等。刺激性气体。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肺内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失调,大量组织液不能被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气态(或蒸汽)物质。如氯气、氮氧化物、氨、光气、氟化氢、甲醛、乙醛、丙烯醛等。窒息性气体。指被人体吸收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分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血液窒息性)、硫化氢、氰化氢(细胞内窒息,主要是抑制呼吸酶,使生物氧化反应不能进行)、甲烷、二氧化碳、氮气(

6、本身无毒。挤占空气当中的氧,使其含氧量减少)等。,硫化氢 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常产生于一些化工厂,如农药生产中的硫化反应,硫化染料的合成、磺胺染料的合成的废水中。在潮湿、缺氧环境中,由于细菌的作用,蛋白质等含硫化合物的腐烂也可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比如在下水道、排水沟、化粪池和废弃的井中,要首先检测排除硫化氢存在的危险后才能进入作业。含硫的石油开采也可以发生大量硫化氢喷出。接触硫化氢可导致硫化氢中毒硫化氢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破坏细胞呼吸链中的氧化酶,造成细胞缺氧(细胞内窒息)。硫化氢对人体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吸入过量的

7、硫化氢可引起闪电式死亡。,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无味、易爆炸的气体,比空气轻。职业接触的机会:一是煤气制造业。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二是化学工业中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等; 三是采矿时爆破烟雾含大量一氧化碳; 四是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五是各种内燃机的排放气均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如汽车尾气一氧化碳含量达614; 六是家用煤炉、窑炉、燃烧也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机制: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被吸入体内后,与血液中红细胞中的具有携带输送氧功能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结合物。

8、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由于一氧化碳比氧的竞争力强得多,使得血红蛋白失去携带输氧功能,而造成细胞缺氧。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造成一氧化碳中毒。CO中毒,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砷化氢 砷化物的毒性强弱顺序为:砷化氢三价砷五价砷有机砷元素砷。砒霜(三氧化二砷)是典型的毒物。砷化氢(AsH3)是剧毒,是强烈的溶血性毒物。砷化物在还原剂和酸存在条件下可产生砷化氢,例如在金属酸洗、实验室用锌粒制氢等。工作场所砷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有机溶剂。如苯及其同系物、二氯乙烷、

9、正己烷、二硫化碳、溶剂汽油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主要损害人体血液、肝脏、肾脏,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如苯胺、三硝基甲苯。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以单体损害人体。如氯乙烯、丙烯腈、二异氰酸甲苯酯。农药。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抑制胆碱酯酶的分解,使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引起功能紊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无机粉尘:硅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有机粉尘:棉尘、动物骨头和鸟类羽毛的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

10、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电离辐射。能使人体内的化合物发生电离的射线,如射线、射线、X射线、Y射线、中子流等。,核物理知识,1.粒子是氦原子核,由重元素(一般是原子序数大于82的元素容易)发生衰变产生;如226Ra (镭)+2 +222Rn(氡,带有放射性的气体)+ 射线2.粒子是电子。 粒子、 粒子和中子都是具有静止质量的高速运动的基本粒子。3. X射线、Y射线是光子(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其静止质量为0。X射线(波长0.1纳米-10纳米之间)又称为伦琴射线,1985年由德国物理学

11、家伦琴发现。Y跃迁可以产生Y射线。 Y跃迁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发出Y射线或内转换电子到低能状态的过程,又称Y退激或Y衰变。X射线和Y射线的区别是: X射线产生于核外, Y射线产生于核外。,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射线、射线、X射线、Y射线、中子流等,照射到物体时可以使其电离。其中带电粒子本身带有电荷,通过碰撞可以直接引起物质电离。 X射线、Y射线、中子流非带电粒子照射物质,发生能量转移,产生带电粒子,间接导致物质电离。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射线探伤、放射损伤和核技术应用的基础。电离辐射对人体有两种方式:外照射和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性,内照射: Y;外照射: Y。,电离辐射的应用:一、在医

12、学上应用广泛,如射线透视、CT、刀等。二、辐射育种:利用电离辐射处理植物种子,诱发突变,从中选出优良变异的个体,通过育种程序培育出新品种。经辐射育种,长出的青椒重500克,黄瓜有半米长。三、工业压力管道探伤四、核电站。五、核子称。六、食品储藏保鲜。但是,应用发展,也带来了防护问题。,(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真菌孢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如艾滋病毒、非典病毒)等。,第二类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生产中劳动者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各种操作的总和,主要涉及劳动强度、劳动组织及操作方式等,包括:(1)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

13、制度。比如劳动时间过长。(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工作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发音器官过度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第三类 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是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的因素,常见的有:(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高原环境的低气压、深井的高温高湿。(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同在一个车间等。(3)由不合理生

14、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4.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5.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6.蒸气液态物质气化或固态物质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如碘和萘都比较容易升华。,7.气溶胶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的溶胶物质,如粉尘、烟或雾。胶体(colliod):是一种呈多相分散体系的均匀混合物。胶体的分散程度介于溶液和粗分散体系之间,有一定的稳定性。8.粉尘(dust)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固体颗粒在1-10微米之间。9.烟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 I m的固体微粒。,呼吸性粉尘

15、:通常认为是固体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以下,能进入肺泡的粉尘。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劳动者患成肺病的关键因素。呼吸性粉尘在检测学另有定义:是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 07 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集效率为50%,简称呼尘。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10雾分散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形成。液滴的直径大多在1-10微米之间。11.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

16、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对职业接触限值的理解:(1)意义: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測与评价工作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实施作业现场卫生监督的依据,是职业卫生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注意点 1)职业接触限值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界限,它只是判断某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浓度下的安全性的基本依据,某种化学物质是否损害了健康必须以医学检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的接触情况来判断。因此,工作

17、场所即使符合该标准,仍有必要对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2)职业接触限值只是一种限量标准,应当以尽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奋斗目标,而不以达到该标准为满足;3)长期在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条件下作业对劳动者健康会造成损害。,(3).分类职业接触限值共分为两大类:一是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粉尘和生物因素三类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二是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两类。,1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

18、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 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或称主体性限值。该指标反映的是人的个体的接触水平。,1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PC STEL)在遵守PC 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该指标反映是,工作场所某种化学物质的浓度突然升高,人体接触不能超过的容许值。

19、理解:只有某化学物质的CTWA和CSTEL同时符合要求,才能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短时间接触指的是15min,在计算公式中体现出来,14.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内浓度。该指标能引起急性职业损伤的化学物质,如甲醛、光气、氯气、硫化氢等。在339种化学物质中,使用最高容许浓度的有54种,是少数。,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总体情况: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1-2007),规定了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339种化学物质、47种粉尘

20、和2种生物因素。其中,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制定了PC-TWA或MAC限值,有一部分还制定了PC-STEL限值,对于没有制定PC-STEL限值的则规定了超限倍数。47种粉尘都制定了PC-TWA限值,并规定了超限倍数。,15.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对未制定PC 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意义:是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的补充;基数是PC-TWA。所有粉尘的超限倍数都是2.,(2)化学毒物的超限倍数:,16.采样点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

21、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代表性:一要满足卫生标准要求,必须选择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段进行采样;二要满足检测的目的,必须选择能够反映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采样点。真实性:采样检测结果反映的是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真实浓度即指在正常工作和生产条件下,在正常气象条件和生产环境下,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17.空气收集器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等。,18.空气采样器指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

22、装置等组成。19.无泵型采样器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20.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21.采样对象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22.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23.采样时段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24.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25.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的采样。26.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27.采样流量指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

23、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28.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 3 kPa(760 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注意:标准采样体积是职业卫生的特殊定义,不是指物理学上定义的气体标准状态(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在摄氏0)29.呼气带距离人的鼻孔30 cm所包含的空气带。30.采样效率空气收集器在采样过程中能够采集到的待测物量占通过该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31.样品空白在采集空气样品的同时制备空白样品,其制备过程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工作场所空气外,其余操作与空气样品完全相同。做样品空白的作用:一是样品浓度减去空白值;二是鉴别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被污

24、染。32检出限测定方法在给定的概率95% (显著水平为5 %)时能够定性检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最低浓度或含量。检出限代表了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在检测工作中必做。注意和检测下限相区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定义: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通常为95%)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ACS(美国化学学会)定义: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33最低检出浓度在采集一定量(体积)的样品时,测定方法能够定性检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最低浓度。34穿透容量在采集空气样品过程中,固体吸附剂管发

25、生穿透时所吸附待测物的量。在检测中,穿透容量有更具体的定义:穿透容量是指当通过采样介质的空气中待测物量达到原空气中待测物量的5 %时,采样介质所吸附的待测物的量。,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概念,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概念:利用现代采样仪器和检验仪器设备,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验、识别与鉴定,以掌握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2.职业病危害

26、因素检测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同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人的治疗一样,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部分。从层次上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基础性工作,没有它,我们将无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检测数据不准,可能会发生误判而酿成大祸。,3.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測方法主要包括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以及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等。物理因素检测 是指利用仪器设备对作业现场环境中噪声、高温、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激光等物理因素的强度及其接触时间进行测量,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

27、的接触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空气检测 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生物检测 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物质的含量或由它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生物监测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能反映机体的接触量和负荷,二是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三是综合了个体差异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四是可用于筛检易感者。常用的生物材料是血和尿,粪便、脂肪组织、乳汁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例1:可用于筛检易感者机体对毒物的易感性是具有个

28、体差异的,常与遗传因素有关,较常见的是机体缺乏某些代谢酶和存在酶的多态现象,致使机体对接触毒物的反应能力有差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实践中可见易感者的存在,如N-乙酰转移酶缺乏,对芳香胺化合物及多环芳烃较敏感;-1-抗胰蛋白酶缺陷者,对呼吸道刺激剂、粉尘更为敏感。通过易感性指标检测,尽早地发现易感个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为评价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程度的两个方法,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各有其特点,具体内容见表1-1。,表1-1 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的比较,表1-1续 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的比较,从表1-1的对比不难看出,空气检测是生物检测的基础,生物检测指标的确定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

29、检测。生物检测可以弥补空气检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二者均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完整的职业卫生评价应需要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的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以有毒物质的空气检測和作业环境中物理因素检测为主。,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按照检测目的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定期检测和委托检测六个类型:,(1)评价检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在开展评价检測过程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择代表性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30、,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择代表性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2)日常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检测。 在开展日常检测过程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一个工作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择代表性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3)监督检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

31、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检测。 监督检测过程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应选择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当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4)事故性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測。事故检测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进行检测。检测时应对空气有害物质进行逐时监测至其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5)定期检测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1 1月28日发出“关于印发河北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试行)的通知”(冀

32、安监管职健 2012148号)。河北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试行)规定:4.1检测工作类别包括定期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和委托检测。4.1.1定期检测 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有用人单位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无检测方法标准的除外)。,4.1.1.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4.1.1.3在评价物理因素强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测定点,在1个工作班不同生产时间进行测定;或选定有

33、代表性的测定对象,采样1个工作班。(6)委托检测 4.1.5委托检测 适用于用人单位需要了解、监测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时,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部分或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委托检测不能代替定期检测,委托检测报告封面应注明“本报告不能代替定期检测报告”。委托检测可根据用人单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委托协议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方法。,2.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1)现场检测 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測、高毒物质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測等。,

34、常用方法有三种方法: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等。1)检气管法:是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装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引起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深浅、或变色柱的长度,并与事先制备好的标准色板或浓度标尺比较后,即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检 气 管 法利用检气管可对10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检测,如苯、甲苯、丙酮、氯乙烯、CO、C02 . S02、H2S.HCl. N02 .NH3 .HCN.Cl2等 。 浸渍化学试剂的硅胶,检气管法优点: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和费用低等。检气管法缺点:检测的准确度

35、和精密度较差,检气管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注意事项: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检气管;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2)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測定法是指采用以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色谱分析、激光等检测原理制成的便携式直读仪器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测。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的优点是: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多种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一个快速直读方法,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6、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是否是标准方法;现场共存物的干扰。,3)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物理因素除振动外,多以场的形式存在于作业场所,如声场、电磁场、热辐射场等,而且除高温外,物理因素的产生和消失与生产设备的启动与关闭是同步的。因此,基于其产生并仅存在于作业现场的特点,物理因素的检测采用便携式仪器设备现场即时直读的方式进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噪声、高温、照度、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激光等。,(2)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利用更加精准的仪器进行測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

37、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方法原理:空气中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空气中粉尘浓度。主要仪器:分析天平。,2)光谱法:分类:既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又可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也可分为分光和不分光光谱。分子光谱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AES)用途: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3)色谱法:主

38、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分析仪器主要有: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和石墨炉)、原子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相差显微镜等。,实验室检测的特点有: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我国已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中以实验室检测方法为主。实验室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所需时间较长,加上样品的运输,所需时间更长。,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共分10个步骤:(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

39、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时间和资金情况等,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二)现场调查为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变化规律和劳动者的接触状况,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场所进行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

40、、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兄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三)检测方案制订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以及GBZ1、GBZ 2.1、GBZ 2.2、GBZ/T 160和GBZ 159规范的要求,确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代表性的现场检测点和样品采集地点、采样对象和数量,并根据职业病

41、危害因素的职业触限值类型和检测方法制订现场采样和检測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检测方案的制订应与被检測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沟通工作。,(四)检测前期准备为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实施现场采样检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材料、现场采样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辅助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

42、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五)现场采样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开展工作,采样前再次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六)现场检测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測方案开展工作,检测前再次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检测的代表性和有

43、效性,如记录检测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七)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主要指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品的实验分析和浓度测定。包括: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八)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工作也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方面。,(九)报告编制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出,既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

44、危害因素存在浓度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并且检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检测报告编制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保证检測报告中相关信息和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同时,检测报告内容应清晰、整洁,便于查看结果。,(十)报告审核签发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机构检测专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报告签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注意:这里讲的工作程序不一定是实际操作程序完全相同。比如,对于新客户,项目委托(签订合同)往往在现场调查之后进行。,第四节 检测相关法规和标准,一

45、、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一)共分五个层次: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法规5.行政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1.法律: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5月1日实施,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011年修正,国家主席令【2011】52号。2.行政法规(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2002】第3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于1987年12月3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3)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12月1日实施,国务院【2005】449号令。3.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有关职业卫生的部门规章特

46、别多,主要是卫生部门、安监部门、环保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和发布的。其中国家安监总局制定发布的五个关于职业卫生的令是:(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0号。(5)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1号。卫生部行政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

47、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2)第20号河北省地方政府规章:(1)河北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2008)12号令)4、法规性文件(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3)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5.职业卫生标准标准和规范属于技术法规,是法律法规的补充。这一类文件最多,规定也非常具体。职业卫生标准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的实际需要,由法律授权部门对国家职业病防治技术和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及卫

48、生要求做出的强制性统一规定。职业卫生标准是贯彻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法规的技术规范,是执行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职业卫生标准涵盖了职业活动中所有与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有关的卫生标准,包括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激光、微波、超高频辐射等)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两种: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标准代号分别是GBZ和GBZ/T。,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有关的标准主要有: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l-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 1-2007)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 2-2007)4.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 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 1160. 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