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319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下篇中药与方剂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与方剂基础,方药基础,方药,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法、方、药) 目前记载的中药有5600余种,临床常用的有500多种。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但以植物药为主,故又称“本草”。,麻黄,杏仁,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黄柏,生地,川芎,牛黄,熊胆,龟板,麝香,蛤蚧,牡蛎,石决明,朱砂,雄黄,自然铜,炉甘石,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二、中药的炮制,三、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特性和功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及升降浮沉及毒性。,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多属于寒性或凉性

2、。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多属于热性或温性。,(一)四气,胃热石膏、黄连寒凉性胃寒干姜、吴茱萸温热性还有一些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称平性药。如山药、党参、甘草。,(二)五 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发散解表表证麻黄、薄荷 辛 行气气滞证木香、香附 活血血瘀证桃仁、红花辛药多温阳,亦有凉解。 补益虚证人参、熟地甘 缓急痛证饴糖 滋养燥证枸杞、大枣 和中,调和诸药甘草,收敛虚汗虚汗外泄五味子酸 涩肠止带久泻不止石榴皮、乌梅 涩精止带遗精带下金樱子、芡实 涩与酸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出血等病证。咸 软坚

3、散结瘿瘤、积聚牡蛎、鳖甲 泻下通便便秘芒硝,通泄热结便秘大黄 泄 降泄咳嗽气喘杏仁苦 清泄胃火炽盛黄连 燥 燥湿湿邪内阻苍术 坚 坚阴阴虚火旺黄柏淡:渗湿利尿水肿茯苓、猪苓。,(三) 升降浮沉,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势。升浮药物:主向上向外,气厚味薄,质地轻清。向上升阳、催吐 向外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沉降药物 :主向下向内,气薄味厚,质地重浊。 向下降气、清热、泻下、止吐向内潜阳、敛汗,(四)归经,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 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药物的归经同治疗作用有密切关系。,引经药:根据药物归经理论,对一脏或一腑的治疗有显著

4、作用的,同时又有将其他药物引入某一脏腑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临床上治疗头痛,常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五)中药的毒性,1、毒性分级(1)大毒:乌头、马钱子、斑蝥、巴豆等。(2)有毒:附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等。(3)小毒:吴茱萸、细辛、鸦胆子、苦杏仁等。2、中毒原因3、预防措施,四、中药的用法,(一) 配伍配伍:指按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应用。中药七情:即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 配 伍关系。,1、单行 只用一味药治疗疾病。独参汤。2、相须 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

5、配合应用,可以增强 原有疗效。麻黄桂枝;石膏知母; 人参黄芪。,3、相使 将两种性能和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一种药为主药,另一种药为辅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 吴茱萸生姜,大黄枳实、厚朴。,4、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 减轻或消除。 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5、 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 或副作用。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6、相恶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 “十九畏”:人参畏五灵脂。,(二)用药禁忌,1、 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

6、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 妊娠用药禁忌,禁用药:毒性强,药性峻猛。巴豆、牵牛、斑蝥、水蛭、忙虫、麝香、三棱、莪术、大戟等。慎用药:破血、攻下、行气、大辛大热。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枳实、附子、干姜等。,3、证候禁忌,4、服药时饮食禁忌,(1)病证食忌:(2)服药食忌:人参忌食萝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食葱、蒜、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三) 中药的用量,一两30

7、g 一钱3g1、药物性质与剂量。2、药物配伍与剂量。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4、季节、地域与剂量。,(四)中药的煎服法,1、煎药法(1)前药用具:砂锅、瓦罐,忌用铜、铁锅。(2)煎药用水:水质洁净新鲜水。(3)煎药火候:文火与武火。(4)煎煮方法: 冷水浸泡3060分钟,水高出药面13厘米。 每剂中药煎煮2次,“复渣煲”。,武火急煎:沸后1012分钟,解表药。文火久煎:沸后4060分钟,滋补药。先煎:矿物药、贝壳类药打碎先煎。后下:气味芳香,久煎易挥发的药。包煎: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宜用纱布包好。另煎:贵重药材。烊化:胶质药。,2、服药法,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8、解表药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的药,宜小量频服;用寒凉药治疗热性病宜冷服;用温热药治疗寒性病宜热服;滋补药宜饭前服;祛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睡前服。,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是在辨证立法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 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 非偶然、随意选药;非同类简单相加。,(一)组方原则方剂一般是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组成。1、君药又称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臣药又称辅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一、 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3、 佐药(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

9、接治疗次要的兼证;(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4、 使药(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君,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臣,辛甘温,温经散寒,解肌发表,助麻 黄发汗解表。与麻黄合用,可使风寒去,表气和。杏仁佐,苦,宣利肺气,助麻黄宣肺平喘。可 使邪气去,肺气和。甘草佐使,甘平,调和诸药。并可延缓药力, 以防麻黄、桂枝发汗太过。,麻黄汤,立方原则:“多而不杂,少而精专”。立方目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0、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以适应病情, 消减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二)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君药不变,只对辅助药加减。2、药量加减:功效主治随之改变。3、剂型更换:作用有所不同。,二、方剂的剂型,汤剂:容易吸收,起效快,变化灵活。丸剂:容易收藏和服用,起效慢。慢性病。散剂:节省药材,易收藏和服用,起效快。膏剂:慢性病、跌打损伤、皮肤病。丹剂:疮疡、急症三宝。,酒剂:风湿痛、慢性虚证、跌打损伤。冲剂:作用迅速,服用方便。针剂:起效快,直接进入组织,易吸收。其他:露剂、茶剂、片剂、口服液、胶囊等。,1、中药的四气、五味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 内容。 2、中药的配伍。 3、方剂的组成原则 4、方剂的常用剂型的特点,重点,1、中药“七情”是什么?哪几种配伍关系是 配伍禁忌?2、方剂的组成原则包括哪些?佐药的意义 是什么?,小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