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3540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手打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导论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3.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或检验。5.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认

2、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7.定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

3、度,它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的表达。8、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 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定量研究

4、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必考章节1.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是指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像和思考的产物。构成理论的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层次。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命题。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推理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原则。理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理论来源于实践.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在社会研究中,研

5、究者通常会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 宏观理论 中观理论 微观理论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是指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系统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设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伪证的具体假设。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2.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

6、映。3.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4.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5.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6.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的一些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果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或方式。7.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8.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7、. 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的。假设是抽象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之间重要的结合部。一般而言,假设有条件性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方式。9.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是对一种有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具体情况。经验概括所阐述的是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10.假设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作 假设演绎法 的逻辑过程,该过程由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步骤组成:

8、. 观察一种现象和一组完整的的事件. 对观察结果的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从这种概括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理论被检验所证实,就可以得出结论:获得了解释这种现象的知识;若理论不能被检验所证实,就得重新修改原始的理论并进行新的检验。第三章 选题和文献研究1.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的回答。他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同。相似之处在于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的确常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不同在于社会研究

9、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更为明确。研究问题的选择能体现研究的水平,这主要因为,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用到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又需要研究者具有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2.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3.问题重要性:及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或意义。4.问题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的某种新的东西,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5.问题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

10、主客观条件6.问题合适性:指所选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7.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对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8.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文献评论,指的是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就是一个体系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第四章 研究设计 必考章节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

11、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他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制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2.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下列两种情况:第一,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很少有人涉及时;第二,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太熟悉、了解很少时。3.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他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主要

12、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4.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探索、描述和接受。解释性研究的特征:.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 ,是解释原因,说明关系,理论色彩更浓.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不要求具有广泛性,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他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解释性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5.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

13、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6.应用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某类社会现象的问题。其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更关注如何有效的解决现实社会问题。7.分析单位:指的是一向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即一项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分析单位的共同特点:第一,研究

14、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第二,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物起来,可以描述有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 ,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 ,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8.区群谬误=层次谬误=体系错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下做结论的现象。区群谬误一般是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比如,当一个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工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抽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时,他就犯了区群谬

15、误。要避免犯区群谬误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9.简化论=简约论: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和区群谬误相反。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要避免犯简单论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10.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

16、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11.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纵贯研究包括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追踪研究三种类型。其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研究。12.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而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

17、趋势研究对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13.同期群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14.同组研究=定组研究=追踪研究: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或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由于同组研究每次进行研究时都使用同一个样本,但被研究者往往随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有时难以预料的。因而,进行同组研究最大的困难往往是后续的研究中,无法找到或获得首次样本中的全部研究者。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必考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蒋某种

18、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尺度:对于不同的变量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尺度。从测量的角度看,可以将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其中定类测量有成为定性测量,而后三种变量都称为定量变量。对应于这四类变量,有四种测量尺度。分别为,定类尺度或名义尺度;定序尺度或等级尺度;定距尺度或等距尺度;定比尺度或比例尺度。2.定类测量=类别测量=定名测量,他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3.定序测量=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对象

19、排列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4.定距测量=等距测量=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5.定比测量=等比测量=比例测量,除具有类别区分,次序区分,距离区分还具有比例区分。因为具有一个绝对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所以,他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还能进行乘除运算。6.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

20、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概念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并将理论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变量和指标,然后用变量语言重新表述理论假设,并用具体的指标(或变量)建立研究假设。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两个方面的工作。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及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测量的概念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量表的作用在于精确度量一个较抽象的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特别是度量态度和观念(如生育态度、种族偏见、政治倾向)的不同程度或差异。量表的各个项目互相之间存在这一种趋势的顺序。总加量表: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表示同

21、意或不同意,并进行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他的态度得分。7.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赞成) ,同意(比较赞成) ,不知道(无所谓) ,不同意(比较反对) ,非常不同意(反对) ”。五种回答。分别记为 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量表上的不同状态。由于答案类型的增多,人们在态度上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来。是在社会研究中用的最多的一种量表形式。8.语意差异量表=语义分化量表:主要用来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

22、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其形式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中间分为 7 级,分别计 1 至 7 分。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每一对反义词中的适当位置画记号。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记号所代表的分数的统计和计算,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或事物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9.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及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事物或变量。10.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是一

23、种最常用、最普遍的信度检查方法。11.复本信度: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或以上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要求真正的复本,但现实情况难以满足。12.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13.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14.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合适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评价一种测量是否具有

24、表面效度,首先必须知道所测量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其次需要知道这种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和该概念密切相关,然后评价者才能尽其判断能力之所及,做出这一测量是否具有表面效度的结论。由于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之上,因而这种效度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15.准则效度=效标效度=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实用效度:准则是被假设或被定义为有效的测量标准,符合这种标准的测量工具可以作为测量某一特定现象或概念的效标。对同一概念的测量可以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其中每种测量方式与效标的一致性称为准则效度。准则效度有三种形式: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和实用效度。准则效度可以用两种测量工具得出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而不是靠

25、主观判断,但它的局限性是:有些作为校标的测量工具只是假定有效的,它本身是否真正有效并没有理论依据。16.结构效度=构造效度: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查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他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第六章 抽样 必考章节1.总体和个体:总体是指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个体是指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的某些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便是构成总体的个体。比如,当我们对某省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该省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我们研究的总体,而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总体的个体。2.元素=个体:即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单位3.样本:即从

26、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集合。4.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5.抽样单位: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6.抽样框=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7.参数值=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8.统计值=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9.置信度=置信水平:它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

27、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10.置信区间 :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他所反映的抽样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它与置信水平相对应,置信区间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通常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就越大。11.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干,互不相干。12.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

28、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 n 个元素组成样本。 (N)n)13.系统抽样=等距抽样=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着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14.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15.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16.多段抽样=多级抽样=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17.户

29、内抽样:从所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18.PPS 抽样: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其原理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以通过阶段性的(或阶段性)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的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19.偶遇抽样=方便抽样=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20.判断抽样=立意抽样:它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21.定额抽样=配额抽样:它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

30、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一级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22.样本规模=样本容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23.抽样误差:就是样本估计值与样本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它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24.抽样间距=抽样距离:是由总体大小和样本大小决定的,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 N,样本规模为 n,那么抽样间距 K 就由下列公式求得:K(抽样间距)=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第七章 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取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

31、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2.市场调查: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3.民意调查=民意测验=舆论调查:即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4.问卷: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卷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5.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32、6.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7.封闭式问题:就是那种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由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回答的问题。主要的优点,是填答方便,省时省力,资料易于统计分析。缺点资料失去了自发性和表现性,回答中的一些偏误也不容易发现。8.编码:即使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9.预编码:指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编码。后编码:指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编码。10.自填式问卷:指的是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给(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有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

33、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和邮寄填答法、网络调查法。个别发送发:是一般的调查研究中最应该选用和推广的资料收集方法。集中填答法: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者聚集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填答完毕后在统一将问卷收回。邮寄填答法:调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网络调查法=基于互联网的调查=在线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常见网络调查调查方式:一、将调查问卷直接连接在网站的网页上、二、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他不是面向所有上网者的自由浏览、无特定对象和总体的调查,而是针对研究者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三、研究者在

34、确定好调查总体(也是有电子邮箱的对象)抽取完调查样本、收集好被调查者的电子邮箱地址后,直接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被调查者打开问卷的电子版在计算机上进行填答,填答完毕后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回给调查者。11.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当面访问法: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中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交往和互动的方放。调查员需要亲自依据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

35、提问,并亲自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13.调查的回收率:也称为调查的应答率和回答率,是调查者实际调查的样本数与计划调查的样本数之比。第八章 实验研究 必考1.实验:是一种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下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2.实验刺激=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是是前后侧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3.前侧:是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前的进行的测量。4.后侧:是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后的进行的测量。5.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即使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6.

36、控制组=对照组:它是各个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是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7.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和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对象进行分配,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8.随机指派: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9.实验室实验:只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10.实地实验:只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11.准实验设计=半实验设计:指的是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12.双盲实验: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加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即究竟

37、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与实验的双方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有实验对象和实验人员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和给定的。采用双盲实验的原因是:当实验者知道哪些对象是实验组成员、哪些对象是控制组成员时,他们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期待也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影响行为的测量、影响到对结果的解释。因此必须排除这种期待的影响。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更严格的实验设计中,往往会考虑采用双盲实验。13.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14.交互作用效应:即前侧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

38、外加的影响。15.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指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又称原因变量。而因变量则称为结果变量。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又称实验刺激,是研究者对实验组进行前后侧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而因变量则往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16.试验中的因子设计=多因素设计: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第九章 文献研究1.文献:其原意主要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

39、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越来越多样化。因而,我们可以将文献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2.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3.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他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4.二次分析=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5.显存统计资料分析:指的是利用现存的统计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第十章 实地研究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

40、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去,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 ,及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2.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组织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3.观察:只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的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4.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

41、进行的观察。5.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6.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的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 。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着隐蔽起来观察,是被观察这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在研究的最初阶段,人们有时也采用这种观察方法去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以帮助形成问题的焦点或研究的假设。7.结构观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

42、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8.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9.非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到、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10.无结构观察:指的是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11.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指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所接受,允许参与他们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是研究者能进行观察和研究。12完全参与者=隐蔽观察者:及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

43、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13.无结构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和固定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14.小组访谈法=集体访谈=座谈会:是指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最大特点是,访谈中不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谈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访谈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集体访谈所收集的资料将受到这两种社会互动的影响。因此,要成功地组织好集体访谈,要开好座谈会,访谈员就不仅要掌握好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要组织和引导被访者之间的互动。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

44、1.资料审核: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2.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3.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4.区间估计: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的可信度。5.假设检验: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6.阐释模式:所关心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7.复相关分析:是一种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8.多元回归分析:是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量最大的方法。9.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10.消减误差比例:指的是两个有关系的变量 X 与 Y,当知道 X 的值来预测 Y 的值是所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