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小学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储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 57 岁。现在谈谈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热爱学习, 善于思考。热爱学习 , 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对于衔接班的孩子来说,要让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显然有些太深奥,成人应了解儿童的需要,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一次在和幼儿一起玩遥控赛车时,由于赛车是新
2、买的,开始大家都不会,这时我向孩子们推荐说明书,并念给他们听,孩子们和我一起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做,最后赛车动起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我趁机告诉他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汉字,鼓励他们多识字,不久也会像老师这样能看懂说明书。孩子们立即对认识汉字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兴趣影响孩子一生。”孩子能具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 就能为一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善于思考,也就是在学习时善于动脑筋,多想。“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究”。细细地咀嚼能品出滋味,细细地想能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小学时常碰到这样的情景:全班学生都在认真看书,看完书提问,有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好,有的同学一问三不知,一个重要
3、的原因前者边看书边思考,而后者仅是走马观花,不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同学,往往还能从无疑处生疑。语文老师在布置学生写自读笔记时,有一个部分即“质疑”,会思考的同学在这一部分提了许多问题,不善于思考的同学就在这一部分写上“无”字,是真的没问题吗?显然不是的。宋朝的思想家张载曾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二、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小衔接班是刚从大班升上来的孩子,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上课好动注意力分散。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做,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首
4、先,成人要对幼儿作出听的要求:1、认真听老师讲课,理解讲课内容;2、注意听同学发言,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他回答的对或是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要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孩子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激起幼儿听的兴趣。并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促进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如:“XX 小朋友真会听!”“认真听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三、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进入衔接班,开始有少量的作业练习,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比较正式地写作业,书写时仍然
5、是涂鸦或卷面不整洁。我认为好的习惯一开始就养成远比犯错后再不断纠正效果好。孩子虽小,但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非常重要,应在开始作业时就让幼儿知道书写的要求,以至于习惯成自然。四、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孩子从进学校起,就要独立安排时间,准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幼儿园时所有的活动都是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完成。进了小学,老师就不是时时处处跟着学生,从这时开始,学生就要有独立支配时间的好习惯。知道什么时间完成作业,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活动, 因此,合理安排时间这也是不可少的学习习惯。刚接触这个班的孩子发现他们没有时间概念,同样一起布置的任务,有的能已经写到 100,有的东磨西蹭才写到 10,幼儿园没有具体
6、的目标任务,一般没对幼儿作强制要求,写到哪算哪。因此写作业时边写边玩的现象很普遍,作业想写就写,想玩就玩,一会儿要解便,一会儿要想喝水。首先让幼儿有上课下课的概念,如孩子还不认识钟表,我指着时钟告诉他们,长针指着 12 我们开始上课,等指到 6 的时候我们才下课,现在还没有上课,要解便要喝水的抓紧时间,上课就不允许了,那样会耽误学习知识的时间。现在孩子在下课休息的时候眼睛会时不时的盯着钟表,一些接受比较快的孩子还会提醒其他孩子快上课,要怎么怎么样。其次,培养孩子任务意识,有的孩子一写作业就说老师我不想写字了,我想玩玩具。遇到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告诉孩子,写作业是爱学习的表现,不断表扬写作业认真的
7、孩子,对开始写的不太好的孩子给予鼓励,让其充满信心。同时,作业也不是写到哪算哪。如布置了任务后,根据作业量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当时钟的长针指到哪里时必须写完,其实刚开始时随便时间怎样宽裕,始终有些孩子是完不成的,这样做让大部分幼儿有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想边写边玩的小朋友要少些了,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孩子不但可以获得小小的奖励(如小红花),还可以去自己玩玩具。有部分喜欢边写边玩的幼儿,没了玩的氛围(看别人都很认真),也开始写作业了,尽管速度慢,但慢慢地边写边玩的习惯没了,一段时间后,取消奖励,让幼儿逐步养成习惯,同时觉得按时完成作业是自己的学习任务。再次,让幼儿适当有自己的空间,学会安
8、排时间。我给幼儿创造独立安排时间的机会,如前面提到的先完成作业的孩子,可以自己自由活动,刚开始让孩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教师在旁边悄悄观察,教孩子一些和小朋友沟通、玩耍的方法,并教一些不用老师带着耍的游戏。慢慢地扩展范围,教师也慢慢放手。我想这样进入小学后,孩子能更快适应课间生活。这种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不只于学习有益,对今后工作、处世都将大有好处。另外,写字的姿势、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清洁的习惯,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整洁,有条理性,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心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那他多半就会记不住规则、定理。由于动
9、不动就要寻找没有及时放回原处的书本、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就很容易使孩子们情绪急躁,妨碍他集中思想搞好学习。这些看起来是些琐碎小事,但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因为它也是搞好学习的基本保证。各种良好的习惯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如课堂上,“听”“说”“思”三者是相辅相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认真听了、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说。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我们在平时要从点点滴滴抓起,对孩子多一点启发,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
10、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一、家长首先要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认真学习,要做作业,还要考试。二、学习上的准备1、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提高其
11、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每天和孩子阅读半小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2、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3、关于拼音学习问题。家长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拼音的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4、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有时会发现孩子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
12、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注意力的训练。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注意力,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三、社会适应准备1、交际能力。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
13、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家长责无旁贷的。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四、生活上的准备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少看电视,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迟到。五、物质上的准备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如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等。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