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按肺癌的发生部位分为三型中心型外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心型肺癌:病理改变: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上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X线表现: 肿瘤局限于粘膜,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 阻塞性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 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阻塞性肺不张。 肺门部肿块,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失。 右肺上叶中心性肺癌:横行“S”状下缘。P294 支气管体层或支气管造影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可见腔内软组织肿块或充盈缺损。,C
2、T表现: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截断;肺门肿块:不规则、分叶状、坏死与空洞;肿瘤与纵隔结构间脂肪界面消失;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5mm。,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至细支气管的肺癌,以腺癌、鳞癌多见。X线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小的单发结节或球形影。肺内肿块 ,呈分叶状或有切迹,边缘毛糙有放射状细短毛刺。偏心性空洞,壁厚而不规则,无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偏心、壁厚、内缘凹凸不平)胸膜凹陷征及邻近胸膜肥厚,CT检查:肿块直径3.0cm时,其内常见含气支气管影和多发小的透亮区空泡征。肺转移瘤:临床与病理:恶性肿瘤在晚期多可转移到肺部,可以是血行播
3、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 X线表现:血行转移:两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棉球样或广泛 粟粒样阴影,轮廓清楚,密度均匀,以两肺中下野分布较多。少数转移瘤可发生空洞;可累及胸膜出现胸水或骨质破坏等。,淋巴转移: 肺门或和纵隔 淋巴结增大,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沿索条状影可见串珠状小点影。CT发现肺内转移灶较胸片敏感。,纵隔肿瘤可来源于纵隔内的各种组织与器官。共同表现为纵隔突出的肿块影。一般把它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后纵隔肿瘤三种。 前纵隔肿瘤:常见有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和畸胎瘤。表现为自前纵隔向一侧或两侧突出的椭圆形或梭形块影。胸内甲状腺肿: X线表现:肿块位于前纵隔上部;
4、多数连向颈部,外缘清楚锐利;气管受压向对侧和后方移位;肿块内可有斑片状钙化; 肿块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CT表现:肿块密度高于周围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可有边界清楚的囊变区及斑状钙化。,胸腺瘤:X线表现: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上部;恶性者多呈分叶状;密度均匀,有时可伴钙化;良性者边缘光滑锐利,恶性者如穿破包膜,边缘可毛糙不整,并产生胸膜反应。CT表现:前纵隔大血管前类圆形肿物,良性者与邻近器官有清楚的脂肪间隙,增强扫描肿瘤常呈中度均匀强化;恶性者边缘不清,可侵及心包及胸膜,产生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畸胎类肿瘤:畸胎类肿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前者多为良性,后者可为良性或恶性。X线表现: 多位于前纵隔中部
5、、心与主动脉连接处;肿块密度不均,有时可见骨骼、牙齿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化。CT表现:皮样囊肿肿瘤呈囊性,畸胎瘤内部可有脂肪、牙齿及骨骼等多种成分。,中纵隔肿瘤:常见的有恶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恶性淋巴瘤:X线表现: 肿瘤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肿瘤向纵隔两侧突出,多呈波浪状;常致气管受压、变窄。CT表现: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块,可见气管、支气管及血管受压移位。,1.X线表现: 纵隔向两侧增宽,但一侧可更明显。 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支气管囊肿临床上病人无症状,如囊肿较大压迫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表现: 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多位于中纵隔的上、中部,好发于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 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整齐。 囊肿张力低,贴附于气管部分可变扁。张力高时,气管可受压。偶尔与气管相通,出现气液平面。 透视下,随胸腔压力变化可变形,后纵隔肿瘤常见为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X线表现:肿瘤好发于后上纵隔;向一侧突出的肿块影,侧位上与脊柱重叠;肿块呈类圆形,边缘锐利;发生于椎间孔者,可使椎间孔扩大,并可压迫肋骨头及脊椎。恶性者可呈分叶状,侵蚀邻近骨骼。,CT表现:发生于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形,椎间孔扩大,可见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及脊髓受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