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评原创网评文章(8 篇)1.不能拿“种种原因”当借口如今, “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 度有些慢” 、“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 “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 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 ”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 头 禅,却倒不出个所以然,在会议讲话中、每一次工作检查中并不鲜见。同时,这似又不似推卸责任的“推脱词” ,听起来 让人费解也懵懂,有时候碍于某些原因就草草了 结,这是何的大会与检查啊?如此, “种种原因” 逐渐成为 了他们的“万磨油”帮他们磨掉缺点、磨掉不足,最后自成方圆。拿“种种原因 ”当万磨油的 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 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
2、问题都拿“种种原因 ”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问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 “种种原因” 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 “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 维权 会” 便成了走形式、做 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 “种种原因” 当万磨油,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 风便成了一 纸空谈。那那些 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问责办法、党旗下的承诺与宣言都在何处落脚啊?人民的利益又都被你们这些“种种原因 ”归 宿到哪去了啊?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 ,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
3、压。 “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才会有不断的” 雅贿” 、“内部交易” 等损害人民利益与不公现象的出现,才会有不经检查与总结的“工作美丽 大糖包” 出现,才会有接二连三的贪官不断下马。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拿掉万磨油,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那么隐藏于“ 种种原因” 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将挖掘出来、公布出来,果断地一件件解决,就杜绝因“种种原因” 而出问题的发生。2.加快完善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2去年 9 月,因强拆自焚而引起广泛关注的江西“宜黄事件” 震撼人心。时隔一年,现在有消息称因“宜黄事件” 被免 职的宜黄前县委书记、前县长均已复出。此
4、消息最近被江西抚州市委组织部证实。这一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据了解,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官员复出的条件和程序,在某些地方往往出现官员被高调问责,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问责制度出现信用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善公务员的行政问责体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首先,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问责制度必须与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有机地衔接,完善制度规范,完善立法,让失职官员在行政问责的同时受到法律监管,受到法律制裁,做到每一个官员的都责任明确,行政处理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只有法律和制度相结合,才能充分保障责任落实和归属,杜绝“治标不治本” 、“替
5、罪羊”现象的出现。其次,行政 问责要公开、透明、制度化。当前我国的问责制度尚不严谨,很多情况下只有事故和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后,才对失职官员采取行政问责、追究责任。而对于问责对象,责任如何划分,也具有不确定性。行政问责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紧密联系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等制度,加强官员的监督管理,不仅可以对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损失的官员进行行政问责,也可以对老百姓不满意、政绩平庸的官员作出一定的监管。党员干部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政绩的有效衡量工具,问责制度要同人民意见挂钩,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要妥善处理被问责后的官员。有的官员虽然“ 引咎辞
6、职” ,但很快又通过不明程序甚至借助不正之风复出,在其他岗位担任要职,这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担忧和议论纷纷。对于一时失职的官员,既不能片面而盲目的决定不再录用,也不能随便复出。对于那些确有所长,或者在实践中重新赢得社会尊敬和群众信任的,应当通过公开的方式,例如可以借助群众选举的方式,允许其重新参政,发挥特长。3.正确认识权力上报单位:中共东山镇委员会3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权力是把“ 双刃剑” ,正确运用 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造祸人民。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 以后,就要
7、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上任之初,尚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警惕性就不那么高了,就会在各种腐蚀面前败下阵来。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 临深渊” 的谨 慎行事。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重,越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不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领导干部必须认识权力是人民给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每一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和人民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任何
8、一名干部的成长都是离不开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群众信任的干部。孔繁森同志有一句铭言:“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领导干部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和世界观,就会能自觉地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基层公务员要有感恩的心基层干部要有感恩心态。正如仲祖文提拔了,该感谢谁?文章中提到的:“ 这是 组织决定和群众 认可,要谢你就感 谢党,感谢群众” 。懂得了这些,才会真正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会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要有正确的感恩心态,才会以知足的心态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使自己博爱而
9、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创造一种友善氛围。5.时刻与人民在一起看了人民网的时政新闻:2011 年九大常委与人民在一起的温暖时刻,感触颇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4时曾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车轮前行的推动者。6.作风建设是干成事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是干部作风是积极的、认真的、公而忘私的,就会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干成;如果干部作风是消极
10、的、敷衍的、自私自利的反之,工作必然是一塌糊涂、一事无成。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呢?一是以教育为先导,坚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干部队伍的执政为民意识、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权利观,结合实际例子学习先进党员干部孔繁森、焦裕禄、李林森、韦寿增等人先进事迹增强党员干部的感恩之心和报效国家、干好工作的热情。通过剖析违法犯罪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通过强化教育促使干部队伍思想意识的真正提高。二是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坚持制度的完善性。完善党员干部的日常规章制度及保密制度等,促使党员干部懂制度、守规矩,在规矩内办事、在制度中运作,不逾越黄
11、线,使制度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三是以落实制度为抓手,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制度是刚性的,更富权威性,以落实制度为抓手,敢抓不落实的事,敢处理不落实的人,使歪风得以遏制,使正气得以提升,促使队伍整体面貌得以改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7.切实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公众监督是发挥社会民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约束政府行为的有效方式。社会公众的监督无论是对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还是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整改,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公众监督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否生效,关键是要用好“三镜” :5公众监督要用“放大镜 ”。随着社会日趋民主,公众的力量日益凸 显, “某网民” 、“某位群众”这
12、些字眼在各大媒体上也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公众监督的意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然而有了监督意识,是不是就一定能真正履行好监督职责呢?答案不是肯定的。在我看来,公众百姓还需要一面“ 放大 镜” ,看问题 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局部,不能只 报忧不报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看清实情,摸准实况,对百姓负责,同样要对政府负责, 对于真正存在的问题,一定抓住不放,严查其责;对于客观上不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不能故意抹黑政府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督的意义。公众监督要用“显微镜 ”。找出事物的本质 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公众监督必须善用“显微镜” ,透 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13、。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带有“苗头性” 、“倾向性” 的问题,要 进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将苗头遏制在摇篮里。公众百姓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勇于发展问题,同一切有阻社会发展、危害群众利益的势力作斗争,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护好航。公众监督要用“望远镜 ”。监督工作是为全局工作服 务的,要学会用“望远镜” ,眼界更 宽些、看得更远些。不能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要务求实效,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准确反映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热情和斗志,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
14、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政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扎实、做透明、做阳光了,就不怕任何监督。 “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接受公众监督就更有胆量、更有魄力、更有能体现公信力。8.年终考核莫动“礼”念又到年终岁尾时,各项工作都已进入“收官 ”阶段,年终考核工作也接踵而至,有些单位领导干部为“考” 出好成 绩,不去积极准备材料,完善工作,反而“ 独辟蹊径 ”,打起 “礼”字的念头,想通 过送礼宴请来让考核单位高抬贵6手, “考”个高分。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让考核“变了味”,害莫大焉。要想年终检查取得个好的结果和排名,单纯通过送礼“拉关系” 、“套近乎” ,就算能 够挣到“
15、 面子分”,但影响考核的公正性,极易让干部产生惰性和依赖性,致使整体工作滑坡、队伍懒散。领导干部领着大包小包频繁出入,难免引起群众非议和疑惑,容易被群众扣上腐败的“帽子” ,不仅使考核干部队伍公道形象受损,而且会败坏干部和政府的整体形象。诚然,在考核之际,少数干部的的焦急心理可以理解,但领导干部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年终考核是对单位一年来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的真实反映,不应怀着“ 怕” 的心理,一味地通 过送礼来 “捂”、 “盖”问题,这样不仅服务没有提高,反而在自己小圈子里,只看到单位的“门面” ,看不到“后院” 和“角落” ,让群众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大打折扣。领导干部要打消“礼尚往来 ”的念头,戒除 “礼”送“ 宴”收之风,就要真正在狠抓作风、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对于存在的问题,绝不迁就,不袒护,找准问题, 对“ 症”下药 ,整治干部的 “慵懒散” 问题,消除干部不思 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促使干部作风整体转变,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