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42043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额镜的使用法额镜的镜面是一个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镜,焦距约 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的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戴额镜和对光是耳鼻喉科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目的】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操作方法及步骤】1.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2.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

2、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注意事项】1.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 ,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 “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考核标准】10 分1.额镜调节:2 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 2 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1 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

3、 0 分) 。2.戴镜:2 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 2 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 1 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 0 分) 。3.对光:4 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 4 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3 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 2 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1 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者 0 分) 。4.姿势:2 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 2 分;姿势不正者 1 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 0 分) 。II、 前鼻镜检查法【目的】观察鼻腔各部分的结构,为鼻科基本的检查方法。【相关解剖】鼻

4、腔由鼻前庭和固有鼻腔构成,二者以鼻阈为界。鼻前庭表面为皮肤,生有鼻毛,并富于皮脂腺和汗腺。固有鼻腔表面为粘膜覆盖,有内、外、顶、底四壁,内侧壁为鼻中隔,其前下方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称“易出血区” ;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上、中、下三个鼻道,以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或嗅裂,其下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前鼻镜、枪状镊、棉片、1%麻黄素、喷雾器。【操作方法及步骤】1、戴额镜,对光。2、握持前鼻镜:左手执前鼻镜,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镜的关节(或拇指附于关节处,食指附于受检者鼻尖) ,前鼻镜之一柄贴于掌心,余三指握于另

5、一柄上司前鼻镜的开闭。右手扶持受检者的下颌部或头顶以调整其头位。3、放入前鼻镜:将前鼻镜的两叶合拢,与鼻腔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然后将前鼻镜的两叶轻轻上下张开,抬起鼻翼,扩大鼻前庭。4、第一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位稍低,观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分及总鼻道的下段。在下鼻甲萎缩者,可直接看到鼻咽部。5、第二位置观察:瞩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到 30,观察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的一部分。6、第三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至约 60,观察鼻中隔的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中鼻道的前下部以及鼻顶。图 1 鼻镜的使用法(1)正确的持法 (2)错误的持

6、法 (3)鼻腔的检查7、撤出前鼻镜:观察完毕后,将两叶微张开,轻轻撤出前鼻镜。【注意事项】1. 前鼻镜伸入鼻前庭的深度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粘膜引起出血。2. 撤出前鼻镜时切勿将两叶合拢,以免夹住鼻毛引起疼痛。3. 检查过程中可视需要将受检者的头部左右转动,以便能详细检查鼻腔内壁和外壁。4. 如下鼻甲肿大妨碍检查,可用 1%麻黄素棉片贴附于下鼻甲内侧面 35 分钟,或以 1%麻黄素喷雾鼻腔 12 次,以收缩鼻粘膜,便于观察。【考核标准】10 分1.额镜对光:1 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 1 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 0.5 分;光线不能聚焦到鼻孔内 0 分)2.握持前鼻镜姿势:1

7、 分(姿势正确 1 分;姿势不正确 0 分)3.前鼻镜深入鼻前庭深度:1 分(深度适宜 1 分;放置过浅以致暴露不满意者 0.5 分;超过鼻阈引起疼痛者 0 分)4.前鼻镜两叶张开的方向:1 分(上下张开 1 分;左右张开 0 分)5.三个位置观察:5 分(1)第一位置观察:1.5 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1.5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0.51 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2)第二位置观察:1.5 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1.5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0.51 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3)第三位置观察:2 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2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

8、见0.51.5 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1. 撤镜动作:1 分(自然撤出 1 分;夹住鼻毛者 0 分)III、后鼻镜检查法(间接鼻咽镜检查法)【目的】观察鼻腔后段、后鼻孔及鼻咽部的结构。【相关解剖】鼻咽部前方为鼻中隔的后缘及后鼻孔,两侧壁有咽鼓管咽口(约在下鼻甲后端后方约1cm 处) ,咽口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有淋巴组织团块,称腺样体。【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间接鼻咽镜、压舌板、酒精灯(或类似的加温设备) 、喷雾器、1%丁卡因。【操作方法及步骤】1.戴额镜,对光。2.瞩受检者正坐,头微前倾,张口,

9、用鼻呼吸。3.检查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2/3,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间接鼻咽镜(或称后鼻孔镜) ,镜面向上,由张口之一角送入,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4.第一位置观察:镜面向上向前,观察软腭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三个鼻甲及鼻道的后段。5.第二位置观察:将镜面移向左右,观察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等结构。 图 2 间接鼻咽镜检查法及所见鼻咽部象6.第三位置观察:将镜面移向水平,观察鼻咽顶部及腺样体。【注意事项】1.检查前须将间接鼻咽镜加温,以防镜面起雾,影响观察,其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置入口腔前须以手背试其温度,以防烫伤。2.瞩受检者用鼻自然呼吸,避免用口呼吸,以免软腭上抬而影响观察。3

10、.检查时压舌板不宜超过舌前 2/3,镜体应避免触及受检者咽后壁或舌根,以免引起恶心而影响检查。4.若咽反射过于敏感以致检查不能合作者,可先用 1%丁卡因表面麻醉,待数分钟后再检查。【考核标准】10 分1. 额镜对光:1 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 1 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 0.5 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 0 分)2. 间接鼻咽镜加温:1 分(能正确加温 1 分;无加温或加温后未用手背试其温度者 0 分)3. 压舌板的使用:1 分(压舌板放置位置正确 1 分;压舌板放置过深或过浅以致不能配合检查者 0 分)4. 间接鼻咽镜放置位置:1 分(间接鼻咽镜能正确地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者 1 分;间接

11、鼻咽镜反复触及舌根或咽后壁造成恶心以致无法完成检查者 0 分)5. 第一位置观察: 2 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2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 0.51.5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6. 第二位置观察: 2 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2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 0.51.5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7. 第三位置观察:2 分 (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 2 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 0.51.5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 0 分)IV、口咽部检查法【目的】观察口咽部的结构。【相关解剖】口咽位于鼻咽以下、舌骨延线水平以上,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前

12、后腭弓、舌背所围成,前、后腭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其中。每侧腭咽弓的后方有纵行条状淋巴组织,称咽侧索。咽后壁粘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器械】光源、额镜、压舌板。【操作方法及步骤】1. 戴额镜,对光。2. 瞩受检者正坐,头微前倾,张口。检查者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 2/3 处,使舌背低下。3. 观察咽部粘膜变化,注意有无充血、肿胀、隆起、干燥、脓痂、溃疡、假膜或异物等。4. 观察两侧扁桃体的形态、大小、隐窝情况及腭舌弓、腭咽弓的变化。扁桃体的大小分三度:在腭咽弓以内为度,超出腭咽弓为度,接近或达到口咽部中线为度。5. 观察两咽侧索有无红肿。6. 观察咽后壁形态,注意有无淋巴滤泡增生。【注意

13、事项】1. 压舌板不宜超过舌前 2/3 处,以免引起恶心而影响观察。2. 咽部粘膜色泽可与硬腭粘膜进行对比,以判断有无充血。3. 检查时切勿在受检者由于恶心的一瞬间迅速“完成” ,因为该情况下的咽部粘膜色泽、前后腭弓的位置、扁桃体的大小都不代表真正的情况。【考核标准】10 分1. 额镜对光:2 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 2 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 1 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 0 分) 。2. 压舌板使用正确:2 分(压舌板放置位置正确 2 分;压舌板放置过浅以致不能完全暴露口咽各部分者 1 分;压舌板放置过深以致造成恶心无法完成检查者 0 分) 。3. 对咽部粘膜情况的观察:2 分(描述正确

14、 2 分;部分正确 1 分;描述错误 0 分) 。4. 对扁桃体的观察:2 分(描述正确 2 分;部分正确 1 分;描述错误 0 分) 。5 对咽侧索及咽后壁的观察:2 分(描述正确 2 分;部分正确 1 分;描述错误 0 分) 。V|、间接喉镜检查法【目的】观察喉咽部及喉腔的结构。【相关解剖】喉咽(也称下咽)位于舌骨延线水平以下,前方通喉腔,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管。在会厌前方,舌会厌外侧襞和舌会厌正中襞之间,左右各有一会厌谷,两侧杓会厌襞的外下方有梨状窝,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方为环后隙。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三个部分: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其前壁为

15、会厌,两侧壁为杓会厌襞(又称披裂) ,后壁为环状软骨,其中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室带与声带之间的部分称喉室;声门区位于两声带之间;声门下区位于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间接喉镜、酒精灯(或类似的加温设备) 、纱块、喷雾器、1%丁卡因。【操作方法及步骤】1. 戴额镜,对光。2. 瞩受检者正坐,头稍后仰,张口,将舌伸出,平静呼吸。3. 检查者用纱块包裹舌前 1/3 部,以左手拇指(在上方)和中指(在下方)捏住舌前部并拉向前下方,食指推开上唇抵住上列牙齿,以求固定。4. 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间接喉镜由受检者左侧口角伸入咽部,镜面朝向前下方,镜背紧贴悬雍垂前面,将软腭推向

16、上方,观察镜中影像。5. 观察喉咽部:调整镜面角度和位置以观察舌根、舌扁桃体、会厌谷、会厌舌面及游离缘、喉咽后壁、喉咽侧壁、梨状窝等结构。6. 观察喉腔:瞩受检者发“衣”声,使会厌上举,观察会厌喉面、杓会厌襞(披裂) 、杓间区、室带、声带及其闭合情况;瞩受检者深吸气,使声带充分外展,观察声门下区。图 3 间接喉镜检查法及所见图象【注意事项】1. 检查前须将间接喉镜加温,以防镜面起雾,影响观察,其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置入口腔前须以手背试其温度,以防烫伤。2. 间接喉镜中所见的影像为喉部的倒像,即喉镜中所示的前部实为喉的后部,但左右并不颠倒。3. 检查中应随时调整镜面角度和位置,以求对喉腔及喉咽部

17、作完整的检查。要养成依序检查的习惯,方不致遗漏。4. 若咽反射过于敏感以致检查不能合作者,可先用 1%丁卡因喷雾咽部作表面麻醉,待数分钟后再检查。5. 部分受检者因舌体厚而短、舌系带过短、会厌过长或呈婴儿型以及过分紧张以致动作不协调等原因,导致检查不成功。若病情需要,可改用纤维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考核标准】10 分1. 额镜对光:1 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 1 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 0.5 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 0 分) 。2. 左手拉舌:1 分(操作规范及熟练 1 分;操作规范但不熟练 0.5 分;操作不规范 0 分)。3. 间接喉镜加温:1 分(能正确加温 1 分;无加温或加温后

18、未用手背试其温度者 0 分) 。4. 右手持镜姿势及放置位置:1 分(持镜姿势及位置放置正确 1 分;持镜姿势或位置放置不正确 0.5 分;持镜姿势及位置放置均不正确 0 分。5. 喉咽部观察: 3 分(能准确描述喉咽部所见 3 分;能部分描述喉咽部所见 12 分;描述完全错误 0 分) 。6. 喉腔观察: 3 分(能准确描述声带及室带情况 3 分;能部分描述声带及室带情况 12分;描述完全错误 0 分) 。VI、 鼓膜检查法【目的】观察鼓膜的表面结构及其活动度。【相关解剖】鼓膜为一宽约 8mm、高约 9mm、厚约 0.1mm 的椭圆形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其前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 45o

19、角,婴儿鼓膜的倾斜度更为显著,与外耳道底约成 35角。正常鼓膜有以下标志: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自锤骨短突向下,微向后到鼓膜中部,有呈白色条纹状的锤纹;在锤骨柄末端鼓膜成一浅凹,名鼓脐;自锤骨柄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在锤骨短突前、后皱襞以上的部分为鼓膜松驰部,前、后皱襞以下为鼓膜紧张部。为了便于描述,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器械】光源、额镜、耳镜(或电耳镜) 、鼓气耳镜。【操作方法及步骤】1. 检查方法(1)徒手检查法 戴额镜,对光。 受检者侧坐位,被检耳朝向检查者。 检查者一手将耳廓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食指将

20、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口扩大,以便观察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应向下牵拉耳廓,方能使外耳道变直。 若单手检查,查左耳时,左手从耳廓下方以拇指和中指夹持并牵拉耳廓,食指向前推压耳屏;查右耳时,左手从耳廓上方以同法牵拉耳廓及推压耳屏。(2)耳镜检查法 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 根据外耳道的宽窄选用口径适当的耳镜。 双手检查时,用左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右手将耳镜轻轻置入外耳道内,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观察鼓膜。 单手检查时,牵拉耳廓及持镜动作均由左手完成,腾出右手进行操作。(3)鼓气耳镜检查法鼓气耳镜是在耳镜的一侧开一小孔,通过一细橡皮管使小孔与一橡皮球相连,在耳

21、镜底部安装一放大镜,借以密封之。检查步骤如下: 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 选用适当大小的鼓气耳镜置入外耳道内,注意使耳镜与外耳道皮肤紧贴,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 反复挤压及放松橡皮球,使外耳道内交替产生正负压,同时观察鼓膜向内外的活动度。(4)电耳镜检查法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因此检查时不需戴额镜和对光,受检者可在任何体位下接受检查。利用电耳镜可更方便地观察鼓膜的细微改变。2. 检查内容(1)鼓膜的表面标志:如光锥、锤骨短突、锤纹、前后皱襞、紧张部、松弛部等。(2)鼓膜的色泽:如灰白、充血、混浊等。(3)鼓膜的形态:如内陷、外凸、增厚、萎缩、穿孔、钙斑、瘢痕、液平等

22、。(4)鼓膜活动度。图 4 鼓膜的表面标志【注意事项】1. 鼓膜检查时,应注意牵拉耳廓的方向以使外耳道变直,否则不能窥及鼓膜。2. 使用耳镜时,其前端抵达外耳道软骨部即可,勿超过软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 3. 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从一个方向均只能窥及鼓膜的一个部分,欲察看鼓膜的全貌,必须随时调整受检者的头位,或将耳镜的方向向上、下、前、后轻轻移动,方能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4. 初学时宜从正常鼓膜开始检查,将鼓膜的正常标志牢记于心,若正常标志发生改变,则提示有病变发生。在鼓膜的各标志中,以光锥最易辨别,可先找到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及短突、前后皱襞,区分松弛部与紧张部。5. 鼓膜松弛部的穿孔较为隐蔽,易为胆脂瘤上皮所覆盖而不易辨识,应特别注意。【考核标准】10 分1. 牵拉耳廓:1 分(牵拉耳廓方向正确 1 分;方向不正确 0 分) 。2. 辨认鼓膜表面标志:5 分(光锥、鼓膜脐、锤纹、锤骨短突、前后皱襞 5 个标志每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