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苏教版 八年级 第五单元教学分析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2、掌握本课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3 、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特点。过程和方法 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灿烂中华文化的情感。重点 理解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难点 揣摩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课前准备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课件 园林图片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过程 设计意图步骤1导1、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人们
2、总会惊叹它的鬼斧神工古代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紧扣“美 ”字导入,用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描名句写入新课引发兴趣当代诗人贺敬之:“云 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万态桂林的山。 ”世上还有许多人类的智慧构建的景观,它们巧夺天工,堪称人间奇迹。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介绍这类景观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这是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板书) 。3、简介作者。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方面(点击课件)引入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形成强烈的审美期待。步骤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点击课件)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2、 思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
3、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3、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学生通过查字,纠正字音,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步骤3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内容,即第二段中“ 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总说)2、第 2 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本文先总说,后分说,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讨论小结征,写了哪几层内容?(分说)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
4、的层次 。3、课文第 3、4、5、6 、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第 2 段是总说,第 3、4、5、6 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 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课文第 7、8、9 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谁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再总结的结构方式。学生通过上台表演,体会到了
5、说明语言的精炼、传神,训练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缔造和谐美。4、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师: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以第 5 段为例说明。第 1 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 2 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谁能上台表演出“俯仰生姿”一词所反映的树木的情态?学生上台表演。 (三人一组,自由结合)5 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 用词语的特点。生:准确。如第一段中“鉴赏”一词,运用非常准确。周密。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精炼。如第 7 段中的“ 栽”、 “蔓”、 “补” 几个
6、动词用得非常好。6、能找出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排比(如第 2 段) ;设问(如第 3 段) ;比喻(如第 3 段) 。步骤4配乐朗读体验美文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和多样性的语言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音画经典“ 苏州园林画面配优美的古筝独奏曲山水莲 ,或高山流水 ,朗读苏州园林3 9段。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观真景,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了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步骤5布置作业巩固拓1、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 师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下面,请大家尽情想象并设计“21世纪
7、你神往的园林美”。(1)我想把房屋设计成火炬的造型。(2)我想把桥梁设计成可以升降的巨型长廊。(3)我要在沙漠上建造园林,房屋全设计成绿树红花的样子, 让荒凉的沙漠充满生机。2、同学们想象的真好, 21 世纪园林设计定然美观。请把你设计的园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或用通过想象,学会赞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展 彩笔画出来。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分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教学反思这堂课超出原先设计,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精彩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激情点燃。是的,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发展的学习主体。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