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47193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这种说法不正确。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

2、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4、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直观教学原则” ,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

3、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这种说法不正确。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29、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

5、的发展相关。这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只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310、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身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6、,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41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13、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1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美育是培养学

7、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美术、音乐、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形式。1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好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并不是五育中的基础。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

8、”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提供了认知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1.简述教育对政治的影响。2 有人认为,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给出你的判断并陈述理由。3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5、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6.简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8.简述课程设计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9、 简述教育对政治的影响。10.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依据。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12. 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1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9、514.简述学生的义务。15.简述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16.有人认为,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你的看法呢? 17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8 什么是教育?教育同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有何本质区别?19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各因素的地位怎样?20 当代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都有哪些?21什么是教育学的“个性”?如何科学地培养人的个性?22.素质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634、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不一定能促进人的发展。37、分组教学是为了

10、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固有自身的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74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2)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

11、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但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4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地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4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又甄别走向发展,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

12、体现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846、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校教育结构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通常可以从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47、构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

13、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只是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48、机械记忆是一种不过无用记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机械识记时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识记者面对的就是本身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比如对无意义的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型,但对学生而言也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另一种情况是面对的材料虽然有可能有意义,而识记者对其缺乏应有的理解。只能先机械识记,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加以理解。有些内容,限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可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但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也应该进行机械识记,如幼儿学习古诗,一、二年级的学生背诵乘法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