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 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内容,第一节 体液平衡,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第三节 体液钠钾氯测定,第四节 血气分析,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的意义和正常值;2体液钾、钠、氯、血气测定方法;3酸碱分析的参数及其意义。熟悉:1酸碱平衡紊乱典型病例分析;2.血气分析仪的应用。,重点与难点 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指标意义和正常值; 体液钾、钠、氯、血气测定方法。,一、水平衡二、电解质平衡,第一节 体液平衡,体液电解质分布与平衡 体液交换,水平衡: 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
2、衡的过程。,一、水平衡,体液(body fluid) 是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组成。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ECF) 血浆及淋巴液 占体重4.5-5% 组织间液 占体重15% 胃肠液、脑脊液、浆膜腔及滑液囊等。 细胞间液(interstitial fluid),一、水平衡,一、水平衡,总体水TBW占总体重的60%,TBW 2/3,TBW 1/3,10.5 L,细胞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内液(IFC),细胞外液(ECF),血浆= 3.5L,细胞间液占3/4,28L,总体水(TBW)的分布及体积
3、,血管内液占1/4,影响体液容量的因素,年龄,胖瘦、性别,水的生理功能,促进物质代谢 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 结合水,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量,每天水的最小需求量 肾脏排出 皮肤蒸发 肺部呼 代谢水生理需水量:1500ml/day,各体液间的水交换,二、电解质平衡电解质: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或有机物。作用: 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的正常分布。 维持酸碱平衡,缓冲作用。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血清钾 心肌兴奋性 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 心跳停止 在舒张期,钾对神经-肌肉、心肌的兴奋性的影响,低血钾,骨骼肌和平滑肌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胃肠蠕动减慢,肠道出现麻痹等症状;高血钾,心肌
4、兴奋性降低,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病人死亡。,(一)体液电解质分布及平衡,ICF: 蛋白质、 H2PO4-、SO42- 、 K+ 、Mg2 +,ECF: Cl- 、 HCO3- 、 Na+,分布,细胞外高钠、 细胞内高钾的分布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主动转运功能。,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溶血对血清K测定有影响吗?,细胞内、外液的主要电解质成份,电解质在体内分布的特点,特点:1)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构成不同 ;3) 呈电中性; 2)各体液中阴、阳离子数不一致; 4) 渗透平衡法则。,血管膜,细胞膜,阳离子(因) 阴离子(果),渗透平衡(Gibbs-Do
5、nnan平衡)法则: 1. 阳离子数阴离子数。 2. 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 3. 某一阴离子的减少将通过另一种阴离子的增加来维持电中性。,(二)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指细胞外液(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 因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导致酸中毒,表现为AG增加。见于: 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 乳酸堆积。 酮体堆积。,(三)体液的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支配生物膜两侧水穿过膜,使其达到一定平衡的一种压力。它是由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所产生的渗透效应形成的,取决于溶质的微粒数,
6、与微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渗透压通过冰点渗透压仪测定。渗透压计算:血浆渗透压mOsm/kg(水)= 1.86(Na+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mmol/L + 9* 9 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单位:毫渗量/升,mOsm/L。参考值: 275300 mOsm/kg(水)。,血浆总渗透压:指血浆中的阴离子、阳离子以及非电解质分子所产生的渗透压的总和。 正常范围是: 280310 mOsm/L。,(四)体液的交换,水和电解质的交换,水总是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移动,水交换动力: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血压)之差,水交换
7、的动力:晶体渗透压,正常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毛细血管平均压: 17 mmHg组织间隙流体静压: -6.5 mmHg血浆胶渗压: 28 mmHg组织间隙胶渗压: 5.0 mmHg,=(17-(-6.5)-(28-5)=23.5-23=0.5 mmHg,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一、水平衡紊乱,二、钠平衡紊乱,三、钾平衡紊乱,容量失调: 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改变,脱水、水过多。浓度失调: 渗透压变化, 低钠、高钠。成份失调: 细胞外液中离子成份改变, 低钾、高钾、酸中毒、碱中毒。,一、水平衡紊乱,(一)脱水,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减少,称为脱水。 分为高渗性、等渗性、低渗性。,1高渗性脱水,1. 以水丢失
8、为主。2. 原因:进水量不足;水丢失过多(经肾丢失、高热出汗过多、胃肠道和泌尿道丢失大量低渗液体);水向细胞内转移。3. 结果:(1)使总体水减少;(2)血浆渗透压增高;(3)血浆Na+浓度150mmol/L,4. 临床表现:细胞内液的水向细胞外转移,引起剧烈口渴、体温上升以及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烦躁、谵妄以至昏迷),同时还有尿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高渗性脱水的主要发病环节: ECF高渗 主要脱水部位: ICF减少,2、等渗性脱水,水丢失和钠丢失平衡,血浆渗透压变化不大 原因 实验室检查 临床,消化道丢失;皮肤丢失;组织间隙体液贮存;,血浆Na为130-150mmol/L或Cl -
9、 HCO3-为120-14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ECF渗透压正常,血Na+正常,ECF减少 血容量组织液量 ICF变化不明显,(1)血浆渗透压和血钠的变化,(2)容量的变化?脱水的主要部位?,3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表现:(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份由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ICF;(2)血容量明显降低、血液浓缩、尿钠减少。(3)出现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及弹性降低、颜面瘦削等脱水貌。,原因:,血浆Na130mmol/L或Cl - HCO3- 12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
10、。,实验室检查,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 ECF 对病人的主要威胁:循环衰竭,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二)水肿(edema),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称为水肿或水中毒。 原因: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 高渗性水肿 等渗性水肿 低渗性水肿,二、钠平衡紊乱,二、钠平衡紊乱,(一) 钠平衡,分布: Na约50在ECF,40分布于骨骼,10存在ICF。,来源与去路,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血浆Na+:135145mmol/L。,钠平衡紊乱常伴水平衡紊乱,功能,(二)
11、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指由钠减少或水增多引起的细胞外液Na 150mmol/L,临床主要见于水排出过多而无相应的钠丢失,如水样泻、尿崩症、出汗较多及DM病人等。,高钠血症 过度水丢失 钠增加过多 钠排泌减少,渗透压不同分为 低渗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高钠血症,三、钾平衡紊乱,(一)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蛋白质和糖原合成 临床上利用该性质以缓解高血钾或低血钾。 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当出现酸中毒时,ECF中H+增加,H+进入细胞而K+移到细胞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 血钾增高。 维持心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12、参与动作电位的形成),(二)钾代谢 摄入与排出平衡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细胞内外平衡 Na+-K+-ATP酶 是维持细胞内外钠钾平衡的关键因素。,摄入(intake):食物吸收(absorption): 肠道分布(distribution) 4. 排泄(excretion) : 肾 (80%90) 肠 (10) 皮肤(sweat),体内钾,细胞外2%,血清钾(3.55.5mmol/L),细胞内98%(150mmol/L),钾平衡的调节,摄入:70-100mmol,细胞外液钾量50mmol,钾的跨细胞转移,泵-漏机制(pump-leak mechanism ),泵:指钠-钾
13、泵,即Na+-K+-ATP酶,将K+ 泵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通过各种K+通道进入细胞外。,K+e:3.5-5.5 mM,胰岛素 进儿茶酚胺-R 进 -R 出Ke 高 进 低 出酸碱平衡 酸 出 碱 进渗透压 高 出运动 加强 出,?,临床观察钾平衡时,除血钾外,还应考虑什么因素,肾对钾排泄的调节,肾排钾的过程,肾小球滤过(100%),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90-95%),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的排泄调节,结肠排钾约占10%(肾衰时起作用) 汗液排钾量少,平均 9mmol/L (高热大汗时),体钾,钾 150mmol/L,ECF,ICF,血钾 3.5mmol/L,食物,K+,低钾血症(
14、hypokalemia) 血清钾5.5mmol/L引起原因: (1) 输入过多 (2) 排泄障碍 (3) 细胞内钾向外转移(酸中毒、缺氧、组织分解)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症状 影响心肌功能,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 K+ 5.5mmol/L,原因,输入过多,排泄障碍,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代谢性酸中毒),三、氯代谢紊乱,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血浆浓度为96108mmol/L。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的形式摄入氯和钠。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Cl-与HCO3-为细胞外的两个主要阴离子,机体为了重新吸收和再生更多的碳
15、酸氢盐,就必须从尿中排出更多的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一、钠、钾测定,二、氯测定,第三节 体液钠钾氯测定,一、钾钠测定,(一) 标本,钾测定,临床多用血清,标本需注明。(因为全血或血浆的K+浓度较血清低0.2 0.5mmol/L) 标本不能溶血 标本测定前冷藏结果偏高 标本测定前37 温育则结果偏低,钠测定,标本溶血对测定影响不大 标本可以在2-4 或冰冻存放,(二)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火焰光度法(FES)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分光光度法,(二)钠、钾的测定方法,1火焰光度法,原理: 利用待测物质燃烧后,发射的特异光谱经各自相应波长滤色片过滤后照射在光电池或光电管上产生电流。经
16、放大器放大在电流表显示器上显示电流大小。 标本中钠、钾浓度越大,发射的光谱强度越强,发射光谱强度直接与钠、钾浓度呈正比。方法学评价: 精密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廉,但使用的丙烷等燃料,不够安全。临床应用: 用作钠、钾测定的参考方法。,2.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 分类:间接法和直接法电极 钠电极:玻璃膜电极 钾电极含液态离子交换膜(渗有缬氨霉素)检测 电极表面电位与参比电极的差来估计样本含量。,ISE误差原因: 电极选择性减弱 蛋白质沉积或膜污染 电解质排斥效应评价:简便、快速、准确、标本用量少。缺点:电极具有一定寿命,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 会老化。,3. 分光光度法 两类:酶法、大环发色团
17、法酶法: Na+测定 Na+存在下, -半乳糖苷酶水解邻-硝基酚-D半乳吡喃糖苷(ONPG),在420nm波长可测定产物邻-硝基酚颜色产生速率。 K+测定 K+会增强色氨酸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来判断K+浓度 。 胆红素及溶血有影响,脂血标本影响大不能测定 。,【参考范围】,血清钠135145mmol/L血清钾3.55.5mmol/L尿钠 儿童5.0mmolkg-1/24h成人130260mmolkg-1/24h尿钾 儿童(1.030.7)mmol kg-1/24h成人50102mmolkg-1/24h汗液钠1040mmol/L汗液钾517mmol/L,二、氯测定,临床常用方法: 汞滴定法、分光光
18、度法、库仑电量法及ISE法 标本要求: 可用血清、血浆、尿液、汗液等样本。 Cl-在血清、血浆中相当稳定,溶血无干扰。,Hg2+2Cl- HgCl2Hg2+二苯卡巴腙 紫红色络合物,1. 汞滴定法 钨酸去蛋白,Hg(SCN)2 + 2Cl- HgCl2 + 2SCN-3SCN- + Fe3+ Fe(SCN)3(橙红色),2. 分光光度法 原理: ( 480nm) 反应对温度非常敏感 。,氯(mmol/L)=,时间样本时间空白,时间标准时间空白,浓度标准,3. 库仑电量分析法 银电极上游离出的Ag+与血清中Cl-反应 Ag+ + Cl- AgCl终点时,过量的Ag+会使仪器传感器和计时器切断电流
19、,记录反应时间,该时间与Cl-含量有关。,4. 离子选择电极法 Cl-电极总与Na+、K+电极配套使用。 可同时测出Na+、K+ 、Cl-。 氯电极由氯化银、氯化铁-硫化汞为模性材料制成的固体膜电极,对标本中Cl-有特殊响应。,【参考范围】,血清(浆)氯化物:96105mmol/L脑脊液氯化物: 120132mmol/L尿氯化物排出量:儿童4.0mmolkg-1/24h 成人170255mmolkg-1/24h,一、血液气体特性,二、H-H公式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三、血中的氧,四、血气分析仪,第四节 血气分析(analysis of blood gas),血气分析(analysis of bl
20、ood gas)与酸碱指标测定是临床急救和监护病人的一组重要生化指标,尤其对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诊断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用血气分析仪可测定出血液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pH值,并由这三个指标计算出其它酸碱平衡相关的诊断指标,了解病人心肺的功能状况,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一、血气分析相关指标1mmHg=0.133KPa;1KPa=7.5mmHg;P: 压力 如: PO2 、PCO2 S: 饱和度 如: SO2d: 溶解的气体 如: dCO2 、dO2c: 浓度 如: cdO2 、cdCO2 、 cHCO3-t: 总的 如: ctCO2B:全血 如:
21、cdG(B) P:血浆 如: cdG(P),二、血液气体特性,(一)血液气体分压特性 Dalton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等于各气体分压强之和(P=Pi)。 气体分压强=混合气体总压强该气体容积百分比,Dalton定律在血气分析仪的标准气体校正及测量方法控制方面有实用价值。,如: 37时,环境大气压为747mmHg,饱和水蒸汽压PH2O=47mmHg,校正气体中含15%的O2, 5%的CO2 ,15%的N2则P(Atm)= PO2+PCO2 +PN2 + PH2O :,PO2 (747-47)15%=105 mmHgPCO2 (747-47)5%=35 mmHg PN2(747-47)80%=
22、560 mmHg,这一定律在血气分析仪的标准气体校正及测量方法控制方面有实用价值。,溶解度系数定义:,溶解度系数(G):指压力为760mmHg(101kPa)和37 ,1ml液体中溶解气体的毫升数。,根据Henry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与其分压呈正比,而且随温度升高其数值减少。气体的溶解量用溶解度系数 G(B)表示。,溶解气体浓度的计算,cdG(B) = G(B) PG(B),计算公式:,(二)血液气体分析特性 1. 分析环境 体温(37)、P(Amb)、饱和水蒸汽PH2O=47mmHg)。 2. 血液气体状态 PO2仅与cdO2相关 PCO2仅与cdCO2相关 3. 仪器
23、校准 校准气体含有15% O2、5% CO2、其余是N2 PO2 =105mmHg, PCO2 =35mmHg,ctCO2cdCO2 cHCO3,ctO2=cdO2 cHbO2,4. 溶解气体的计算 cdG(B) = PG(B) G(B) O2为0.00140(mmol/L)/mmHg例如:动脉血PO2 ( 100mmHg)正常时, cdO2=0.14mmol/L, ctO2=9mmol/L。,37 时气体的溶解系数,cdCO2的计算: CO2=0.0306 (mmol/L) /mmHgPCO2 40mmHg(5.32kPa) cdCO2 = 400.0306 = 1.224mmol/L血气分
24、析中,利用H-H公式,用PCO2和pH两参数计算HCO3- log cHCO3- = pH pK+ logPCO2CO2(P),cdCO2= PCO2 CO2(P),三、H-H公式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K =,cH+ cHCO3,cdCO2,(一)化学反应基础 CO2+H2OH2CO3 H+HCO3-K1=2.2910-3(pK=2.64)K2=2.0410-4(pK=3.69)合并反应常数K=4.6810-7(pK=6.33)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dCO2= CO2(P) PCO2,(二)H-H公式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cHCO3,0.0306PCO2,在37血液中
25、pK(P) = 6.103 =0.0306(mmol/L)/mmHg,cdCO2= CO2(P) PCO2,(三)临床意义,1.cHCO3-/cdCO2= (251.25) 20/12. 分子代表肾成分(代谢成分),分母代表呼吸成分即(肺成分)。3.任何原因引起其中之一浓度改变, 都将伴随pH值的改变。4. 原发性cHCO3-紊乱对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原发性cdCO2紊乱对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分类。5. 代偿机制都试图在cHCO3-或cdCO2改变时,恢复比例到正常。,(HCO3-缺损或dCO2过剩),四、血中的氧和二氧化碳,ctO2=O2Hb + cdO2 O2可逆地结合在红细胞中血红素的
26、Fe2+上成为氧合血红蛋白(O2Hb),结合和解离程度由PO2和Hb对O2的亲和力决定的。病态血红蛋白没有能力与O2结合。 正铁血红蛋白(MetHb) 碳氧血红蛋白(COHb) 硫化血红蛋白(SulfH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一)氧的运输,(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血液中HbO2的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2)之比 。,SO2 =HbO2/(Hb+HbO2),【临床意义】反映体内有无缺氧。,【参考范围】 95%98%,P50为血红蛋白呈半饱和状态时的PO2。临床意义 :衡量Hb与O2结合状态的重要指标。P50增加,氧解离曲线右移( 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P50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
27、( 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参考范围 成人:2529mmHg (3.333.86kPa) 新生儿:824mmHg (1.06 3.19kPa),在连续PO2的范围测定血液的SO2(血氧饱和度)以PO2值为横座标, SO2为纵座标绘制曲线,得到S形图形,称作氧解离曲线。,(三)血红蛋白-氧的解离,上段平坦部(60100mmHg):SO2随 PO2的变化小 PO260100150mmHg, SO2 9097100肺泡气的PO2处于此段,PO2下降时,SO2可无明显变化。 中下段陡直部( 60mmHg):PO2小变,SO2大变组织细胞的PO2于此段,利于HbO2的解离,向组织供氧。,影响氧解离曲线
28、的主要因素,(1)H+浓度和PCO2 : Bohr效应当血液的H+浓度增高(pH下降)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左移。PCO2的增加或降低与H+浓度增减的影响完全一致。(2)温度:当温度降低时,Hb与氧结合牢固,氧解离曲线左移;当温度升高时,Hb对氧亲和力下降,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3)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COO-PO3H2 COOH CHOH,HC-O-PO3H2 CH2O-PO3H2 CH2O-PO3H2,缺氧可导致体内糖酵解作用加强,红细胞内产生的2,3-DPG增加, 直接导致Hb构象的变化,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促进HbO2解离而释放O2,有利于释
29、放更多的O2供组织利用。氧解离曲线右移。,碳酸苷酶,各因素对解离曲线的影响和转换系数,(四) CO2的运输,1. CO2从组织进入血液后的变化过程,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有三种(1)物理溶解(2)以HCO3结合(3)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3) 。 其中物理溶解占总CO2的8.8%,结合的CO2占总量的91.2%,2CO2由肺呼出的变化过程:,CO2的等氢(isohydric)运输,Cl-进入红细胞,Cl-转移,Cl-出红细胞,五、血气分析仪,(一)仪器,操作标本从样本入口送入蠕动泵吸入检测室,冲洗并将血液排入废液瓶。数据经微处理器转换并计算后显示、打印和保存。,可测定的
30、项目: pH、PCO2、PO2 校准与测定 pH校准,高、低pH标准液交替进入检测,得出pH线性曲线。 气体校准,高、低混合气体进入检测,得到PO2、PCO2线性曲线。 测定样本,样本与三种曲线比较得到结果。,pH电极 是H+玻璃电极 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二)电极,pH测定电极、PCO2测定电极、PO2测定电极,PCO2电极 膜为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电极内液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用AgCl饱和溶液。 当CO2从样本中扩散到内液,使cH+轻微变化,用敏感电位仪检测pH并转换成logPCO2,PO2电极 膜为6.38KPa,CO2滞留,呼吸性酸中毒。PCO25.05KPa,CO2排出过多,呼碱。,
31、【临床意义】是呼吸性酸碱中毒的诊断指标。,3.氧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定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所产生的张力。正常人PO2 : 83108mmHg(5.0514.4 KPa ),【临床意义】PO2是缺氧的敏感指标,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造成PO2下降。 氧分压16, 代酸)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完善的调节机制,将体液的H+浓度恒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过程称酸碱平衡(balance of acid and base)。,酸碱平衡回顾,酸性物质的来源(Sources of acid),挥发酸(volatile acid) 固定酸(fixed ac
32、id),1. 呼吸性酸(挥发酸), 从碳酸释出的 H+,碳酸是由糖、脂肪和氨基酸分子中的碳 原子氧化产生的 CO2 与水结合而生成的。,(主要由碳酸苷酶催化),CO2 + H2O,H2 CO3,碳酸苷酶,H+,+ H CO3 -,CO2,(肺泡气),(红细胞),2. 固定酸代谢性酸,主要来源: 含硫AA,其他来源:,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核苷酸、磷蛋白、磷脂等),三大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乳酸、酮体等),代谢性酸每天的生成比呼吸性酸少得多.,代谢性酸因只能经肾随尿排出,而不能由肺呼出, 故称为非挥发性酸或固定酸。,酸碱平衡知识回顾,碱性物质的来源(Sources of base),调节H+浓度的
33、三大体系,体液(血液)缓冲体系的调节作用,肺的调节作用,肾的调节作用,酸碱平衡回顾,(一)血液缓冲体系的调节血浆中的缓冲体系有:NaHCO3/H2CO3 Na2HPO4/NaHPO4等,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对为主。红细胞中的缓冲对有(见前述)KHCO3/H2CO3 K2HPO4/KH2PO4KHb/HHb KHbO2/HHbO2等,其中以血红蛋白缓冲体系为主。,HCO3- / H2CO3 占机体缓冲能力53%,最主要。,HA NaHCO3 H2CO3 NaA,血浆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1.对固定酸(HA)的缓冲,HCl+ HCO3- H2CO3 +Cl- 强酸变弱酸 H2CO3 CO2 +H2O CO2从肺排出,pH维持在7.357.45,=,2.对挥发酸的缓冲,CO2 H2O H2CO3 H+ + HCO3-,碳酸酐酶,碳酸酐酶,NaOH+H2CO3 NaHCO3+H2O 强碱变弱碱 HCO3- 从肾排出。,3.对碱的缓冲,pH维持在7.357.45,(二) 肺的调节,调节血液中HCO3-的浓度,肾脏的调节,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收碱 (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调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