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51802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的乘法口诀说课稿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9 的乘法口诀一课。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节的内容,它是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学习了 2 至 8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编制 9 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乘法口诀的终结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学习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学生经历编制9 的乘法口诀的

2、过程,体验 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使学生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 9 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里面既包含过程性目标又包含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编制 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是我在本课教学中拟定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了 2 至 8 的乘法口诀对编制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编制 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数形结合等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

3、学生看图形数个数,数形结合的方法,编制出 9 的乘法口诀。学生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本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以旧引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我采取了以旧引新自然引入的方式,通过复习 2 至 8 的乘法口诀为学习 9 的乘法口诀做铺垫。让学生感悟到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启发诱导、小组合作编制口诀我认为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 9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教学这九句口诀时,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引”;在教学一九得九,二九

4、十八这两句口诀时,采用一步一步引导的方法;二是“扶”;在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这两句口诀时,采用扶持的方法,三是“放”;在前四句口诀学习后,五九至九九这五句口诀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编制口诀,进一步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知道 9 的乘法口诀的源于生活。看动画片段安排在学习新知后,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从而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发展。更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巩固运用、拓展提高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深化 9 的乘法口诀的理

5、解,我设计了几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更有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回顾全课、畅谈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畅谈收获和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师小结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上是我对9 的乘法口诀这一节内容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谢谢!认识时间说课稿我今天说的课是人教 2013 最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认识时间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流程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1、

6、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3、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

7、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5、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 1 时=60 分的含义。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2、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

8、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2、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1 时 15 分、9 时 5 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

9、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3、说教学特色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有以下 4 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二)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

10、探索新知下面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知识点多,同时根据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 5 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时间大概 18 分钟。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 个数、时针、分针、格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

11、可以说出: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 12 个大格里有 60 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打下了基础。活动二:认识时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 12 走到数 1。时针走 1 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1 时。时针从 12 走到 1 是 1 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 1 小时?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 1 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课件演示:1 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

12、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三:认识分师:分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分。边说边演示。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分针从 12 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 60 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 5 个 5 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活动四

13、: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 1 时=60 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 1 大格是 1 时,和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 1 时=60 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出示钟面(1 时 15 分)(课件 9 时 55 分)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 2 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 2

14、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指过 9,是9 时多,分针是指向 11,是 55 分,和起来就是 9 是 55 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 2 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 2 种书写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拨出

15、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 10 时 40 分。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四、说板书设计认识时间1 时=60 分钟表图 钟表图5 时 25 分 9 时 5 分 (5:25) (9:05)【设计理念】 采

16、用直观、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既突出重点又概括全面,使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悟透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至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二、把握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

17、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三、精选教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

18、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五、整体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减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

19、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着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

20、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减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

21、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巩固练习,实践应用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我长高了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

22、。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数学活动课我长高了。2、教材简析:我长高了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量长度的活动。在测量长度活动中,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两手伸开长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

23、是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从感知中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的途径,采取导一扶一放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重视教法选择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猜测感知:通过猜一猜讲桌和窗的长度,感知厘米和米的和长度。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时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3、归纳概括:在活动中,教师用统计表记录数据,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4、自由测量:通

24、过指导学生自由测量,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三、优化教程,合理安排。本课时计划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设立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达到教学目的。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欲望。1、温故铺垫:比划出 1 厘米、1 米的长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吗?通过大家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二个环节:实际测量,掌握方法。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

25、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三个环节:渗透统计内容,建立感性认识。1、谈话引入: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逐步渗透统

26、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第四个环节:自由测量,深化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而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 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

27、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一)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三)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以及热爱数学的思想情感。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二、说教法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

28、概念认识得到的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再到)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为此我决定采用如下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达标法,动手操作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三、说学法二年级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