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本书实际上就是围绕绪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所述的 10 大方面进行讲解,所以这 10 大方面即为本书重点(背此笔记即可,看过一遍书后,不用再看课本)第 1 章 新闻本源第 1 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两种不同的起源观: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
2、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第 2 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 ,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2、新闻事实是经过选
3、择的事实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第 3 节 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含义: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2.报纸。3.新闻事业 (新闻单位、新闻机构)4.新闻报道 (各类消息)陆定一 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 4 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
4、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1、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真实准确包括三层含义: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5W” ,即 when、where 、why、who、what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2、内容新鲜新闻要新,是由新闻本身的功能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是新闻的天性。新闻之新,取决于事实之新,内容新鲜,要求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是指事物新的变动。此外,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现代感,对新
5、闻内容的新鲜与否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 “旧事”有时也可能成为新闻。新闻就其个体而言,是“易碎品” ,易逝的。今日新闻,明日旧闻。3、报道及时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在一定条件下,时效决定成效。这一距离越短,时效性越强,新闻价值相对越大,传播效果越好。报道及时并不是唯快是求,不问情况盲目抢快。既要反对无原则地抢先抢快,也要防止任意扩大“慢闻”的范围,轻率武断地“压”新闻。不适当地设置或扩大报道禁区,将使新闻媒体失去生机与活力,也有损其影响力和公信力。4、传播公开公开传播是新闻固有的特性,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不
6、断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是开诚布公,越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能在道义上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第 2 章 新闻真实第 1 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客观事实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改变的,但对它的认识却是可以逐步深化的。如果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最新发生的变动事实,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与人
7、民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新闻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人民能否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新闻是否真实,最终还要接受人民群众和实践的检验。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报道一定要真实、忠实地报告事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讲实情,说实话,反对弄虚作假。第 2 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新闻报道的事实要真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构成新闻的“五个 W”要准确无误。2.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3.新闻中
8、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要求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应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揭示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状态、特征和本质意义,不能歪曲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不仅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都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从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所谓全面,应做到:1.对事实发
9、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对其中重要细节的描述,要力求完整详尽,防止仅从局部或片段来说明事实。2.对新闻报道之所以要提出全面的要求,是因为新闻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又是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所谓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报道事实时,一般只作客观描述,如是呈现事实的原貌。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应多以第三者的口吻,尽可能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运用准确的描述性符号系统(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去报道事实。所谓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当人民群众对所报道的事实以及对事实所作的评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应尊重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保持公正的立场。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群
10、体事件时,要多方面听取意见,认真审视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不同的新闻观对于如何把握和理解客观公正,集中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评论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必须站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并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民利益作为评价新闻报道是否客观公正的根本标准。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公正、客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三者之间互相联系。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新闻的客观性与事实的客观性不是同一概念。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作为客观事实在新闻报道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虽然是第二性的,但其报道又必须是客观的。客观性表现
11、在:1.新闻工作者要广泛采集事实,并以客观事实作为报道的依据。2.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对事实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必须与客观事实的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相符合。3.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使用的是客观手法,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新闻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倾向性产生的原因:1.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 。实际上也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 2.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它们的要求为其利益服务。新闻客观性要求它必须是真实地描述事实,这种描述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真实地反映
12、实物的客观状态。新闻倾向性受客观性制约,倾向性也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客观性和倾向性统一的基础,两性能否统一,关键在于能不能尊重事实。第 3 节 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1、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1.信息源泉 2.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3.人民群众是受众。人民群众的信任始终是新闻媒体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2、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新闻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表明,是媒体通过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表
13、现出来并获得受众信赖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程度。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时,这种评价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真实性。若一家媒体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就谈不上什么公信力。3、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新闻真实既然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那么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抵制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虚假新闻的产生,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有些媒体置真实性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不惜丧失诚信,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 。损害媒体公信力,败坏新闻
14、工作者自身形象,削弱新闻事业应有的作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杜绝虚假新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依法规范,综合治理。1.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媒体和工作者的自觉性。2.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以真实为荣,以虚假为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制诱惑,对党和人民、社会负责。3.新形势下,针对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能力。第 3 章 新闻价值第 1 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1、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产生以来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是无限事实与有限传播能力的矛
15、盾。二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怎样才能同社会与公众的需要相吻合。新闻价值表现:1.编辑、记者对事实的选定情况。2.受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3.最终的社会效果。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的某些特征,新闻价值通过受众的主观感受来体现,具有主观性。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新闻发生后先靠新闻工作者的预测,而后受众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价值是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时间新近,内容新鲜。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
16、也越高。(二)重要性:事实所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三)显著性:显赫著名,知名度高。明星新闻。一般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往往具有显著性,但具有显著性的事实不一定具有重要性。(四)接近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同受众的接近程度。接近性有两种,一种是地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传播的地点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上相接近,接近性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五)趣味性。它作为新闻价值要素,指新闻事实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写作和表达的因素不包括在内。上述五要素中,新鲜性必备,其他要素可多可少。事实具有的要素越多,所含
17、要素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新闻价值客观性的表现:1.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2.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3.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1.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意愿或是屈从于某种压力,臆造、拔高或增减事实的新闻价值。2.要重视并努力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客观需要3.要认真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重视客观效果的检验。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和判断是报道者的主观行为:除客观事实之外,还要看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性质定位;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经验。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一方面要考虑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社会与公众的
18、需要。力争做到两者最大程度的吻合。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第 2 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 发现、呈现和检验三个阶段。1、新闻价值的发现新闻价值的发现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发现新闻价值,必须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考察事实对社会与公众有无意义、有无益处、有无关系、有无趣味。2、新闻价值的呈现呈现需要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文本。事实向文本的转换一般要三个步骤: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制成 新闻文本;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 展
19、示 新闻文本。新闻文本的制作包括,文字稿的写作和编辑,图片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新闻制作等。新闻文本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新闻价值的呈现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要素的具体理解不同、新闻文本制作不同和新闻传播方式不同等。3、新闻价值的检验新闻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它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满足程度的评价之中。预测的新闻价值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要通过社会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受众享有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权和接受权。1.受众和传播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完全不同。2.完全不予选择,不读不听不看。3.选择,部分接受。4.选择,完全接受。实践过程中两个问题:1.不顾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片面突出新闻
20、价值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2.对有些新闻价值要素非常明显的事实,疏于精心选择和呈现。第 3 节 新闻价值取向1、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阶级立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一)阶级立场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价值取向是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取向,在经济上唯利是图,以本媒体、本财团牟取最大份额利润为目的。在政治上为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服务的。(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具
21、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三)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对新闻价值取向直接发挥作用的是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四)新闻媒体定位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地位、最根本)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由之路)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神支撑)4.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新闻价值取向,既是新闻工作的政治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尺度。第 4 章
22、 新闻事业第 1 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第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关系。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所谓社会需要往往集中表现为一定阶级的需要,表现为一定阶级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和技术决
23、定存在形式和传播手段。社会交往和阶级斗争决定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它产生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我国新闻事业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反映和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并最终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的目标。它面向社会与公众,反映社
24、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具有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和舆论影响的作用。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新闻事业从一产生就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成为一定阶级、政党及社会集团从事舆论斗争的工具,成为适应并服务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工具。新闻事业具有政治属性, “第四种权利”超阶级的“社会公器”从未真正存在。新闻事业具有经济属性,报纸经营者把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增加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新闻事业具有社会属性,新闻事业有别于一般产业和企业,它生产的多为体现不同程度意识形态属性的或公益性的精神产品。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新闻事业具有 信息传播
25、、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5、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三)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提 供 娱 乐 , 丰 富 生 活刊 登 广 告 , 服 务 生 活倡 导 文 明 , 宣 扬 道 德传 播 知 识 , 普 及 教 育.43.21第 3 节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1、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机构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其资产归全体人民
26、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这是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新闻战线是党领导的各条战线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新闻工作者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新闻工作要置于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严格按照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办事。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把增强舆论引导力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二)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人民服务是新闻事业的唯一宗旨。新闻事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反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各类媒体在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权自主肯定不同的报道内容,不同报道方式,不同定位。(三)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及时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贯彻执行情况和问题。反映群众的感受、情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