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54798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年级:高一 课题名称: Cultural Relics 阅读课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2 授课时间: 45 分钟 一、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

2、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英语第一个模块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初中老师注重手把手式的语法教学) ,但经过半个学期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较多,我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我

3、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 warming-up 部分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 4 到 5 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

4、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 、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些生词用板书) 3 、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 、两人围绕琥珀屋设计小对话。 5 、语言学习 - 难句解释。 6 、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 、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 - 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 四、教学策略 环

5、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文物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 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 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分别展示三幅图片以及播放有关的三段介绍录音,并不需

6、要学生详细记录细节,因为不是听力课,只是了解图片是什么地方,位于哪个国家等。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 1 、 3 为学生所熟悉的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

7、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 _ )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 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 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 使学生了解 Amber Room 形成、发展 , 经历了几个阶段 1 、让学生解释文章的 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Maybe it s lost) 2 、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屋对照、外观、以及里面摆

8、设的琥珀,金碧辉煌的琥珀屋使学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并学会分辨新旧。 3 、先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scanning ) 。有目的性阅读是阅读训练一种技巧,并且提醒学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而假设自己正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集中精力探究事情的发生经过。 4 、阅读后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 5 、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再次阅读 (skimming) 。全班分 5 个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文章共有 5 段,每组概括一个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过 3 个单词来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 (三) Difficult points 因为只

9、是阅读课,语言点不作详解,是为下个课时作准备,分别找出 4 句难句,让学生进行解释,一一说明属于什么从句(分别有宾从、状从、定从、主从) (从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l. Frederic William ,the king of Prussia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 2.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 3.

10、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4.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t rain for Konigsberg . (四) Summing-up (总结) 学生掌握每段大意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特点 1 、找出与 Amber Room 有关的重要线索( 3 个人物、 2 个国家、 1 个组织) 2 、分析写作手法(时间顺序及都用了一般过去时描述已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将来进行写作训练描述某事经过时,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手法 (五) Group-wor

11、k(task)4 人小组 学生此时已非常熟悉文章内容及结构,进入用英语进行交际环节 1复述课文,教师给出一段文字,中间有不少空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 Fill in the blanks: The Amber Room was made _ .Frederick William _ .It soon became part of the Czar s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 Later, Catherine _ and she told her artists

12、 to _ . In September, 1941 the Nazi Germany army secretly _ .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_ . Now Russians and German shave _ much like the old one. 2 、谈谈自己从中的收获(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 学生都能说出要保护文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至于怎样保护,因时间关系留待下个课时再讨论。 (六)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及写一篇如何保护家乡某一文物的文章。 六、课后反思 教学成

13、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护。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 (这是表层理解) ,最后总结全文,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 - 保护文物,升华到深层理解。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用书本上的例子,而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作为引入,时间短且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 不足之处是在阅读后回答问题那部分,设计问题大多是 wh- 问题,因此对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没有完全照顾到,原因是我认为他们是高一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不难,何况这些问题并不是推理题,就以为他们都能接受。但下课后我了解到有一些学生并未能在短时间内回答完所有问题,在以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分几个环节设计精读练习,例如针对中下层学生设计 Yes/No questions 或 T/F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