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55111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13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读书笔记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前言: 是托朋友从网上购买的书,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高中生班主任所常见的,但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以前,我读书总习惯于先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此书,我最先关注的是一些典型案例的描述,对文章中一些心理学的术语较感兴趣,陌生却充满神奇感,再读时,就关注到案例后的剖析,仔细阅读那些案例后专家对话交流的剖析文字,更觉此书价值非凡, 书中的案例都是当班主任所捻熟常见的,而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剖解的观点,对我而言,却有很大的冲击力,令我不得不喟叹自己知识之浅陋,希望以记录反思的形式,多汲取书中智慧之光. 此时,我将此读书笔记发于此,,希望关注高中孩子心智健

2、康成长的朋友们参与讨论这些话题,;思想碰撞达到共同的进步。 这本书分几个专题,我先将书的专题内容概记如下:专题一:学习适应性问题一、学习压力过大的辅导 案例 1:“我的每一天都暗无天日”二、学习动机过强的辅导 案例 2:“我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 三、厌学问题的辅导 案例 3:“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 四、学校适应不良的辅导 案例 4:“我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 专题二:青春期性心理问题一、青春恋的辅导 案例 5:“不要说伤心总是难免的” 二、性困惑的辅导 案例 6:“我不是一个好女孩”三、牛犊恋的辅导 案例 7:“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四、体相烦恼的辅导 案例 8:“胎记带来的烦恼” 专题三:人

3、际关系问题一、同伴关系的辅导 案例 9:“我非要和她坐同桌不可” 二、亲子关系的辅导 案例 10:“我想退学”三、师生关系的辅导 案例 11:“老师对我越好,我越怕老师” 四、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 案例 12:“同桌真让我无法忍受” 专题四:情绪调控问题一、考试焦虑的辅导 案例 13:“艰难的选择” 二、应激事件的情绪辅导 案例 14:“告别伤痛” 三、压力状态下的情绪辅导 案例 15:“她为什么要割伤自己”专题五:自我意识的问题一、自卑心理的辅导 案例 16:“我觉得自己很差劲” 二、自负心理的辅导 案例 17:“想不通我怎么会落选” 三、自我迷失的辅导 案例 18:“我是一个失败者吗?” 专

4、题六:生涯发展问题一、文理分科的辅导 案例 19:“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二、升学与择业的辅导 案例 20:“我应该去读什么专业呢?” 三、生涯规划的辅导 案例 21:“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专题七:偏差行为问题一、网络成瘾倾向的辅导 案例 22:“在网吧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二、偷窃成癖的辅导 案例 23:“他为什么要偷东西” 三、自杀行为的干预 案例 24:“我被抛弃了,所以我不想活” 四、离家出走行为的辅导 案例 25:“逃离家庭,收获了什么”2案例 1:“我的每一天都暗无天日” 案例概述:案例中的女孩就读的是某市最好的高中,她在初中曾是父母及老师心中的骄傲,升入高中后在强手如林的年级考

5、试中,依然能保持年级前四十名的成绩,但这么优秀的成绩却带给她极大的压力,她害怕被别人追上,放弃了许多娱乐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但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成绩,导致过于紧张,睡眠不好,心跳过快,这样让她又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问题,她想,自己才高一就如此,那到高三还了得,因此她向心理老师求助。她在向老师求助时,话题一直围绕“如何能睡好觉,学习很辛苦而成绩却不如意,怎么排解?”展开,心理老师在与她交谈第一次,教给她一些放松的技巧,并试让回答三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1、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2、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3、你如何看待成绩?女孩第二次咨询时,她带来了答案:1、考大学 2、考大学,赶上比她好的同学 3、成

6、绩考得好,怕落后,被人赶上;成绩考得差,就恐惧、灰心。心理老师在每个回答的后面画上为什么,女孩子很茫然,考大学是她读书的终极目标,她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看来,她的情绪现状及学习现状已形成一种自动化的思考,心理老师分析后,觉得这女孩思考问题已偏离合理性,通常没有充分理由就往坏处想,而且非常极端,非好即坏,针对她这种心态,心理老师进行分析后,与女孩重新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引导她对自己学习动力中非理性的说法进行自我辩驳,让她意识到学习实质是种成长,也是种乐趣,要学会正确看待成绩,并树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心理期待。经过心理老师的几次辅导,女孩逐惭意识到自己从初中升高

7、中后,在学习方法及学习信念上都存在问题,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及对成绩不合理的信念,给她带来越来越紧张的心态,导致学习活动成了负重的竞赛,因此才越走越累,她在对学习生活的描述中,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负面语言,这些负面的情绪累积,就严重影响了她学习的愉悦感,心理老师在辅导她的过程中,由浅至深地剖析她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建议,女孩也极力配合老师的辅导,最终走出心理阴霾。她学会正确调整自己的考试心态,尽力享受学习的过程,面对不如意的成绩,她也能正确对待,对自己知识薄弱处,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让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提升学习愉悦与成

8、就感,这样就无形中释解了学业的压力。感受心得:这个案例,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心理老师能准确定位,正确地剖析这个女孩学业压力过大的原因,并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思维不合理之处,让她学会正确地看待成绩及名次,她采用的理性情绪疗法及“放松训练”让学生缓解了学业压力,在后期的辅导中,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生对考试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减轻学业压力,并不只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就能达到的,老师及父母对孩子成绩过分关注或定位过高,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孩子的好成绩看成自己的光荣,并感到快乐与骄傲;反之

9、则觉得失望、焦虑甚至悲伤,这种观念及态度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父母不关注孩子的学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教会孩子对成绩保持一份平常心的同时,也希望父母对孩子成绩也有一份平常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孩子遇到学业困惑时,鼓励孩子向同伴或父母倾述,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那孩子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放松训练” ,进行自我调整。 当一个压力来源被认定对个人有威胁时,智力的功能应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愈大,认知方面的功能及弹性思考就会愈差。人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只把焦点放在具有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我们对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就更不易消除。另外,人

10、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短期记忆的好坏是根据个体对新刺激所付出的注意程度而定。同样的,压力也3干扰问题解决、判断与作决策的能力。因为在压力状况下,我们的知觉范围缩小了,思想也比较刻板、古拙,所以很难会有创意的反应。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附:“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指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实践证明,放松训练对于治疗失眠、头痛和考虑焦虑有显著效果。在做放松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放松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最好能寻找一处安静的场所(以单人房间为宜)配置一把舒适的椅子(以单人沙发为宜) 。若这些物质条件不

11、具备,利用自己的卧室和床也可以,放松前要松开紧身衣服和妨碍练习的饰物等,减少外界的刺激。2、形成一种舒适的姿势。使身体形成一种舒适姿势的基本要求是减少肌肉的支撑力。轻松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里,双臂和手平放在沙发扶手之上,双腿自然前伸,头与上身轻轻靠在沙发后背上。按一定的顺序交替收缩与放松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群,比如从头部到脚趾,逐个部位进行“收缩放松再收缩现放松”的练习。3、合理安排时间。最好是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1530 分钟。务必做到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注:“放松训练”非常强调持之以恒,有的人做了几次,感觉没有效果就放弃了,其实,只有坚持不断地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案例 2:“我努力了

12、,却没有好成绩” 案例概述: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在初中拥有非常傲人的成绩,所有人都说她考上重点中学没有任何何问题,但事实上,她中专并没有考好,勉强过了某所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她觉得那只是一次失误,高一期中考试,考了班上十多名,觉得自己应该能考得更好些,所以更加倍努力去学习,谁想到,期未考试竟然比上一次还下跌了好几名,面对越考越差的成绩,她油然而生一份深深的挫败感,学习的自信心都没有了,觉得自己脑子太笨了,不是学习的料,期中考试后的加班加点换来的结果这样,她真的无法接受,感觉自己整天精神恍惚,都快要崩溃了。在她向心理老师述说时,痛苦的泪如决堤的湖水,怎么也止不住。第一次心理咨询时,心理老师任其宣泄,

13、没给她任何建议。谈话结束后,心理老师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对这女孩印象非常好,说她非常用功,很好强,有服不服输的劲儿,只是个性非常执著,也很情绪化,会因考试没考好当场落泪,劝也劝不住心理老师调查分析断定,这女孩子表现出过强的学习动机,并由此产生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其根源在于女孩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在以后的辅导中,心理老师着重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在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改变她的认知模式,让她那过强的学习动机回归理性。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采取辩论的方式让女孩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好成绩的,因为成功需要的因素很多,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当女孩子认识

14、到自己的错误时,她在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时就更理性些了,她开始接受自己学习现状,她也明白,自己现在所要面对的,是思考如何来改进与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受困于“努力一定要考好”的想法中。在这个案例分析中,专家提到了学习动机过强引发情绪障碍的表现,在第一次咨询时,心理老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因为女孩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过程,心理老师可以通过关注、倾听与探问来获得辅导所需要的信息,在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掌握主动权,采取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澄清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现状有清楚的认知,使失衡的心理状态调整过来。在学习动机过强会导致的情绪障碍,这类案例,肯定会存在目标不切实际,学习方法不得当等

15、问题,但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却是需要解决的首要目标,心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须有针对性,4先纠正学生不合理情绪,这种不合理情绪主要有三种特征:1、凡事绝对化这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 “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当事物发生与其对事物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接受不了,感到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惑。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会将自己评得一无是处,结果常常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引发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产生。3、糟糕至极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灾难性的,这种认知会导

16、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过强或不足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的却会是负面影响了,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主要是过于勤奋、好胜心强、害怕失败、情绪波动、心理脆弱,但从表面上看,不会给家长与老师造成更多麻烦;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则表现为学习懒惰、容易分心、注意力差、对学习冷漠厌倦、依赖心强,这样的学生令家长与老师都头痛。遇到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要调整他们不合理的认知信念,而面对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专家认为,学习动机不足与学业成就有关,阿特金森说过, “成就动机”是“希望成功”与“恐惧失败”这两种心理此消彼长的结果。学习动机强

17、的学生敢于选择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以期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他们在学业上不思进取,实质是避免面对失败的痛苦,面对这类学生,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家长与老师要学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学科任务的“小台阶” ,让他们从“小胜”中获得成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感受心得: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观注的是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而对那些很努力却获取不了好成绩的学生而言,只是痛惜他们的努力,觉得他们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如何调整他们的学习模式上,却感到难以入手,通过这个案例才知道,学习动机过强所造成的情绪障碍危害也不浅,它不仅会

18、降低学习效率,而且比学习动机不足更能导致心理的困扰与不适,这类学生在投入大量学习时间的同时,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与家长仅单纯从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或学习方法上查找问题所在,后果是让学生根本看不清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会越来越迷茫,这类个案,我们要向心理老师学习,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改进的效果。另外,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更明确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所具备的要求,家长与老师不能只责怪孩子没有学习动机,而要思考自己如何帮孩子建立“成就动机” ,怎么帮孩子搭建具体学习任务的“小台阶” ,让孩子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出入不是很大,让成功的愉悦激发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

19、得更快乐些。成就动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一般而言,下列条件将会激发人们的成就动机:1、能让个人独立负起责任来解决问题的那种环境气氛;2、能制定出中等成就目标并接受“可预测风险”的倾向;3、有关他们工作进展的详细而具体的及时反馈。黄希庭 郑涌:心理学十五讲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专家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激发需要即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再进行教学,或是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学习活动。2、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好办法,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及学习活动的价值,就会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反之,效率就必然低。3、了解学习成绩使学生知道自己进步的成绩

20、,也是引起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54、积极的鼓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成绩与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对孩子而言,表扬与鼓励应该多于指责与批评,但要注意,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与忽视自身缺点的倾向。在责备时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5、期望与评价期望亦称期待,它是人们主观上的成功概率,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的认知。教师与家长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期望达高,达不到情绪就会失落;期望太低,会使学生讨厌与逃避学习。其次,家长与老师对孩子含有期望因素的评价也能鼓励孩子再

21、接再厉、积极向上的。6、获得成功的满足学习的成功,若达到满意的效果,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的。案例 3:“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 案例概述:此案例中的男孩,第一次进入心理咨询室并不是自愿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是班主任非让他找心理老师的聊聊的,他坦率地告诉心理老师,他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理由如下:首先,他觉得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跟本就用不着。其次,他例举许多大企业家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毕业,而读过大学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比比皆是。第三,他认为能力比知识、学历更重要,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大多是高分低能的残疾人,他不愿将时间花在努力学习变成书呆子上。男孩前来咨询,显然是有

22、备而来,针对他这种振振有词的观点,心理老师得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引导与驳斥,心理老师先让孩子做一个测试:如果有个地方藏着无价宝藏,但要到那地方必须过一条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的河,问这个孩子是否愿意为过河花时费力建造一艘大船?男孩当然愿意。心理老师接着问他,过了河后,这艘船再也用不着了,是否会后悔?是否认为造船无用?心理老师以这个形象的比喻启发男孩,事实上,中学所有学习过程正如造船,而无尽的宝藏是人生的未来,中小学的学习锻炼了人的思维,而思维的锻炼需要一定的载体那就是学科知识,再者,现在的课本与生活联系还是较紧密的,现在用不着并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心理老师让孩子认可中学知识还是有用的之后,又继续引导男

23、孩:“现在你高二了,与那些只小学初中的亿万富豪相比,学历已算高了,既然认为读书无用,何不退学创业,没准若干年后又是一个亿万富豪。 ”男孩认为这不现实,因为时代不同了,心理老师又引导男孩说出这个时代创业成就亿万富豪的人,像张朝阳、李彦宏、杨致远、马云等人,在引导讨论中,让男孩认识到:1、能力与学历并不矛盾,如果能力强,加上高学历,就如虎添翼;2、成绩好,意味着某些能力较好,因为学习更是非智力因素的体现,比如自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志力等;3、中学是人生学习大好时机,错过很难补上的,更要抓紧时间;4、学历低的成功人士并非青少年学习不努力,而很多人是因为社会或家庭原因不能继续读书的。第一次心理辅导

24、,心理老师让男孩对读书重要性有所了解。随后的心理辅导,心理老师则针对男孩子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原因进行挖掘,在交谈中,得知男孩刚上高一时也满怀梦想,希望在这所重点中学努力学习三年,能考上心目中的名牌大学,但梦想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中击得粉碎,经过几个反复的“调整努力失望调整”后,他彻底放弃了,开始否认自己,破罐子破摔,成绩也直钱下滑。这样到高二下学期,他对学习变得无所谓,不但不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用,讥笑那些努力但成绩不能提升的同学男孩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困惑地问心理老师:“您是不是觉得我无药可救了?”心理老师告诉男孩,恰恰相反,他内心深处依然怀有希望,只是经过重重打击后,内心无法承受,选

25、择这种心理学被称为合理化的方式来求得内心安慰。这种合理化又称为文饰作用指一个人无意识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使其变得可以接受。这种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6东西说成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菜的,这两种心理都是掩盖其错误,以保持内心安宁。心理老师通过剖析,让男孩明白,他表面看来厌恶学习,实质上是屡受打击后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像毒品一样麻醉他,如果他不断应用这种防御机制,长期不愿面对现实,会让现状变得越来越糟,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心理老师在辅导男孩的过程中

26、,帮男孩打破恶性循环后,再通过关在玻璃水箱中的鲨鱼经过多次挫折后,连近游在身边的热带鱼都不去吃的故事,让男孩认识到,自己先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对,后来是因为缺乏信心,实质上,他本身的实力并不差,从而帮他树立自信心,在后来的辅导中,与男孩一起探讨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成绩进步,而进步的成绩,又激发男孩下一步的自信心,男孩不再厌学了。感受心得:对这个案例,我感受最深的是心理老师所采用的“指示”及“面质”技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及老师给孩子讲了不少道理,但孩子越大,对这些大道理越反感,而这个案例中,心理老师也讲道理,但学生却不排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讲道理,在心理术语中叫“指示”

27、 ,这个“指示”是有两个前提的:一是讲道理前必须有“引导” 。二是“指示”技术不能常用。这“引导”有两方面的意义,如果辅导老师的启发与诱导在来访学生深入倾述之前,表现为“引领”的作用;如果在来访学生深入倾述之后,则表现为“推动”作用。心理辅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的引导,重在协助来访者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向,目的只是鼓励当事人作进一步的自我探究,心理老师辅导时采用的多是接纳性的语言,多用鼓励与启示,所以学生乐于接爱。而我们做家长与老师的,在给孩子说道理时,习惯于用教育者的口气,总希望以自己强势的地位,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不平等的交流,当然会让孩子反感。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交流最多的应该

28、是父母,为什么孩子越大越难交流了呢?我们当父母的仔细探究其中原因吗?事实上,在许多时候,我们与孩子交流时,并没有进行换位思考,没有探究原因、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更少使用接纳性的语言,是我们做父母一步步将愿意向我们吐纳心声的孩子推远的,对孩子讲道理,我们要学习心理老师那种“指示”的方式,让孩子愿意倾述,才是正确的教子观呀。再者,上高中的孩子,他们已有明辩事非的能力,但在认知上依然存在矛盾,我们做家长的还要学会心理辅导中的“面质”技术。 “面质”主要指向认知层面,它是辅导家长或老师直面孩子内在的矛盾心态的,并针对其旧有认知框架进行有分寸的“追问” ,而且直逼问题的实质与核心,以此来促进孩子对自己的

29、问题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孩子厌学的原因有许多,厌学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针对孩子厌学的不同原因,家长与老师要不断摸索,找出症结所在,帮孩子走出心理误区,逐步树立自信心,对学习生活热爱起来。“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教育的困惑,越读相关的教育书贴越发现自己知识的之浅陋,唯有不断学习了。所谓乐学,就是对学习有情感,乐于学习。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乐学是以学习情感为基础或手段的一种快乐与学习相协调统一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快乐是人类原始情感之一。快乐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应当是快乐的。正因为如此,人们的学生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是乐学的机制。这也是乐学产生与

30、形成的依据。因此,学习者必须将快乐作为乐学的手段,即创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以便通过它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附:如何引导学生乐学、爱学专家指导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71、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孩子更应该如此。2、降低学习目标,起点低、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目标稍低一点,学生容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3、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31、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它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学生而言,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教师或家长而言,学生的成功就是结果,如果视而不见,那么会泯灭他们的学习热情,对高中生以精神奖励为主,这样更能使学生从心理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心理老师告诉男孩,恰恰相反,他内心深处依然怀有希望,只是经过重重打击后,内心无法承受,选择这种心理学被称为合理化的方式来求得内心安慰。这种合理化又称为文饰作用指一个人无意识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使其变得可以接受。这种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

32、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菜的,这两种心理都是掩盖其错误,以保持内心安宁。“放松训练”是指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实践证明,放松训练对于治疗失眠、头痛和考虑焦虑有显著效果。案例 4:“我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 案例概述: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叫小欣,她是以优异成绩从外省考入上海一所重点高中的,在入学的欣喜还没来得急消退时,她掉入“新生适应不良”的沼泽中难以自拔,她告诉心理老师,她在学业、生活、交友,方方面面的不适应,吃不习惯学校伙食,听不懂老师的语言语,学校寝室又挤又吵,学校各种活动也无法参加,她拚命学习,但成绩还

33、是上不去。像小欣这样不适应新环境的学生不在少数,以前,她是学校师生的宠儿,但到了高中后,才发现自己很普通,成绩甚至落到年级和班级的未位,这让她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加上以前都以自我为中心,现在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室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令她应付不暇,无所适从。初中到高中,她一下子从成功的顶峰跌入到低谷,迷茫中,失去了自信与目标,令小欣痛苦不堪,前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像小欣这样,具有“新生适应不良”的孩子在入学后,常会产生迷茫、困惑、苦闷等情绪障碍,他们原来的心理平衡状态已彻底打破了,而新的平衡点没有建立,他们需要在老师及家长的引导下,打破以前那种一直

34、很优秀的错误认知,学会自我调整及重新定位,只有领悟这点,她才能有决心与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沼,自信快乐起来。心理老师第一次辅导小欣时,只是让小欣尽情宣泄出自己不良情绪,并给予无条件的心理关注与尊重,这种宣泄可让小欣获得轻松感,并在交流中让小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内心暴露,找到问题的症结。随后的辅导中,心理老师运用尊重、理解、同感的辅导技艺,让小欣感受到与心理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拉近两人的心理距离,再引导她确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为她自我反省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小欣的自卑是与同学的比较中产生的,心理老师引导小欣认识到:一个人如果将注意力总放在别人身上,有时会越比越灰心的,因为他在进步的同时,

35、别人也在进步,这样无论她怎样努力,总与别人存在差距;而一个人只有与自己相比时,才会感到自信,因为与自己先前比较,已有很大的进步了。为了激励小欣从当前困境中走出来,心理老师还与小欣探讨了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目前的挫折:生活遇到挫折总是难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挫折可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挫折能培8养个体的意志力,心理学家把适度的挫折称为个体成长中的“精神补品” 。因为,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每战胜一次挫折,就强化一次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准备,坚强的意志力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锤炼中培养出来的。当小欣面对现状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心理老师与她一起分析她目前需要解决的各方面问题,帮她理清学习及

36、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与计划,除此外,还常鼓励她抽出时间主动去接触别人,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逐渐融入新的集体中去。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两个月后的小欣不再迷茫与孤独,她走出自卑的泥沼,想方设法改进学习方法,主动向同学与老师寻求帮助,将与同学的差距当成学习动力,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这个案例中,心理老师首先帮助小欣宣泄她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在此基础上与她进一步探讨,纠正她不合理的认知,使她学会通过自己比较来提高自信,并辩证地看待她所面对的挫折,最后,还依据她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困难制定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让她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感受心得:买这本书后,

37、这是我首先翻看的一个案例,因为儿子去年初上高一时,也遭遇小欣同样的痛苦,儿子的痛苦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也让我着实痛苦了一段日子。看了此案例才知道,产生“新生适应不良”的孩子,大多是由于家庭照顾达多赞成的,孩子对自我的定位、环境的改变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上严重缺乏自理能力,就会应付不过来,高中的孩子更注重同伴的认可,但融入新的环境时,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即渴望交流沟通又表现得非常自我,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人际关系的重重困难,学业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又拉得太大,孩子心理难以承受,自然会郁结于心,这种情绪郁结于心,对学习生活自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小欣是幸运

38、的,她在痛苦中知道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而我家小子,却是调班后才走出那份情绪的阴影。事实上,像小欣这种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学生很多,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新的生活呢?这也是今天玮的妈妈打电话向我咨询的问题。那天,我与玮及玮的父母聊了许多,玮先在二中的初中部读书,现在将去外校读高中,玮这个假期在其它中心培优数学,主要是针对初高中衔接的内容,玮对自己培优的内容没有底,就与父母一起来向我咨询上高中要注意什么?回想起儿子及邻家女孩刚上高中所面临的困惑,我告诉玮要关注这几点:一、学习要有自主性,初高中老师的教学模式迥乎不同,二初的老师将学生的时间规划得滴水不漏,学习上都是老师规定死的任务,老师将学生

39、盯得很紧,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了,但高中比初中学习有更高要求了,学科难度将加大,综合性更强,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老师在引导学习内容时,布置的作业量可能会不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甚至是超前学习。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不要将高中的师生关系与初中的进行比较,要尽量展示自己独特的风彩,结交与自己性情相投、积极向上的好朋友,这样,就算在高中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也有了能倾述理解的对象。三、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式,从二初紧锢的教学模式中一下子过渡到外校那种轻松的学习模式,会感到无所施从,要学会给自己加压加量,不能指望老师亦步亦趋来指导,让自己逐步适应外校的高中的学

40、习节奏,学习讲究时效性,休闲也要怡心养性,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扩大自己的视野。 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对赖以生存的客观现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我的内在环境变化的适应。适应越快越主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适应越慢、越被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如果适应能力很差,以致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内外环境,就会导致心理失常。傅安球: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附:心理学的“面质”与我们生活中的“质问”区别在哪儿?专家告诉我们,心理学的“面质”与我们生活中的质问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9面:一、心理学的面质必须以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基础,以充分接纳来访者为前提。因为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来访者可能具有刺激性的

41、,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威胁,这就可能会伤害来访者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危机的出现,有了良好的辅导关系,来访者在理智上就不会把面质理解成平时师长对他那种居高临下的质问了。这就是说,只有充分接纳来访者,教师才有可能在面质中充满关怀,充满理解和真诚,降低或避免面质可能造成的伤害。二、面质要有事实根据,事件必须具体、明确。使用面质前,辅导老师必须仔细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充分把握各种信息,明确来访者的差异与矛盾之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事实不充分或者不明显时使用面质,就容易给对方造成“小题大作” “故意找茬儿”的误解,从而影响到辅导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冲突之处,面质让来访者心服口服

42、。三、面质要用尝试、试探的态度和语气进行。用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会给来访者留有余地,使他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辅导老师说“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他,自己是不是在这整个事件中一点儿责任都没有?”以这种语气面质,就比“我认为你在这个事件中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这种语气委婉得多,因而使来访者更容易接受。这就是说,当来访者以各种借口进行搪塞或者拒不承认时,辅导老师不要与之争论,应该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寻找机会进行下一次的面质,四、面质不宜一步到位,而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导老师即便充分地发现来访者心理上存在的矛盾或误区之后,也不可能一下子指出他的矛盾所在

43、,否则会令来访者措手不及,甚至产生防御心理,矢口进行否认。如果循序渐进,如层层剥笋一样令来访者逐步接受,最后的面质才能水到渠成。案例 5:“不要说伤心总是难免的” 案例概述:婷是清秀的高三生,男友向他提出分手,她很伤心,她不相信男友分手的理由,想找男友问个明白,高考的临近又让她很着急,她觉得,这件事弄不清楚,就跟本无法安心学习。她向心理咨询师倾述时,充满痛苦,但她的痛苦仅仅是想弄清分手原因吗?从对话中,咨询师知道,婷找了男友几回,但都因面对男友而感情失控,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心理老师明确,婷到底要不要去找男友问清楚并不重要,但是要帮婷弄清楚,自己是否应该找男友问清楚。心理老师用了质疑、角色扮演的

44、咨询技巧帮助她找到答案。结果从对话中,婷意识到自己再次找男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问题变得更糟。心理老师又通过角度扮演让婷意识到,自己内心最耿耿于怀的并不是男友的离开,而是想知道“我对你没有感觉了”是否是真的,既然如此,那再找男友又有什么意义呢?婷回答说:“可是,老师,我好舍不得他,分手意味着我又要回到以前的日子,那种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心疼的日子,孤单的日子。 ”心理老师敏感地捕捉到这句话,并引导婷说出自己家庭孤独的原因:婷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不和睦让她感觉每天生活在担心、害怕、毫无安全感的世界中,这给她的心理造成极大的阴影。也正因为如此,婷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严重的创伤

45、,孤独的心需要温暖,男友的出现是雪中送炭,这才是婷留恋男友的最主要的原因。心理老师接下来的咨询,就是要让婷认识到,她对男友的感情并不出于爱,而只是因为他填补了她的感情空白。为了让婷更清醒地认识到男友,心理老师让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客观地评价男友,评价后,婷意识到,男友并不像她想像中的那般完美,纵然如此,婷依然处于一种挣扎中,她一时还是无法忘怀男友。内心有两个“我”在互换,一个要摆脱,一个却依恋。心理老师告诉婷,出现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的,说明婷已有摆脱男友的想法。接着,心理老10师又告诉婷,心理辅导只是助人自助,并不是帮助人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引导使来访者认清事实,让来访者通过意志力来解决问题,所

46、以能真正帮助她的只有她自己。另外,心理老师还给婷一些建议:清理掉与他有关的所有牾,以免引起对他的回忆;再就是将他的缺点纸大声朗读,如果一下子想到他,马上转移注意力。婷接受心理老师的建议,过了一个月,婷来高兴地告诉心理老师,她已完全走出这份感情的困惑与苦痛了。感受心得:在阅读这个案例时,我最欣赏的是心理老师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内容,并帮助学生人迷茫中走出来。因为,这个案例辅导理念与辅导技巧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案例中,我不仅重新学习了共情、倾听、面质等心理辅导技术,还知道,澄清的重要性。因为辅导进程不仅停留在问题表面,更注意挖掘更深层的原因,让沉迷在失恋痛苦中的婷,看清自己情感需求的本质原因是什

47、么,其实,学生早恋,并非如洪水猛兽般不可制止,家长或老师要着重去了解分析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这时,指责是没有一点效果的,而良好的倾听远远高于口才劝服,只有倾听,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找到事情的突破口。现阶段,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实,按书中的观点, “早恋”的说法是错误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青春恋”实质上指生理或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异性迷恋的现象。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对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就导致青春恋的发生,这对青春期的少年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对于许多家长及老师而言,青春恋是件非常棘手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与才师

48、不要给学生扣上思想复杂的帽子,也不要强制学生做出“谈”或“不谈”的选择,更不能头脑发热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细致耐心的。首先, ,应该弄清青春恋的一些特点,对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训斥不责骂,用一颗关爱理解的心,去倾听、诱导、点拨、启发,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出情感的沼泽地。想起我带的那届学生,从初一开始,我就在班会中慢慢渗透有关爱情的话题让他们讨论,学生在争论中明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如何处理学业与感情的关系,如果区别友谊与爱情等等,甚至,我公开表示:“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我不反对你们谈朋友,但是,在开始前,你们要考虑清楚自己现在的责任是什

49、么?如果你们的爱情,能促进相互学业的提高,我求之不得。 ”这背离常情的宣言,引起大家的哄笑,刚开始,谈及男女之情爱,学生们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引导讨论得多了后,大家都能坦然面对这个问题,而且,到了初三,其它班的学生,在学习重压之下,出现好几对谈朋友的,但我们班却没有一对因感情问题影响学业的。在中学里,本着天性的需要,势难免男女生以各种方式暗通款曲,甚至陈仓暗渡,造成问题。正常的方法应当是化暗为明,以疏导代替压抑,让青少年有公开交往的机会,以符合自然法则,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机会多了,却除了性的神秘外衣,有助于常态男女友谊的建立,也有益于其未来婚姻生活的准备。(台)吴武典:青少年问题与对策附: 那么,专家告诉我们,青春恋有哪些特点呢?1、朦胧性。青春恋的青少年,对于恋情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对未来如何组建家庭,与学业如何处理,如果区别是友情还是爱情缺乏明确的认识。2、矛盾性。有青春恋关系的青少年心理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恋爱也怕影响学业,既想接触又怕长辈们发现并指责,既想在一起,又怕同伴们议论,所以,青春恋是愉快与痛苦的并存。3、冲动性。处于青春恋中的学生,容易引起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