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
2、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内在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3、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反对教条主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 物质
3、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关于哲学的含义及其基本问题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二方面内容:第一是何者为第一,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是两者有无统一性,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2哲学发展的二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历史形态分别为: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形态;唯心主义则有二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的经典概念和意义(三点)3、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原理 物质离不开
4、运动(相反是形而上学)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相反是唯心主义)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三点)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只承认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4、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时空的哲学含义和特点;时空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时空的客观性;时空的绝对、无限与时空的相对、有限的含义和关系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世界(三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点)6、唯物辩证法体系二个特征:1 联系: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2 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的运动和
5、变化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新事物的含义及其理由)3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三点)三大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的含义及其掌握度的意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3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总趋势和具体道路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内容与形式、本质3与
6、现象(五对范畴的共性:都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各自的个性)。7、关于规律: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和共性。8、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意识的起源(二点);意识的本质(三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四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作用)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四点: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2、认识的主体 、客体 及其关系3、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区别(三个区别)认识的本质 是在实践基
7、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唯心主义不承认反映,主张先验论;不可知论不承认能真实反映,主张不可知;旧唯物主义不承认是能动反映,主张是直观反映) 。4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二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是从实践到认识)两者关系和飞跃的条件;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原因和条件;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及其意义。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内含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及其二点含义;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真理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唯一性的理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
8、和实践的特点作决定的)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逻辑证明的辅助性)实践标准本身的辩证性(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真理的价值真理和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真理的功能:(三点)4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人口因素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生产方式的定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四点)。社会意识的含
9、义及其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五点表现。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的四类要素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层含义。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包含的三项内容 ; 其中第一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其决定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5 社会形态划分 及其根据五种、三种、四种。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考察社会
10、历史可以做到和考察自然界那样做到精确(注意:这里的一样是指有相同之处,不是指完全相同) 。7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一致及其表现(三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历史有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社会历史发展又是社会主体的人的选择的结果。二者的一致性及其表现。8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5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发展的普遍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各国发展的差别性。各自表现。9 社会发展的动力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的作用。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劳动是
11、人的一般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本质。11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创造者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分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含义、表现及其社会制约性和意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四章第六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1 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决定性条件)2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含义及其关系。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2、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商品的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区别。5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6 货币的本质和五种职能7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条件(二点);表现和理由。8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三点)。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封建社会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进作用的是:商业的发展;加速形成的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其初步建立(政治上) ;产业革
13、命使其完全确立(物质技术上) 。10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二个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的定义);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表现) 。11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的二个特点;作为价值增值过程的表现就在于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含义)。1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剩余价值率的定义13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定义;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表现或理由(三点)。14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含义;资本积累的含义和客观必然性的原因及其后果;资本有机构成
14、的含义和公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定义和形成的原因;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15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 资本的流通单个资本的流通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购买、生产、销售,相应的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的现实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必须做到空间上的并存,时间上的继起。公式。2 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的定义;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及其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二个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和生产资本的构成与比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含义(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15、本划分的区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及其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影响。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总资本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含义及其构成(实物构成两大部类) (价值形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即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和二种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5 剩余价值的分配A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含义及其对资本家的意义;利润的含义及其
16、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利润率的含义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影响利润率的四个因素;平均利润的形成、计算和本质及其决定平均利润率的二个因素;生产价格的定义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超额利润的含义及其与平均利润的区别。B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的含义及其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具备的二个条件;商业资本的作用(四点)及其条件性和消极性;商业利润的含义、来源和实质。C 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的定义、形成和本质;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利息率的定义和波动区间及其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几个因素;银行的定义和职能;银行资本的定义和构成 银行利润的定义和来源;股份公司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17、;8股票和股息的定义 股票价格的本质及其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D 农业资本和地租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分配的特征;级差地租定义和形成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条件生产条件的差别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二点)(注意:不是土地私有权,但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如土地私有者手中的原因却是土地私有权)级差地租的源泉和二种形态绝对地租的定义和构成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当代资本主义形成绝对地租条件的变化:绝对地租不再是由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形成,而是将农业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绝对地租;决定土地价格的二个因素。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
18、本主义发展的二个阶段: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垄断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而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又有变化:二战前为私人垄断;二战后为国家垄断。2、垄断的形成(自由竞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及其定义;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和实质及其二战后垄断统治加强的主要表现(四点)。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其形成的过程:银企合一即“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 (列宁语)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定义;金融寡头统治的主要方式:经济上:“参与制” ;政治上:“个人联合” ;此外:“政策研究质询机构”等。战后银行业垄断新发
19、展的表现:(三点);及其垄断财团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四点。4、垄断和竞争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理由;垄断下的竞争和自由竞争的竞争的不同点。5 垄断利润和来源垄断利润的含义和来源;垄断价格的含义和形式;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理由:(三点) 。9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个阶段: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时间上:以二战为界。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7、垄断资本在世界的扩展资本输出的定义;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资本输出的形式、作用和后果;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国际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十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萌芽于“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原因;国际分工体系在二战后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到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和主要内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方面、原因及实质。9、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即进步作用和意义;发展趋势: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条件(一是生产力;二是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七章第八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1、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时间、人物:早期的是 1617 世纪;英国人莫尔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太阳城 ;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19 世纪的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人的思想。1848年 2 月发表的、而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问世。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和斯大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最新类型的革命?理由:(四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观点差异:马恩的“同时胜利10论”与列宁的
22、“一国或数国首先生理论”的观点:;列宁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三个阶段: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列宁的主要贡献:。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24 年到 1936 年。1936 年 12 月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二种公有制的格局、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以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三次飞跃)二战后的东欧、中国及朝鲜、古巴、越南、蒙古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历史贡献:(四点):;教训:;我党的认识和总结:(四点)。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新型国家政权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的含义。3、中国共产党人关
23、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五点)。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艰巨性与长期性取得胜利的原因:(二点);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四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三点);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点)。社会主义在曲折性中前进的客观性原因(三点):;如何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点)。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纲领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第八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七点);2、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基本特征和重大差异:共同基本特征:(五点);重大差别:(七点)。3、共产主义既是科学理论,也是理想社会,也是实践运动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