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56495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目 录第 1 课 色彩的冷与暖 .2第 2 课 画家的调色板 .4第 3 课 蔬果的剖面 .6第 4 课 生活中的线条 .9第 5 课 节奏的美感 .12第 6 课 最受尊敬的人 .14第 7 课 今天我值日 .16第 8 课 趣味游乐园 .18第 9 课 彩墨世界 .20第 10 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 .25第 11 课 拟人的形象 .28第 12 课 精美的邮票 .30第 13 课 规划每一天 .34第 14 课 给您提个醒儿 .37第 15 课 有创意的书 .39第 16 课 穿编的乐趣 .42第 17 课 会“走” 的玩具 .44第 18 课 电脑美术 “

2、变形”画画 .48第 19 课 我快乐 我成长 .50第 20 课 漫画欣赏 .522第 1 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红、黄

3、、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二、创作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3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

4、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板书设计:色彩的冷暖颜色:1.暖:黄、红、橙2.冷:绿、蓝、紫4第 2 课 画家的调色板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2.能够简单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3.意识到颜色的变化需要多加练习。教学重难点:1.学会简单调色;2.增加对调色尝试的兴趣;3.增加调色的理性认识。课前准备: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

5、学生对于调色的兴趣。 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2、欣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变化。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师范一些简单颜色的调节方法,告诉孩子理性认识颜色的变化。二、创作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5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继续尽到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彩领域。

6、板书设计:画家的调色盘三原色混合展示6第 3 课 蔬果的剖面教学目标:1.感知瓜果蔬菜切面的自然纹样美,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2.初步知道瓜果剖面有自然线纹,并进行简化与组合构成图案,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设计色彩图案。3.通过观察切开的瓜果蔬菜剖面形状、线条和色彩,掌握不同瓜果蔬菜剖面的结构特点,在多媒体演示与绘画实践中初步掌握图案设计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结构,用写生与变化的方法表现图案的美。难点: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和技能表现剖面图案。教学准备建议:教具:水果蔬菜、小刀、示范画若干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板等。学具:水果蔬菜、水彩笔、小刀、正方形画纸。教学建议:一、导入:1

7、、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苹果,苹果大家都吃过,它是圆圆的,红红的,那切开后苹果里面会是怎样的?(学生说) (老师拿出小刀一切为二)原来水果里面是这样的。那我们把物体切开后呈现的这个面就叫做剖面。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切开的剖面 。揭示课题。二、新授:(活动一)1、 (拿出一半的苹果)原来苹果里也有纹样,那我们又如何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呢?(先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72、师反馈并示范:(1)画出蔬果剖面的外形(2)找出水果剖面图形的主干或中心,用点或线条概括(3)画出剖面线条的走向。 (如果是比较密集的,一定要用概括的线条表现)3、 (出示大白菜)苹果的纹路还是比较好画,那如果是大白菜呢,我们

8、又如何来画呢?(师简单板画)3、下面请你们也来试试。请同学们取出蔬果, (两人一个,请一个同学把蔬果一切为4、表扬画得好的同学,指出画得不够好的同学。再一次强调示范。(活动二)1、 下面我们将用色彩来表现蔬果。请大家看媒体(出示图片或范例)看看草莓和西红柿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红)再加上和红色相近的颜色,如粉红、玫红或紫红色;再出示橙子、卷心菜等,让学生讨论它们的主色和相近色。2、 观察自己的蔬果,找出主色和相近色。3、 出示作业要求:用主色和相近色表现蔬果,注意色彩的美观和和谐。4、 学生作画。师巡视。三、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 【版面上用粘纸粘贴好框子,做成类似相框】两人贴在一块版面上,注

9、意最好是相同的蔬果。2、学生相互评价,互相交流,谈谈喜欢哪一幅画。3、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蔬果的剖面,还用点、线、色彩进行了装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蔬果作为装饰的方法很多, (出示媒体:装饰画,用橡皮泥做的)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8可以在课余时间做做或者画画。 (时间多得话,可以尝试自己的水果,也可以请听课老师尝)板书设计:蔬果的剖面剖面:1.形状 2.颜色 3.联系9第 4 课 生活中的线条课型:造型表现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

10、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教学目的: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

11、曲、直。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三、讲授新课:10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暖 直 温暖、平和暖 曲 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 曲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 直 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六、作业展评: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