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巴中市第五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成果名称: 农村初中审美化语文课堂 审美化语文课堂是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模式变革的努力方向。它一方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将审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审美取向,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美感。具体说,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新课标也明确了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人物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等因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研究发现,审 美化语文课堂
2、有利于促进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提高。然现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功利主义的影响,往往又回到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原本就被轻视的美育更是丧失生存的土壤。目前农村初中审美化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现象:1、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只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却没有美育目标;2、在文本研读时,往往把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忽视了选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3、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自我体悟,不知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
3、文本的学习和感悟,才有共鸣的产生;4、教学中,极少教育工作者想尝试审美化教学,但最终都因无好的操作性和较强的审美化教学策略借鉴而流于形式。2语文审美教育,不排除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是把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情操陶冶、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语文的载体使之整合提升。构建初中审美化语文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步骤、有 层 次地对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在品味语言中感知美高尔基说:“语言使我们 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感情和反映生活上显得更自由、更生动,也使文章充满着特殊的魅力。况且我们祖国的语言本身就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
4、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入选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更是字字珠玑,精妙绝伦,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 出一种形式美;有的琅琅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笔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撼人的人文美;有的铿锵有力,掷撞出一股凝重美。而且很多课文都是采用直觉的语言材料,以它特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去探索,去感受这些美言美语的无穷魅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学中,我们的教者就应该抓住这其中的优美的语言,仔 细揣摩,细细品味, 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情境交融中欣赏美 俗话说:“百 闻不
5、如一见 。”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不少文本表现出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但往往这些“ 象”是学生所陌生的、不常亲历的,如果没有丰富形象的视听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他们便无法领略到这些美,或者说不能充分领略到这些美,也就无法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所以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我们可充分利用影像等辅助手段,让课文中的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把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图象声音,为学生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让他们从这些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性地感受到一种融洽而自适3的情境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这样,他们就能在身临其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
6、去感受、体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在美景的陶冶下、愉悦的心境中自主学习。在文本研读中评价美现行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爱民如子的毛泽东、周恩来;有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杜甫、岳飞;有一心为民、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有乐于贡献、一丝不苟的邓稼先;有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鲁达;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朱德、胡适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些人物所展现的不同美好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
7、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心灵美。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自觉审视 自己的内心与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实现了“ 文道结 合” 的教育目的。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很多都会借助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润色,而且结构层次清晰明了。读者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所以在研读文本时,一定要细细地抓住修辞进行品味或是归纳结构层次,让学生认真去感悟美,评价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会对人物的爱憎、景物的美丑、结构的优劣作出评价,感受其中的真善美,获得心灵的升华。在拓展教育中创造美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 创造之时,
8、 处处是创造之地。”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4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仿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美、创造美的训练。这样的教学,于师于生都受益匪浅。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师进行作文指
9、导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写作时,首先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拓展延深。例:以“童话”为触因,在幻想中触发审美想象,从而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拟物化、科学幻想化等形式,编造童话故事,促使学生再现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进行重组融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话世界。其次,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例如在“畅谈自己的理想” 口语活动中,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要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三是思辨美,
10、就是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这个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性,话题有一定范围,又不太狭窄,学生适当准备,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结果不少学生在演讲时,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幽默诙谐, 仪态自然,整个课堂气氛洋溢着“ 满园春色”,讲者创造出美的语言、仪态、思辨,听者 获得美的享受。总之,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流连忘返。语文教学就应该把美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 评价美,使学生的性格、气质得到发
11、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从而不断地去创造美。5当然, 以上四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使用。但不管怎样,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美育,要紧扣教材中的精彩语言,刺激学生的知觉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满足,心理上产生愉悦,课堂上形成轻松沸腾的氛围,在强烈的情感熏陶和心灵震撼下,激“ 愤”发“悱” ,顺理成章地将美 导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能在知识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美育中获取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说明:填报时删掉表内说明文字;可续页,但不得超过规定字数;A3 纸双面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