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 56 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2、 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
2、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三、教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四、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
3、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讲授新课:(一)我国的民族国情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1、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 56 个民族组成,1个
4、汉族和 55 个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我国 56 个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以及有多少自治区和自治州吗?2、我国 56 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少,但分布广。有 5 个民族自治区,30 个自治州。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 56 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 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 92%,少数民族人口占 8%。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
5、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云南更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的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
6、,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二)我国的民族关系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教师讲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
7、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
8、民族关系的措施:写入宪法;西藏民主改革;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兴边富民行动;对口支援计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团结表彰会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
9、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中国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 1840 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
10、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
11、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四)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1、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3、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五)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青少年)方面:A.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学习、宣传和拥护我国民族政策。B.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2、,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C.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D.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E.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2、党和国家方面: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维护民族团结。D.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珍惜、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E.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八、课堂小结
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作为我们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九、布置作业了解我国 56 个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各自的服饰、节庆、习俗。十、板书设计(一)我国的民族国情1、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2、我国 56 个民族分布的特点(二)我国的民族关系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措施: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四)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1、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3、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五)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青少年)方面2、党和国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