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管理,努力构建富有鲜明江苏特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的基地课程体系,切实指导和服务全省各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好地发挥基地课程活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特制定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实施意见(试行),请各地认真参照执行。一、课程理念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
2、所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努力打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2.课程性质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是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有效整合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并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为抓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化体验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3.课程功能(1)教育性功能:充分发挥基地内外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为习惯养成和实践能力培养。(2)实践性功能: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经历实践过程,获得实践经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
3、)探究性功能:强调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实用性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5)创新性功能: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战略和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总体目标是:培育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的新一代江苏人。各年段具体目标如下:1.小学阶段(1)引导学生感受自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周围的自然风物,培养他们爱护
4、环境的意识、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合群合作意识、共同学习与生活的能力;(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加劳动,培养他们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4)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脑、动手的习惯;(5)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了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困惑,培养他们远离危险的意识、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初中阶段(1)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和国家的环境问题,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主要物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观念、环境友好行为和热爱和
5、平、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参加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3)引导学生参加生产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科学,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尊重规律、热爱真理的人生态度和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5)引导学生认识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培养他们自尊自强、珍爱生命的态度和提高拒绝不良诱惑、自护自救、科学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3.高中阶段(1)引导学生感受、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树立为民族振兴和家乡发展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2)
6、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社会探究、劳动技术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3)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形成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5)引导学生参与军事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关注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三、课程内容为了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各实践基地要积极规划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主要内容和具体项目,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发展需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基地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
7、原则(1)综合性原则。实践基地课程需要面向不同年段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将道德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素质拓展等内容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活动效果的最优化。(2)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3)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过程、评价交流等均具有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基地课程需要延伸共建资源、整合地域特色、衔接学校教学
8、,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维度,充分体现课程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的紧密结合。(4)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课程的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经历着体验,尝试着创新,感受着成功,实现着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思维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也不断完善。2.课程结构内容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可以确定为领域、模块、项目三个结构层次。领域内容尽量照顾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的各个层面,由道德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素质拓展等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领域包含了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可以设置
9、相关活动项目(见下表)。为了避免基地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简单重复,突出实践教育特点,打造基地课程特色,倡导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特色模块,自主安排特色项目。基地课程结构内容示例领域模块 项 目 说明法制教育 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宣传主题展等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军事训练、军事技术表演比赛等环境教育 环境考察、环境监测、节能减排创意等时事教育 新闻聊吧、时事抢答、时评短论等乡土文化 家乡的历史述说、我是小导游、乡土乡情特色演艺等道德实践社区服务 社区值勤、尊老爱老、扶贫助残等劳动实践 农业实践、工业实践、手工艺制作等技能培训 基本生活技能、简单生产技能、生存技能培训等生命教育 野外生存
10、体验、战地救护演练、安全技能学习等职业体验 社会分工体验、岗位竞聘、职业生涯规划等生存体验社会实践 农家生活体验、三农调查、乡镇明天更美好规划设计等科普教育 科普宣传主题活动、科普知识巡展、科普大讲堂等科学考察 参观科技产业园、参观科技展览、低碳节能环保考察等科学探索 头脑奥林匹克、未来工程师、无线电测向等科学探究 科技制作 机器人制作、航模车模建模制作、环保制作等各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特色模块,安排特色项目。科技创新 金点子征集、科技小论文、创新小发明等户外拓展 军训系列活动、水上系列活动、场地系列活动等体能竞技 障碍穿越、极限挑战、竞技比武等趣味游戏 民俗游戏、益智游戏、趣桥游戏等心里辅
11、导 心理辅导、心理体验活动、团队合作游戏等素质拓展才艺展示 文艺联欢、主题晚会、歌画影赛等3.课程实施要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充分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基地特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处理基地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关系。基地课程不同于学校课程,但两者绝非完全割裂,基地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相互补充、彼此促进的关系。学生在学校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基地课程中得到综合、运用,在基地课程中获得的知识、产生的问题也可在学校课程中得到拓展、延伸。提倡学校老师带着学校课程项目到实践基地去让学生完成体验探究。(2)正确处理学生实践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实践基地,学生主动实践、亲历
12、体验是实施课程的关键,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释放学生的天赋潜能与创造个性,教师不能过于干涉和包办。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教师指导的根本在于把学生带入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启发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索途径。(3)正确处理设定内容与过程生成的关系。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各实践基地都会统筹安排相对固定的课程模块和项目。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和学生的变化,必然会生成新的价值取向和活动需求,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生成变化,从而将课程内容引向新的发展层次,实现基地课程的不断优化完善。(4)正确处理常态活动与机动安排的关系。结 合 国 家 课 程 计划 有 关 规 定
13、要 求 和 未 成 年 人 社 会 实 践 基 地 课 程 建 设 情 况 , 各 地原 则 上 应 集 中 利 用 正 常 上 学 时 间 安 排 中 小 学 生 赴 基 地 参 加 实 践活 动 。 其 中 , 小 学 高 年 级 阶 段 可 安 排 2 3 天 , 初 中 阶 段 可安 排 3 5 天 , 高 中 阶 段 可 安 排 5 7 天 。同时,要充分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特色夏(冬)令营活动,也可适当组织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少年、残障儿童少年和其他社会人员来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四、课程管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作为主要由
14、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区别于学校课程的不同课程形态。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基地要切实加强对基地课程的建设、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基地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主管部门要把对基地工作的管理和对基地课程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基地领导和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各基地要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如成立专门的课程领导小组、建立课程评价制度等,加强对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努力打造规范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2.落实课程计划。基地要对课程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课程计划。要制定“基地课程中长期发
15、展计划”、“基地课程学年学期计划”、“基地课程项目组计划”等三类相互衔接配套的课程计划,并扎实抓好课程计划的落实工作。要定期向中小学校公布课程内容、实施方案,为学校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主动服务,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有效指导。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校制定个性化课程计划,提高课程的适应能力。3.深化教学研究。基地课程不同于学校课程,要加强对实践活动课程、规律和策略的研究。要建立校本研究制度,以提高活动预设和组织水平为重点,探索活动过程的最优化和实践体验效果的最大化途径。要利用全省实践基地协会平台,加强与其它基地、教研教科部门以及各中小学的沟通联系,创造教学观摩、交流展示、专家指导的机会,
16、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活动水平。要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提高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科学化为重点,选择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十二五”期间每个基地必须至少申报一项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注重师资建设。教师是基地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要建设一支以基地专职教师为主、社会兼职教师为辅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着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老师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操作、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使教师更好地适应基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要求。要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研发、课件制作、手工操作、教学组织等针对性强的业务竞赛活动,不断
17、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建立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制度,鼓励教师成长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逐步壮大基地骨干教师队伍。五、课程评价评价具有诊断、激励、调节的功能,是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使基地课程朝着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1.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基地课程的检查和评估。从 2011 年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基地课程建设的综合评估,对优秀单位授予省级“基地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每年举行一次优秀课程评比活动,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课程授予省级“优秀课程”称号。各基地也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不断提高基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