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宁远一中 郑桐军作业是检验和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深化认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真正达到这一目标,作业的布置便很需要讲究。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往往是教材课后练习题,或者甚至是很死板、直接的问答题(如,问: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这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是不相符的,它不像数理化的作业,只要学生自己做了,就能够达到掌握解题方法的目的。而历史不一样,如果布置的是在教材中直接可以找出现成答案的题目,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将答案直接抄上去,而没有了思考的余地,这样肯定收不到巩固和检验已学知识的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历史作业的布
2、置就不应该这么死板,应该讲求形式上的灵活多样,通过作业的布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笔者通过不断的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对历史作业的布置形式上作了如下一些探讨。一、 要求学生列出某一节的学习提纲或某一章的基本线索。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知识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为了概括学习提纲和抓住基本线索,必然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提纲挈领,也便利了以后的复习。二、 在学过某一章后,让学生谈学习心得体会。历
3、史学科的学习,最基本的是掌握基础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终极目标(也即最高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应该注意反馈学生对某一个历史阶段(或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感想。这实际上也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只有在对基本史实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提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三、 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以往的作业,总是老师布置、学生完成,是老师考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对作业就产生了一种厌倦感,或抄教材,或抄同学,应付了事。所
4、以,为加强作业布置的效果,可以转换一种形式:由学生来考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想法,都可以在作业中提出来,而且鼓励学生提一些最难的、最刁钻的问题,而老师应该及时地予以解答。这不但可以使老师弄清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查漏补缺;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以提出问题, “刁难”老师。同时,这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一种挑战,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四、 列举一些相关的名词,由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实际上类似于“成语接龙”的游戏,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左”倾错误、国民党的“围剿”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其中的联系为国民党为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而连续进行
5、了五次反革命“围剿” 。结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到了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错误的指挥,最终遭遇惨重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当然,只要能准确抓住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即可,具体的表述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某一个事件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抓住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上所述,是笔者在布置历史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在方式上的一些探索和总结,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些改变,也带来了实质上的变革:它使学生由被动抄袭变为主动思考,焕发了学生对作业的热情。总之,历史科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太直接单纯、一成不变的题目,根本就没有思考的价值,学生只会照搬照抄教材中的原话,而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应尽量避免僵化和死板,坚持开放性和灵活性两项原则,通过布置一些主观性较强的习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