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麻中心小学 罗素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而文字的运用却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理解,而较少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触角更多的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层面,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体悟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探寻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增长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从而有效升华学生的现实情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
2、素养的目的呢?一、借助诵读,感受文本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 1、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形式的美。 一篇新课文,教师先让学生听媒体设备的朗读录音,让其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其次,整体个体朗读,学生可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情感气势等。一定程度上,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感受作者整篇文章的遣词用句和巧妙布局,更可以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的了解。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歌。全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小草的口吻,唱出了自己虽然只是一颗弱小的小草,但是它是非常自豪的。全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极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性。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尽情享受由这种别样的语言文字形式带来的起伏
3、跌宕的音乐节奏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领略语言中蕴藏的奥秘;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形象的语言文字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对课文进行小结时,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自己单方面传授。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要训练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文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中心意思。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可详可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得到提高。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字词作用,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文章篇幅开始变长,而对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每一个词语、每句话都分析的透彻,而是
4、有所选择地进行讲解。著名教授王尚文说:“我们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建构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语文教学就是从语言文字出发,先解读文本内容,然后再反观其语言,在独特的语词、句式、段落、篇章布局中探秘、迁移,从而获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小兵张嘎夺枪记一文,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标题“夺枪”二字。小兵张嘎为什么夺枪?他怎样夺的?夺枪后他的心情怎样?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可以围绕全文理解,以点纵观全文,把鬼子凶神恶煞的丑陋嘴脸与嘎子聪明机智勇敢的形象作出了鲜明对比。“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
5、了下来。”这句话对嘎子夺枪具体过程的描写,作者运用“扑上去”“压住”“咬住”等一系列的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升华文章主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词入口,百味皆生。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变得别有情味,境界大异。学生学会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感觉。 三、剖析课文,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纵观文章,语言的优美可以从作者的表达方法看出。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完全能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上,以此总结言语文字运用的规律,了悟语言运用之妙。 桂林山
6、水一文中作者先用“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句,拿大海、西湖同漓江的水相比,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也不同于西湖的“水平如镜”,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一个“却”字,说明大海、西湖虽美,但也无法与漓江的水相媲美。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描写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暇的翡翠”形容“绿”。课文自始至终保持着节奏,写桂林的山也亦如此。一个排比接着一个排比,一个比喻接着一个比喻,突显桂林山水甲天下。本文篇幅短,但句子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直抒
7、胸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四、学以致用,鼓励创新,体悟语言文字的戏剧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方法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合理创新。新课标“教学建议” 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们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鼓励孩子们勇于实践,大胆实践。在平台上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蒲公英的梦文段第 8 自然段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个小短剧。教师先告诉学生要当一回小演员,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表演欲望。一辆冒黑烟的旧汽车、一辆发车震耳
8、欲聋叫声的汽车加之丢饮料罐的小男孩,将书本无声的语言文字巧妙地转换成有声音有动作有画面又有情境的语言文字运用。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去触摸语言,亲身体验,操练文字,巧妙地利用课本提供的典范语言,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五、通观全文,把握写作手法,学习语言文字的结构美 阅读教学应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 我在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时,把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放在引领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还放在了文章怎样写的上面。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按照游览路线写的;接着通过阅读分析,在品赏文章中梳理出每一处景点都抓住了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进行描摹的;然后还重点学习海棠花赏花赞花的孩子。 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思想内容的把握问题,也不是一味追寻语言文字的形式,而是一个人知、情、意、能的心智活动和语文修养的有机统一并逐步丰盈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升华语言,驾驭和创新语言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其对课文人文精神的感悟,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