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前探索,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片展示巴西亚马孙河流域,请同学来描述一下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从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角度描述,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地貌),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
2、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水文)因为该地处于赤道附近,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气候干旱,多风沙,植被稀少,以草原和荒漠为主,多风蚀地貌,土壤贫瘠,有机物含量少,河流流量小,主要为内流河,请看下列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世界“寒极南极洲”冰川
3、广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动物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地貌-气候,气候-地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植物-气候,水,生 物,岩 石,大 气,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厄尔尼诺”将会对大气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
4、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 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一)、成土母质与土壤,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
5、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气候与土壤,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使有机质积累;而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思考: 我国东北的黑土和南方的红壤,哪一种有机质含量高?为什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思考: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1、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 起来;相反,有机质减少。 2、从干燥的荒漠地
6、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土壤层也较厚。,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三)、生物与土壤,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有机质积累过程,成土母质,微生物作用,岩石,积累有机质,腐殖质,风化,生物 生长,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矿物质,淋失,分解、释放,养分
7、元素的富集,残体释放,土壤表层,根系吸收,阅读“地形与土壤”内容,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土壤会有什么特征?,探究,(四)、地形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坡向与土壤,思考:比较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红壤属亚热带热风气候,化学与生物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
8、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性状: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成因: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堆积物,“风吹来的高原”。,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而且只用不养。最初产量很高,随后就急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地又变成老轮荒地,最后成为流动沙地。,阅读以下材料
9、,你可以获得关于土壤的什么信息?,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更新,肥力不断提高。,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人们在利用土壤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用养结合,促使土壤不断得到改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
10、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体验成功,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C、人均耕地减少 D、燃料需求增加E、植被破坏 F、需要更多劳动力G、增产增收无望 H、粮食短缺,G,A,F,B,D,C,H,E,【例】右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光合,矿物质和水分,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使有机质积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植被水文地貌土壤,东亚和南亚,中亚和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