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段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和产生质疑的方法彭家坪中心校课题组 贲金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式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因为提出的问题虽出一人之口,但反映了多数学生的思考动向,容易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教 师如果抓住这类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点燃他们发现问题的导火索。那么如何点燃学生发现问题的“导火索” 呢?平 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读懂预
2、习提示。现行教材四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学生学好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我让学生自学前明确要求,并在阅读时用笔在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的预习提示是这样写的:“这 篇课文讲的是 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 学生 读了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后,能很快在文中找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句子画出来了,但并不表示他们已经读懂了,我指导学生针对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出疑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阮恒为什么要献血?”“阮恒举手献血时为什么会颤抖?”“为 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 起来?”“
3、 迫在眉睫是什2么意思?”“又又 这个句式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小男孩抽血 时为什么会立刻停止了哭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体现了小男孩的什么品质?”课堂上学生能从内容,从词语的理解,从写作目的等各方面提出质问,不正说明读懂预习提示,是能发现问题的吗?此外,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大质疑的范围,可以对课题, 对文中的关键词、句、段 质疑,可以根据上下文质疑,也可以在理解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时质疑,甚至连标点符号也可以质疑。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呢?一、 营造氛 围,敢于 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发挥学生
4、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常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切不可随心所欲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发言,不插嘴,认真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进入脚色。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只要教师给与学生问的权利,创设问题的氛围,引起问的兴趣,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质疑问难阅读习惯的生动局面。3二、授之以法,学会质疑有的课学生非常热烈地质疑,敢字当头,但是质疑
5、为什么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不明白这样低层次的水平呢?为什么有的提出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呢?说明只让学生敢质疑还不够,还得教学生会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1、课前预习,思而生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教师检查后,对认真提问题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2、课堂教学,激疑引思激疑引思,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
6、生的思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课题处着眼。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课题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4(2)从重点处引思。紧扣重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第 15 自然段:“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可从这一语段入手,启发
7、学生质疑探究:坐车的是什么人?假设祥子说了什么,坐车人会听吗?祥子受苦的原因是什么?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4)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 创造性的解决疑难问题。( 5 )从插 图 入手,以图质疑,引导学生理解意图,学习课文。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各册在扉页后都有多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精美彩图,部分课 文中也配插图,插图是学习课文的媒
8、介,也是激发想象的桥梁。从插 图入手,以图激思,不 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学起来也会兴趣盎然。3 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进行质疑释疑。这种质疑释疑,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阅读目标和要求)和集中性(相对集中于阅读的重点、难点),在阅读中5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如重要内容)作精细加工,对另外一些部分(如次要细节)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作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住内容进行质疑释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努力培养
9、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课文伊始,我就启发导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此问一出,学生争先恐后,纷纷对课题质疑:有的问,谁是大森林的主人?有的问,怎么做大森林的主人?有的问,为 什么要做大森林的主人?有的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针对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安排学生小小组自学,先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又问:在小组学习中又有哪些疑问?这时有学生指出,对于文末“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这句 话的意思不理解。这句话可是文章的中心句,这位学生也问到了点子上,于是我引导学生从“遇
10、到的困难”和 “解决的方法”两方面入手深入学习课文。这样,学习难点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当然,有 时学生难免会提出一些跟课文内容没有关系的问题,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可组织讨论,快速解决。4 对词语、句子、段落的 隐含义的质疑释疑。6一些字、词组成一个能表达意思的句子,再由一些句群组合成段落,最后由众多段落构筑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一个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连贯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 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词语、句子、段落的 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写作的目的和作者的态度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三教后质疑,回 顾延伸分析讲解完课文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提问,不止是教师的事,也应该是学生的事.新时代的老师不在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正像是用钥匙打开汽车马达一样,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激发起学生质疑问题的兴趣,把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