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丰润镇中学 于婷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轼的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二、破题师:你从课题得到哪些信息?生:点明了时间“夜” ;地点“承天寺” ;事件“游”;还有文体“ 记”。三、初读课文出示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2师:给大家
2、2 分钟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好笔,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生再读一遍。指生读课文 。师:指导朗读。 (出示幻灯片。 )四、译课文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主。圈划出疑难字词。师:出示疑难字词。 (学生整理笔记)给大家 3 分钟掌握重点词语解释。 (出示幻灯片)10 名男生、女生比赛,接龙译词语。译对者每人加 5 分。译错者奖励抄写译错词语 3 遍。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组长负责分工和指导,每组成员按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 A、B、C、D,先由 D 译,D 不会由 C 补充,C 也不会再由 B 补充,D 再
3、重复。组长保证每个组员把每个句子都弄明白。看哪一小组效率高。5 分钟后,我们进行小组诗文对抗赛。老师先把比赛规则说一下:第一名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外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翻译句子。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再向另外一组发问并给小组每个人加 10 分。如果回答不正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不加分。 (生翻译,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品析课文,合作探究1、品析情感。3师: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离不开对语言的口味。下面,我们通过“口味词句”的方法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出示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出示本文背景资料)3、相与步
4、于中庭。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 1:乐观 生 2:豁达 师:回答非常精彩!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足见他的豁达、乐观。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齐读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七、背诵课文师: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背过来?5 分钟后,进行男生女生背诵大比拼。由听课教师任点男生、女生各 2 人,每人背诵一遍课文,要求读音、停顿都正确。八、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收获也很大。希望这篇课文能给大
5、家带来一些启迪。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4【教后反思】记承天寺夜游学习完以后,我从各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收获不小。从教学设计上反思:本课我力求营造一个书声朗朗的课堂,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无标点朗读、自由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齐读、熟读成诵;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 ,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把学生
6、引入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设计三大板块:(同游承天,徜徉经典赏明月清辉郎照大地品千古美文感悟情怀)思路清晰,由感知文本到感悟意境到品味语言到课外知识拓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文章、感受思想。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教师引导下自我发展,探究质疑。这正符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的诵读要求。从理论上反思; 我国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反复吟5诵中感受到文言词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语言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
7、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描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从理论上思考,我觉得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应将朗朗书声洋溢课堂。从个人教学角度反思: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比较满意,因为它体现了我文言文教学的总思路,它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更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竞争和乐趣的课堂,是一个享受性的课堂。但是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
8、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大面积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太多强调合作(讨论) ,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知展现出来,而不知之处老师补充指导,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又能走出课堂。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 ,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 。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在这一点上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做的还不到位,另外还没有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之中,缺乏激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今后需要改进。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