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72447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守护王朝 萧景墓石辟邪陈文帝永宁陵石刻 (外 )附:南朝陵墓雕刻分布详实注:辟邪,为麒麟、石狮、天禄等的统称,是根据这类石兽的驱邪避凶的用途而定名的。其中麒麟、天禄是传说中的瑞兽,只有遇到“贵人”才会出现,唯有帝王陵前才能使用。南朝陵墓前的麒麟与天禄造型基本相同,只是麒麟独角,天禄双角。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妄想死后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中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随葬俑,还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墓前或墓周围制设置了大量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可见

2、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南朝是指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 年)地处江南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均建都健康(今江苏南京) 。该所以,南朝各代帝王、贵族的陵墓都在南京栖霞区、镇江丹阳市附近。现存南朝帝王、王宫贵族墓葬和陵墓雕刻共三十多处,石刻以石兽为多,左右对称排列在墓道两侧。它们皆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大都作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姿态,矫健有力,体型高大厚重、威武雄壮、气势逼人,夸张变形,极富表现力。千百年来,作为力量、权势的象征静静的矗在墓前守护着墓主人。石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

3、久,在殷墟考古中就发掘出石虎、石人等石刻,汉代画像石刻更以其雄浑、拙朴、博大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鲁迅先生曾高度赞美祖国陵墓石刻艺术:“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不示弱。例如汉人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直前无古人。 ”鲁迅在此指的虽然是汉唐两朝石刻,但六朝石刻却是汉唐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它们比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还要早一百多年。在整个中国石雕艺术史中,南朝陵墓石刻的地位举足轻重,烟烟生辉。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光垂后世。南朝陵墓石刻不仅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的杰

4、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们于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陵墓石刻屹立在乡野农田中,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淋的自然破坏,战争变革的人为破坏,南朝陵墓石刻已经风蚀严重,大部分石刻残缺不全。尽管如此,南朝陵墓石刻还是以它的残美古韵呈现出完美的造型。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露天的、还在慢慢风蚀国宝级石刻,专家、学者也想了很多办法。有人建议把南朝陵墓石刻搬迁到理想的场所保管,且方便人们欣赏,但这些石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要搬迁必须申报国务院批准,况且理想的场所和技术目前还不具备。也有很多人反对搬迁,认为南朝陵墓石刻分布范围广,不易搬迁,且让这些石刻离开原地,即

5、陵墓所在地,也是违反文物学理论的。所以,保护和利用南朝陵墓石刻还是持续和长期的事情。风雨千年,南朝陵墓石刻始终以它独具异彩的魅力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萧景墓前现存石刻 2 种 3 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间距约 21 米。西辟邪于 1956 年曾掘出地面,因破碎无法修复,又埋入原来地下萧景墓东辟邪为雄兽,原来从腰部断为两段,左前腿、底座也断,1957 年 5 月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重修。现臀部略残,身长 3.80 米,高 3.50 米,体围 3.98 米。右腿前迈,头微南转,向西而立,昂首张口,长舌垂胸,无角,须下拂,头有四道鬣毛垂于背上,腹侧双翼刻云勾纹,翼衬饰鸟翅纹 6 根翎毛。胸前毛鬃

6、蜷曲作勾云纹,仿佛长髯飘拂,尾长及地,足趾五爪,整个辟邪体态肥硕,雄俊壮美,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石辟邪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仿佛它在控制着这一地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走近这些石兽的时候,在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形象和细部刻画之前,首先获得的是一个形式美的感受,这就是雕塑艺术特别讲究体积意识的原因。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萧景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

7、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石柱于 1957 年由南京市文保会进行了提升维修。石柱通高 6.50 米,径围 2.48 米。柱头为一饰有覆莲纹的圆盖,圆盖之上仁立着一只仰天长啸的小辟邪。小辟邪长 0.84 米,高 0.5l 米。柱身高 4.20 米,雕刻隐陷直刳棱纹 24 道。在柱额的侧面线刻有披衣担肩、赤脚手持莲花的“礼佛童子”图案。柱额之下浮雕有 3 个怒发冲冠、袒胸露腹、类似鬼形的负重力士像,可能与佛教有关。再下面依次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高 0.98 米,上圆下方,上为衔珠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例刻有张口、吐舌的神怪纹饰。整个石柱造型精巧,装饰华美,是驰名中外的雕刻艺术品。柱身

8、上方接近圆盖处,有一长方形柱额,其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 字,字迹清晰,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别有意趣的特殊书体在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仅存两例:一例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东侧石柱;另一例便是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这种特殊的书体,历史上称作“反左书” 。据南朝梁时书法家庾元威在论书里介绍:“反左书者,大同中(534 年-546 年)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余见而达之,于是座上酬答诸君无不识者,遂呼为众中清闲法,今学者稍多,解者益寡。 ”著宝刻丛编的南宋陈思在书小史中注:孔敬通“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风流,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者。又创为左右书,当时座上酬答,无有识

9、者,应元威见而达之,遂呼为众中清闲法” 。庾元威说“反左书”是梁朝大同年间孔敬通始创,然而萧顺之、萧景均葬于大同之前,其神道石柱建立的时间当不会相隔太久,因此, “反左书”始于孔敬通的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是,梁朝初年“反左书”出现,大同年间盛行,其后便销声匿迹,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陈文帝陈茜永宁陵石刻永宁陵全景陈文帝陈茜永宁陵石刻坐落在南京市栖霞镇新合村狮子冲田野中。陈茜(527 年一 566 年),字子华,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陈霸先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之子。史称他“少沉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陈霸先对其颇为器重,称其为“吾家英秀”。陈霸先起兵讨候景时,陈蓓在临安

10、县郭文举家被侯景部下捉住送往建康(今江苏南京),侥幸生还。陈茜在梁本历任吴兴太守、会稽太守,协助陈霸先消灭王僧辩部属。陈霸先称帝后,封为临川王。曾召总揽军政,后奉命驻军皖口。永定三年(559 年)六月,陈霸先死,陈茜进京继承帝位,次年改元天嘉。 陈茜面对政局动荡、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的局面,励精图治,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使政局渐趋平稳;同时轻摇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他还反对奢靡,厉行节约。经过 7 年的统治,陈朝的经济呈现复兴的景象。天康元年(566 年)夏四月,陈茜病逝,年 40 岁。六月,谥日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陈文帝临终前,曾留下遗诏,其中对其陵墓的营造提出“山陵务存俭速”(陈

11、书世祖纪)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只不过是历代帝王标榜节俭的官样文章而已。永宁陵麒麟陈文帝陵前现存石麒麟两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间距 25.84 米。东为双角麒麟,西为独角麒麟,保存完好,是南京地区南朝帝陵前雕刻最精美的一对石麒麟1997 年 10 月 2 日,南京博物院、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专程对西侧独角麒麟进行了重点调查、测量、绘图。独角麒麟身长 3.19 米,高3.02 米,体围 2.83.06 米,腹部最低点与底座距离是 054 米,底座高 0 27 米。昂首挺胸,正视前方。头上独角,角上有 3 个圆柱。双目暴突,宛如圆珠。鼻孔圆深,直径 9.5 厘米,张日含舌

12、,舌不下垂,口腔上下宽度为 34.5 厘米,深度为 45厘米;口腔内的舌头长 12 厘米,下颏须髯分 5 缕飘洒胸前。腹侧双翼,作 7 根翎毛状,好像振翅欲飞。4 腿刚劲有力。左腿前迈,超出胸部水平距离达 28 厘米。左前腿周长 1.28 米,左后腿周长 1.22 米;右前腿周长 1.24 米,有后腿周长 1.20米。5 趾翘起,伊然蓄势待发。左前趾。左后趾宽度与高度均为 42 厘米;有前趾宽 44 厘米,高 36 厘米,有后趾宽 37 厘米,高 34 厘米。尾巴骨节隆起,骨节两侧装饰有对称的卷云纹,显得苍劲有力,肌丰骨健。在独角膜膜的身上还有蕙草一样的浮雕装饰,显得华美艳丽,光彩照人。双角麒

13、麟造型与独角麒麟相似,唯头部置有双角。身长 3.11 米,高 3.00 米,体围 3.00 米。这一对石麒麟造型灵巧凶悍,纹饰绚丽华美,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形神兼备,颇与南齐画家谢赫“六法”之论相合,给人以矫健秀逸的感受,不愧为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作。但从其当年所发挥的作用来看,确实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永宁陵天禄由于陈文帝陵至今仍未得到确认,因此,也有人认为该处石刻的主人不是陈文帝陈茜,而是宋文帝刘义隆,陈文帝陵应是江宁县麒麟门外灵山之南出土一对青瓷莲花尊以及石俑等文物的大墓。附:南朝陵墓雕刻详实资料(南京市栖霞区境内)南京市栖霞区境内的南朝陵墓石刻是全国区县级南朝陵墓石刻保

14、存最多的一地。这些石刻的留存为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区境南朝陵墓石刻,大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动,是中外闻名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萧景墓神道东辟邪石刻造型最为优美,其造型被市政府市徽图案采用,其神道柱是南朝陵墓神道柱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尊。萧秀墓神道石刻三种八件为王侯墓前石刻保存最多的,而萧忄詹墓神碑道文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可识,是南京地区南朝墓文字保存最多的一通墓碑,无论在史论或书法方面均占重要地位。栖霞六朝墓志的出土除其有反映我国文字书法的发展演变外,还补充了文献史料中具体地理位置和地望关系,可知萧融夫妇墓、明昙忄喜墓所在地的张家库附近,南朝时是临沂县侨县所属,萧敷夫妇墓墓志

15、的出土,解开了过去一直存在的“长干里黄鹄山“之迷,而王氏诸墓墓志的出土得知燕子矶人台山(亦称象山)一带在东晋时应属建康县管辖。萧景墓石刻在栖霞区栖霞镇十月村。梁吴平忠侯萧景(477-523) ,字子昭,系梁文帝萧顺之从父弟。天监元年(502)封吴平县侯,十七年(518)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十九年为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普通四年(523)卒于任,是年 47 岁。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萧景墓南向,墓前现存石辟邪,石柱。石辟邪原有两只,西辟邪仅剩残体,原埋塘旁路埂下土中(塘已填为平地),1956 年曾掘出,已风化不能修复,仍埋入原处。现存东辟邪长 3.80 米、宽 1.55 米、高

16、 3.80 米,雄兽,头微南转,向西而立,无角,头鬣峰起,长舌垂胸,舌尖上卷,须下拂,头顶有凹达于背上,胸前长毛卷曲,两翼膊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并回转达于前肢。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美,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该辟邪的腹以下部分原埋在土中,腰部断裂,1956 年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其升高并加以修复。现存神道石柱是南朝石柱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柱为双螭座,表刻怪兽纹饰,横截面呈抹角矩形。柱表下段刻 24 道瓦楞纹,上段刻瓜楞纹。柱额矩形,上刻反书“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楷书。柱额右侧浮雕持花僧像,其干刻绳索及和交龙纹,盘绕柱身。柱顶覆宝莲盖,盖上蹲踞一小辟邪。通体雕刻精细,具有代表性,为研究南朝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1988 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