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图1 .绘图依据严格按照采暖通风绘图规范进行绘图。同时参考国家制图标准规定。2.图纸要求a.数量 :1 号图纸 5 张,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原理图,机房平剖面图,2 张库房的平剖面图,大样图。b.深度:制冷系统原理图要有机房系统,库房系统,调节站系统,水系统,系统的坡度,变径符号等。还要絵出自动控制及保护系统,新风系统,图标,设备及配件表,图例等。3 对图纸的具体要求1.制冷系统原理图用计算机绘制。线条粗细分明,设备线用细实线其它管子用不同的粗细线。要考虑到线条的综合布局,其图例参考冷藏库设计 ,设备的画法要形象化,而且前后不可以有矛盾。2. 机房平剖面图画出主要的建筑轴线,水系统管线,自动化控
2、制元件,新风系统在机房的部分,还要标注明个设备的定位尺寸,也要画出机房的轴流风机。同时标注各房间的房间号。建议:平面图用 1100 的比例,剖面图用 150 的比例。3. 库房平剖面图画出建筑的平剖面图,指北针,地坪标高,库房的送风设备及管道,送风口,保温蝶阀,通向各个冷风机的液体管等。4.大样图制冷系统自行设计的构件,要符合机械制图的要求。在 1 号图上至少画 3 个大样图。可以是轴流风机的安装,空气分离器的安装,调节站的大样等。包括大样的每一条角钢,螺帽等均要求画出。冷藏库制冷工艺安装总说明本说明书是设计文件之一,是制冷工艺对安装工程提出的要求。安装工程除按照施工图施工外,本说明书与施工图
3、具有同样效力。1 氨压缩机1.1 各种氨压缩机的具体安装要求(包括试车及验收要求 ),应该符合现行的关于机械设备安装及验收的国家标准规范,而且应该符合相应产品样本的技术要求。1.2 氨压缩机的基础在捣灌前,必须以基础施工图与实物核对螺孔位置及螺栓长度,初次浇灌的基础高度,比设备的地盘安装标高要求低 20 到 40 毫米,而且要使其表面粗糙,以便使灌浆时可以牢固结合。2 氨压缩机辅助设备2.1 所有辅助设备,压力容器(如冷凝器,油氨分离器,贮液桶,放空气器等)安装前必须检查出厂合格证,如无合格证件或者经运输后发现损伤时,应该进行牢固性和气密性试验,试压条件按照一机部氨压力容器的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
4、。2.2 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铁锈污物,灰尘;容器内应该以 6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单体吹污,直到排净。2.3 设备的基础在捣灌前必须按照实物核对螺孔的预留地位。2.4 设备的安装,除了图纸注明的要求外,一般均要求平直,牢固,准确,接管线正确。氨油分离器等宜震动的地脚螺栓,应该采用双螺帽或者增加弹簧垫圈。2.5 低温容器安装时候应该增设垫木,尽量减少冷桥;垫木应该预先在沥青中煮过,以防腐。3 库房冷却设备(冷风机)3.1 冷风机安装前应该检查工厂产品合格证,如果没有产品合格证,应该进行 6/ 2 表压的气压试验,而且要进行吹污。3.2 冷风机水盘安装时,要注意水盘与排水口的焊接,绝对
5、 不可以渗漏。3.3 排水管口施工时,应严格防止冲霜水和地面水沿下水道渗入地面绝热层。希望施工过程与土建单位密切配合。3.4 冷风机安装必须平直,不得歪斜。3.5 冷风机安装完毕,应该开动机器检查其是否有不正常的震动和风叶擦壳等现象。3.6 开动冲霜水阀,检查配水是否均匀布满,冷风机壳体及挡板有无漏水和漏风现象。并且作全面调整。4 测量仪表4.1 所有测量仪表及元件必须采用氨专用产品;安装前安有关产品样本或者技术文件校核其准确性。4.2 所有仪表均应该安装在照明良好,便于观察,不防碍操作检修的位置;安装在室外的仪表,应该增加保护罩,以防日晒雨淋。5 阀门安装5.1 氨系统用各种阀门(如截止阀,
6、节流阀,止回阀,安全阀,浮球阀,电磁阀,电动阀等)均需用氨专用阀门。5.2 安装前除制作厂铅封的安全阀外,必须将阀门逐个拆卸,清除油污,铁锈。5.3 截止阀,止回阀,电磁阀,电动阀等有阀线的阀门,应该研磨密封线;有垫料的阀门,须检查垫料是否密封良好(必要时须加以更换) 。5.4 阀门清洗后,应该将阀门启闭 4 到 5 次,然后注入煤油,经过 2 小时煤油渗漏方为合格。5.5 浮球阀,电动阀,电磁阀及浮球式液面指示装置等,在安装前单个试验其灵敏度及其密封性。5.6 各种阀门安装必须注意气流的方向,不可以装反,并必须将阀门安装平直,阀门手柄严禁超下。5.7 安全阀安装前应该检查铅封情况和出场合格证
7、,不得随便拆启。如果其规定压力与设计压力不符合,应该按照专业技术规定将阀进行调整。做出调压记录。经主管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行铅封。高压管道及容器上装设的安全阀,其中开启压力为 18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低压管道及容器上装设的安全阀,其中开启压力为 12.5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6 管道安装6.1 氨系统管道一律采用无缝钢管,安装前必须逐一检查管材质量,并且应该将管道里的沙子,铁屑,油污等物清除干净。6.2 氨系统在安装中不可以有上弯或者下弯现象,以免造成气囊或者液囊现象。6.3 凡从压缩机到冷凝器的高压排气管线,当其穿过或者接近燃烧材料构筑物时,不得使其周围净空小于 100 毫米,否则应该以非燃
8、烧材料隔绝。但是为了防止震动,仍应该留 20 到 30 毫米孔隙。6.4 管线的安装应该严格符合要求,并保持下列的倾斜方向和坡度:管道名称 倾斜方向 倾斜度参数值()压缩机到分油器的水平管 向氨油分离器 0.30.5与室外冷凝器相连的排气管 向冷凝器 0.30.5压缩机吸气管的水平段 向氨液分离器或者低压桶 0.10.3冷凝器到贮液桶的水平管 向高压桶 0.10.5调节站到冷风机的水平管 向冷风机 0.10.3冷风机到调压站的水平管 向冷风机 0.10.36.5 法兰连接a。当管道与设备阀门采用法兰连接时,在法兰凹口内必须放厚度为 2 3 的中压石棉板垫圈。b。螺纹连接的密封处理,可以采用聚四
9、氯已烯密封带或者氧化铝和纯甘油填料。6.6 焊接a。氨系统管道的连接一般采用气焊。管道厚度超过 2.5 毫米时,如果电焊质量过关,可以用电焊,选用焊条要与管才相适应。b。管道 3 通连接时,应该将支管沿氨流向弯成弧形。c。管道的焊缝修补不可以超过 2 次,否则需要割去换管重焊。7 系统的试压试漏7.1 系统试压。a. 氨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该以压缩空气进行试压,高压部分用 18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低中压部分用 12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试压开始 6 小时内,气体的压力降不大于 0.3 千克每平方厘米表压,以后 18 小时内压力不在下降为合格。要防止草率行事,严格遵守试压规定。b。氨泵,低压
10、浮球阀及低压浮球式液面指示仪,由于有些制作厂煤油说明试压条件,可以暂不试压。玻璃管液面指示仪必须用 18 千克每平方厘米的高压玻璃管,系统试压须将玻璃管两端阀门关闭,待压力稳定后在逐步打开两端阀门。c。空气试压工作应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空气进入系统前最好经过贮气罐,以减少水汽进入系统。管道的捡漏可以用涂肥皂水方法进行捡漏。d. 如果发现系统有泄漏现象,必须将系统压力降止大气压力后才可以补焊,不可以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补焊。7.2 系统排污a。氨系统排污,应该以不超过 6 千克每平方厘米压缩空气吹污,直到排除气体不带水蒸气,油污,铁屑等杂物为止。 b. 氨系统试压排污完毕,应该将系统中有阀门的
11、阀芯拆卸清洗。7.3 系统试真空a。氨系统排污后,才可以进行抽真空试验。b. 抽真空时,系统中所有阀门都开启(除通大气阀门外) 。c. 抽真空最好分数次进行,以便使系统内压力平衡。d. 当系统内真空度达到 650 毫米汞柱,真空泵关闭阀门,并且保持 12 小时不升高为合格。7.4 系统氨试漏a. 系统经过试压和抽真空合格后才可以用少量氨试漏。b. 氨试漏应该分段,分间进行,以 2 千克每平方厘米氨气试漏,不得向系统灌入大量氨液。c. 氨试漏可以用化学洗剂肥皂水捡漏。d. 捡漏完毕,发现有渗漏时,必须将系统氨抽净并与大气连通后才可以补漏,严禁在系统含氨情况下补焊。8 设备和管道绝热a. 氨系统管
12、道和设备只有在上述试压试漏合格后,在灌注制冷剂以前进行包扎绝热层。b. 机房内在蒸发压力下工作的设备和管道以及其它低温设备及管道均须绝热。c. 冷库内装置在楼梯间,川堂和回笼间的制冷设备和管道,均包隔热层。 、d.氨泵,自动阀门浮球式液位指示仪以及低温氨液,氨气过滤器的法兰处一律不包括绝热层。e.机房内在冷凝压力下工作的设备和管道,一律不绝热。f. 融霜用热氨管不论在何处,均应该包 75 毫米厚的石棉瓦绝热,外裹玻璃布,而且涂热沥青 2 道。9 管道油漆机房,设备间,冷凝器内的管道按照下列规定涂色:排出管红色 中压管粉红色高压液管浅黄色 放油管浅棕色绝热管涂色:回气管淡兰色 供液管米黄色氨压缩
13、机及其辅助设备一般可以涂浅灰色,或者银灰色。10 系统灌氨a. 系统灌氨必须在试压,试漏和绝热工作全部完工后,才准向系统灌氨。严禁在上述工作煤油昨晚之前向系统灌氨。b. 系统灌氨时必须严格遵守灌操作规程进行。c. 系统灌氨时应该分段,分间进行。整个系统不渗漏方可以正式灌氨。11 试运转和验收投产a.系统灌氨后,应该将氨压缩机逐台进行负荷试运转,每台最后一次试运转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每台累计试运转时间不少于 48 小时。当系统负荷试运转正常后,才可提请验收。b. 制冷工艺全部安装竣工,系统负荷试运转正常后,按最新颁布的机械设备安装及验收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并办理正式验收手续。未经验收前,一律不
14、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投产。c. 冷库试车降温必须缓慢的逐渐降温,使建筑物内的水分可以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向外挥发,务必避免温度大幅度下降,防止结构出现裂缝。每昼夜下降不可以超过 5 度,降至库温为 4 度时,由 4 度到-4 度,每天下降不得超过 1.5 度,每班至少开车一次,到-4 度以下时,每天降温不超过 3 度。主要参考文献:1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20012食品工业制冷技术 轻工业出版社3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5冷藏库制冷设计手册 农业出版社6冷藏库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建筑设备安装图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四机部十院编9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颜启森 编10船舶设计使用手册 船舶设计使用手册编写组11制冷技术问答 农业出版社12冷藏库工艺制作安装通用图 上海民用建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