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7470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苏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们爱你啊,中国设计背景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设计理念由“解读祖国”入手,以“读”为经,以 “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

2、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五、学情分析: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3、第一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天安门图片,听大中国 。(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设良好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 )一、激情导入1、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

4、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师的激情导入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 )二、配乐范读1、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2、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景。 )三、学生齐读四、学习第一小节1、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这小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以及读后的感受。3、多媒体演示文中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4、试背第一小节。(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让学生读诗后想象诗中画面,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交流后再看多媒体画面让学

5、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五、学习第二小节1、引读课文2、读了这一小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全班交流。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4、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5、仿照第二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学习诗歌,多媒体演示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再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为仿写打下基础。模仿诗歌进行创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求不高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很乐于创作。 )六、学习第三小节1、齐读。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4、说说

6、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5、仿照第三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交流。(有了前面仿写经历,学生再写时,文思泉涌,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一次领略到中华大地的物产丰富。 )七、学习四六小节1、自由读诗。2、想象画面,小组交流。3、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4、仿照课文,创作小诗。5、全班交流。(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再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四、五、六小节,小组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创作的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渊源流长的五千年的文化。 )八、学习第六小节1、齐读。2、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3、齐背。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九、学习第七小节。1、我们自豪地、骄傲地齐读课文。2、读

7、了这小节,谈谈你的体会。(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深厚,骄傲自豪之情溢与言表,这种情感在齐读中得到共鸣。 )十、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1、听歌曲。2、读歌词。(歌曲欣赏,调节了课堂气氛,爱国之情在歌曲中升华。 )十一、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完成自己课上创作的诗歌。3、我们家乡也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着各种物产,也有着先贤、名人,也有着美丽的风景,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吗?试试看。(让学生写赞美家乡的诗,由仿到创,学生经历了课上的学习,创作诗歌有了一定的经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比较熟悉,因此,能创作出一定质量的诗歌。同时创作诗歌

8、的过程也是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内化的过程。 )2 郑成功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录像片段、课文录音。一、激情导入.1、学生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1624 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二、读书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

9、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2)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A、当学生读到第 3 小节时:a 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b 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c 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B、学生读到第 4 小节时:a 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b 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c 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C、学生读到第 4 小节时:a 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b 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D、当学生读到第 5、6

10、 小节时:a 先介绍战斗的场面。b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过。 (准备讲故事)c 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d 指名学生讲故事。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 。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以读促讲)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a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b 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c 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1、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画面,让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电视剧中心准备拍摄郑成功这部

11、电视剧,假如聘你作为电视剧的导演,你最想拍摄哪一个画面,你又会如何去拍摄呢?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4、台湾的收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台湾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国的败类,像李登辉、陈水扁等却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你们答应吗?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课堂小结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

1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认识 4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 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

13、意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读后交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ng 满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四、分段。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一(1

14、):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五、精读指导。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 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 、“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

15、么悲愤!)朗读这一节。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六、学习生字。老师范写生字。学生钢笔描红。七、作业抄写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教时一、复习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过渡:那“不得不“ 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二、学习第二段。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

16、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 。 (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b.埃斯内尔“紧紧地“ 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 “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 送给肖邦?(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 (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 、“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7、指导

17、学生背诵。 (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8、练背。检查。三、学习第三段。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2.默读第 4 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

18、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背诵第二段第三教时一、复习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3.检查,背诵情况。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二、继续精读第四段1. 学生自由读。出示: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a.理解:弥留之际。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

19、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3. 引读第 6 自然段。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b.比较句子: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 39 岁。当时他才 39 岁。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 6 节。三、总结课文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 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

20、文。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 波兰日夜思念,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4、古诗两首教材解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 “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 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

21、年漂泊“剑南“ 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 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 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幻想,于是诗篇

22、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 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 “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 ,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 “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

23、,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 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 指宋朝的军队。 “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 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 的心愿和未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

24、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这两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欲狂“ “白日放歌“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陆游在示儿中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这两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白如话,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读起来节奏鲜明,声韵铿锵。设计理念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

25、(古诗 )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教学设计流程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知背景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

26、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二、自学古诗,读通顺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

27、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三、深读诗文,悟诗境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再请生评价。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 );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四、拓展延伸,升诗情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

28、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3出示春望 。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一、读通顺、背诵全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 ,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会背

29、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结合注释,默读示儿 ,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示 “,使人知道。也就是 “指示、告示“的意思。 “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祭祀。乃 (n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 “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四、感悟诗情1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五、扩写练习1出示“遗嘱“ 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六、阅读拓展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让学生课外阅读5 负荆请罪教学目标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教学重难点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