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7487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教学反思课题 1 老师你好! 教师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蓄的诗意的基本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体会诗的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的教学是难点。提出了疑问,对此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课上带过了,在课后我浏览了凤凰语文网上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做了解释:是老师,把学生从无知的昨天引向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让学生知道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课题 2.但愿人长久 教师用了三节课时间学完了但愿人长久 ,这是一篇文包诗,宋代大文学家苏

2、轼借月抒怀,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宽慰”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学生通过预习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找到这条线。但是在课堂上对诗文的理解总觉得不够流畅,很多孩子没话说,我想也许苏轼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孩子无法理解。以我从苏轼和弟弟兄弟情深着手分析,把孩子们放到苏轼的回忆中去,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从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个变化。下面的课程顺利多了,只是课堂上的手寥寥无几,在作业中我发现同样的题目,课上没有几个人会举手,但是作业上很多回答并且很精彩。怎样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课题 4.秋天 教师学习秋天 ,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 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 ”?让学生质疑,激发学

3、生探究下文的兴趣 .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收获。我觉得俞教导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特别是三、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课题 6 天安门广场 教师今天这一做法,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

4、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达到每堂课的阅读质与量的结合。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课题 7.徐悲鸿理励志学画 教师预习不是一样形式作业,要抓量的同时要把好质的关.预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应该针对性的布置量力而行的作业.语文的学习要从基础抓起,特别是字词.是重中之重.虽然词语的书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不是难事.然而,词语依然是根据.在预习中把课文读准,读通是最基础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都是从字词入手,然后才是句。课题

5、 8 虎门销烟 教师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 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 l 了更多的关于“ 壮举”的另类思考。课题 10 九寨沟 教师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是主动,我想着应该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吧。处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还是依赖于强烈的形象思维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不强,由于多媒体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课堂

6、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课题 11 田园诗情 教师田园诗情把我们带进了荷兰,一个以风车为标志的国家。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 眼下是秋收秋种的季节,而我们的教室外就是一片田野。学生们学了这一课后,在课后,很多同学都对着窗外,戏称这就是田园诗情,几个人边笑边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改造。我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我明白了学生的笑声。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田野他们看得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美。在感受了荷兰

7、的田园后,孩子们很震撼,怎么会那么美。嬉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希望眼前的家乡也是一片田园诗情。课题 12 桂花雨 教师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淡淡的乡愁伴着那片片飘落的桂花在心头弥漫开来,童年的快乐也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渐渐浮上心头,儿时摇桂花的快乐、母亲洗手敬香的场面、父亲随口拈来的诗歌全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准备上这篇课文时,得知周六有三位特级教师将对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于是暂且搁下,准备多学几招,好与学生一同分享这场又香又甜的桂花雨。三节课各有特色,真不愧是大师水平,可惜自己水平有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了。课堂上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展开教学,学生凭借预习,很快说出了“香喷喷、香气扑

8、鼻、香味迷人、快乐、高兴”的桂花雨。课题 13 开天辟地 教师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很形象。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课题 14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师本节课我从一个“盗” 字入手,说说你对盗的理解以及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呢?孩子们纷纷说盗是偷得意思,在平时这样的行为我们都会对此进行惩罚。一个孩子还没坐

9、下另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说:“ 普罗米修斯他是有原因的,他的行为不该受到惩罚,而且是那么残酷的惩罚。 ”我示意他坐下, “别急,走进课文,我们自然会明白普罗米修斯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小插曲,但是正是这个小插曲不仅很好的导入了课文,并且为精读文章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其他孩子为他们的意见分歧也有了兴趣,所以整堂课大家都很有兴趣。看来一个巧妙的引入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一个好的结尾无疑是对正堂的课的一个提升。课题 14.一路花香 教师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

10、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默读成了一个缺席者,所以我们四备把默读又提了出来,让它回归我们的课堂。课题 16.说勤奋 教师本篇课文时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11、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课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紧扣“苦” 字,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古寺的破败景象;、李时珍亲自尝草药;、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

12、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人物精神的感悟,我还适时创设了写话的情景,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去想象李时珍在寻访草药,编写本草的过程中经历的千辛万苦,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受苦的博大情怀,即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又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中经历了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不足之处教学李时珍品尝药材一段时,对文本的深入不够。 看来还得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充分。课题 18.维生素 c 的故事 教师我们抓住哥伦布情感线索,感受人物心理,探究发现过程。哥伦布的情感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教学中紧扣这条线索,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哥伦布在航海不到一半路程看到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相继病倒时“心情十分沉重 ”。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主动要求留在荒岛,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的矛盾心情。当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接近荒岛时哥伦布心情“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看到他的那些船员劫后余生时的“又惊又喜”。进而引导学生以“重逢” 为题,想象说话。把那些在荒岛上的船员是如何活下来的,说出来。通过他们前后所吃食物的不同探究治愈“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良方,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