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757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0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质量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按照“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安全,强质量,促发展”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产品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围绕质监部门职能,全面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行政执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工作,实现了全市产品质量安全无事故,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跃居全省前列,为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近年,全市制鞋、食品等九个重点产业新增规模企业 269 家,完成产值 1239 亿

2、元,比增 31%。全市现有中国名牌 9 个,新增福建名牌 17 个,达 151 个。其中与质监部门职能关系密切的主要产业基本情况如下:1、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海产品、食品饮料、茶叶、蛋制品、酒制品、米面油食品、蔬菜食品、肉制品以及兴化米粉等名优传统产品。全市现有 178 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规模企业数 121 家,2010 年产值 185 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7 家,省级龙头企业 12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2 家。形成了以“雪津啤酒”、“东南香大米”、“天下农庄大米”等 3 个中国名牌产品和 44 个福建名牌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2、制鞋产业是

3、莆田最大的产业集群,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该产业以来料加工,贴牌为主,主要产品为皮鞋(旅游鞋、运动鞋)、布鞋、塑料鞋、橡胶鞋,70以上产品出口。拥有规模企业数 292 家,近年产值破 300 亿大关,达 319 亿元。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企业有 1 家,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有 16 家。3、工艺产业是我市的另一支柱产业,其中仙游的木雕古典家具行业和金银首饰行业又是该产业的典型代表。以仙游木雕古典家具行业为例,拥有各类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企业 2600 多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该产业拥有规模企业数 245 家,近年产值达 107 亿元。4、电子产业近年发展迅速,产

4、品由低端的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等向中高端的液晶可视电话、传真机、液晶显示屏及其相关配套产品发展。拥有规模企业数 77 家,近年产值达119 亿元。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型消费类和电子元器件,其研发的覆铜板及柔性印刷线路板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5、石化产业其核心企业为佳通轮胎和三江化工,拥有规模企业 102 家,个中国名牌产品,2010 年产值达 90.6 亿元。主要产品为各系列的子午胎和健康漆,其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竞争力较强。6、机械产业已形成以摩托车零配件、金属制品、模具制造为主的多个行业群体。近年产值达 126.7 亿元,拥有规模企业 142 家,闽中电机、协丰模具、闽仙电器、精密铸锻、东亚机械、

5、三源铝材、万鑫金属制品等多家企业是该行业的核心企业。现就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如下:一、2010 年度全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1、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2010 年度国家监督抽查了我市 35 家企业生产的 35 批次产品,合格 35 批次,合格率为 100%。其中抽查加工食品 9 家企业生产的 9 批次产品,合格 9 批次产品,合格率为100%;抽查工业产品 26 家企业生产的 26 批次产品,合格率为 100%。2、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2010 年度省级监督抽查了我市 647 家企业生产的 728 个批次产品,合格 703 批次,合格率为 96.57%。其中监督抽查加工食品 516

6、家企业 597 批次产品,合格 578 批次,合格率为 96.82%,比 2009 年度提升 6.92 个百分点。监督抽查工业产品 131 家企业生产的 131 个批次产品,合格 125 批次,样本合格率为 95.41%。3、产品质量定期抽查情况2010 年度,全市质监系统对农用产品、加工食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等进行定期产品质量监督。全年监督抽查了我市 800 家企业生产的 1233 批次产品,合格1114 批次,合格率为 90.34 %。达到年初制定的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批次合格率不低于 85%的目标要求。4、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分析食品类产品质量状况: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

7、抽查和省级监督抽查的结果看,2010 年,共组织对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糕点、面条、豆腐、涉乳产品、酒类、水果制品、卤肉制品、植物油、腐竹产品、调味品、饮料、糖果制品、粽子、花生油、蜜饯、饮用纯净水等加工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全年共监督抽查加工食品 606 批次,合格 587 批次,合格率为96.86%。从监督抽查检验结果情况看,我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造成产品不合格,从检验结果看,不合格项目集中体现为添加剂使用超范围或超量。特别省级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蜜饯,问题尤为突出,共抽查 34 批次,合格 29 批次,合格率为 85.3%,主要问题全部为滥用食品添加剂。究其不合格

8、的原因,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理解不够,超范围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产品部分项目超标。二是部分企业对原材料进厂把关不严,购进劣质原材料,未进行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从而造成产品不合格。三是部分企业对食品标签、标识、标准没有进行收集或理解,产品标签设计不规范。四是部分企业对生产设备保养或维护不及时,生产车间洁净程度达不到生产要求。五是部分企业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对产品关键指标控制不到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产品不合格。六是部分生产企业(尤其是前店后厂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及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导致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工业产品

9、质量状况: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省级监督抽查的结果看,2010 年,共组织对我市企业生产、销售的鞋服、古典家具、电子产品、石油化工等工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全年共监督抽查 157 批次产品,合格 151 批次,合格率为 96.18%。不合格产品主要为验配眼镜、农资化肥产品质量不合格。从监督抽查检验结果情况看,一是重要支柱产业产品质量总体较好,主要产品合格率均为 100%。制鞋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鞋类产品 69 批次,合格 69 批次,合格率 100%;工艺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木制家具产品 15 批次,合格 15 批次,合格率为 100%。电子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电子计算器、电话机产品 22

10、 批次,合格 22 批次,合格率为 100%。石化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涂料产品监督抽查 4 批次,合格 4 批次,合格率为 100%;汽柴油产品 165 批次,合格 165 批次,合格率 100%。机械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摩托车制动蹄总成产品 4 批次,合格 4 批次,合格率为 100%;共监督抽查了铝合金、不锈钢管产品86 批次,合格 86 批次,合格 100%。二是重要民生产品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农资产品,主要问题是化肥产品,全年共监督抽检肥料 14 批次,其中合格 13 批次,合格率为 92.9%。发现的主要不合格项是氯离子、水分等,其中氯离子不合格属严重不合格,应引起我们重视。从抽查

11、的情况来看,不合格的原因有:有些厂商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不惜偷工减料,使用一些含量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或故意减少高价原材料的用量,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另外一些生产企业检测技术落后、重视产量、轻视质量也是主要原因,尤其有些小型企业,生产设备简陋,缺乏检测设备,技术力量弱,人员素质差,加上监督体系薄弱,管理力度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就没有保证。建材产品,主要问题产品是水泥产品,从对流通领域袋装水泥的质量专项抽查的情况看,共抽查 11 个经销点共计 12 个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 1 批次,不合格 11 批次,合格率仅为 8.3%,不合格的项目是袋装水泥的单袋净含量和 20 袋总量。造成不合格

12、的主要原因:水泥产品品牌较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厂家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采取不法手段,降低产品净含量。三是日用消费品:从对生活用纸和纸制品、密胺餐具、验配眼镜等产品的监督情况来看,除验配眼镜合格率为92.2%,其它均为 100%。从检验结果看,验配眼镜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紫外光透射比、光学中心水平互差、顶焦度偏差等。究其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验配眼镜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制作人员不认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导致加工尺寸偏离;眼镜店负责人对店内所用的产品自检自查不到位,“充片”现象尤为突出,甚至为降低成本,所购进的产品本身就存在不合格现象,以次充好。二、2010 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执法基本情况2010

13、 年度,全市质监系统共执法人员 2693 人次,出动执法车辆 823 辆次,监督检查各类产品生产、销售单位 3569 家次,发现问题 523 个,下发整改意见通知书 186 份,整改率 100%,查获各类问题产品货值 700 万元,向公安机关成功移送 3 起,依法对 8 家违法添加吊白块腐竹生产加工点进行取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市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立案查处 476 起,其中食品质量违法案件 101 起,占 21.2 %;其它工业产品质量违法案件 375 起,占 78.8%,从案件查处的情况看,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具体表现为:1、食品质量违法案件:食品企业不能保持环境

14、条件、卫生条件案件;无证生产食品案件;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案件等。2、产品质量违法案件: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产品案件;伪造条形码生产产品案件;无证生产产品案件;生产不合格产品案件等。3、违法案件涉及的产业及主要问题:制鞋产业的伪造产地、条形码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鞋类产品违法行为;电子产业的伪造或冒用认证等质量标志生产电子计算器等产品违法行为;工艺产业的古典家具及金银首饰产品无标生产行为等。三、2010 年全市产品质量投诉举报情况2010 年我局依托“12365”投诉举报服务平台,成功受理并处理举报批案件 158 起,其中:鞋类案件 45 起,占 28%;食品案

15、件 35 起,占 22%,建材案件 20 起,占 13%;特安案件 14 起,占 8%;计量案件 16 起,占 10%。从投诉举报的情况看,我市鞋类企业伪造产地、条形码及冒用厂名厂址,食品企业无证生产的行为依然存在。四、2010 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主要做法1、抓好落实,全力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全面部署。今年分别在 1 月份、4 月份、8 月份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全市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会议、全市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多次明确政府、企业、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中的责任,有效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二是加强领导。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6、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一线抓的工作格局。三是明确责任。我局主要领导与全市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辖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分解细化任务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四是制订方案。年初制定印发了莆田市质量监督局 2010 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莆田市局食品纠风工作方案、福建省第八届老健会质量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省运会期间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认真安排。五是督促检查。开展巡查回访,落实各项工作。组织县局、分局进行监督、互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2、突出重点,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一是将 20

17、10 年食品监管工作列为2010 年市局的产品重点整治年,从 4 月份起,通过部署发动、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3 个阶段,以推广实施福建省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通用规范(试行)为重点,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法各项制度建设。二是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重点“执法月”活动。采取“逢巡必抽”的方式,加强对辖区内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重点对区域性食品生产专业村、专业区域及长期存在问题的腐竹、粉丝、蜜饯、食用油等地方传统特色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全面监控。此次“执法月”专项执法检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52 人次,检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 242 家,监督抽检 28 个产品 41 批次,立案查处食品案件

18、 51 起,其中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 20 起,无证生产食品案件 17 起,食品企业不能保持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案件 5 起,其它食品案件 9 起,共查处违法货值达 210 万元。三是开展专项治理。今年共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乳 制 品 专 项 清 查 、 腐竹加工企业大检查、花生油质量专项检查、蜜饯产品质量大检查、“地沟油”专项整治、供世博、供省运等食品大检查和细木工板、家用燃气灶具和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三类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重点行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汽车配件产品、水泥产品等专项工作。四是强化整规打假工作。持续推进金质亮剑打假系列行动,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双打”行动,全面加大对

19、食品、安全网、鞋服、汽配等关系民生产品的执法监管力度,积极拓展执法打假新领域,狠抓大案、要案查处。3、完善机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体系。一是健全质量分析制度。抓住民生热点,切实加强对辖区食品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今年以来共向市县(区)两级政府报送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专报件 20 份,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16 批次,为政府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当好参谋。二是完善监管例会制度。实行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月工作例会制度,工作例会每月月初召开一次。三是设立 12365 投诉热线。专门设立了 12365 投诉热线,实行专人负责,全天候 24 小时开通的质量举报投电话,及时受理、处

20、置产品质量举报投诉。4、积极应对,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一 是 开展风险预警。依托莆田市质检所检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市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分析中心的作用,已向政府报送多份有关腐竹质量安全问题报告,对全面加强对米粉、腐竹、食品油等莆田市传统特色食品及高危风险食品的源头质量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成功应对年初食用油产品质量风波,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预防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并先后于 2010 年省运前、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了 2 场大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收

21、到了很好的效果,为确保我市食品及其它产品质量安全尽职尽责。三是强化危机处理能力。2010 年针对我市花生油、古典家具“白边”等突发事件,我局积极应对,在组织应急措施的同时,积极收集、分析事件所及产业的现状、问题以及近年来质监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就下一阶段如何推进问题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形成专报件向政府、省局报告,使突发事件在得到有效防控的同时,化危为机,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报道,为政府针对产业问题,加大投入,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谋献策。5、强化队伍,全面延伸产品质量监管服务触觉。在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全市质监系统克服了人员不足、编制紧张的实际困难,迎难而上,建立一支成熟可靠的市、县(区)两级

22、监管队伍,初步建立了遍及街道、乡镇、园区的安全协管员队伍,在动态监管、协助监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 2010 年在 7 个工业园区设立 7 个基层质监基层工作站,将监管和服务关口前移,使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夯实。目前,我市以市、县二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为主力,以基层工作站、安全协管员为补充的监管队伍初步建立起来,实现了多方联动的监管机制。6、强化支撑,加快技术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置检验装备,增强检验能力。二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增项、做大浆纸、石化、食品、古典家具等产品检验项目和能力。三是督促、指导市质检所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制度建设、

23、队伍建设,全面实行抽样、受理、检验、出证“四分离”,保证检验报告的公正性。五、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010 年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经过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虽然提升较快,实现了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产品质量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资行业的产品质量仍较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弹,增加了监管难度。具体表现为:1、企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普遍不强。企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在主观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从日常监管的情况,特别是去年“执法月”执法检查情

24、况来看,去年“执法月”期间立案查处的 51 起食品案件中,有 17 起案件涉及无证生产,占33.33%,其中饮用水无证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有 20 起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占了39.22%;充分说明了我市食品及其它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仍较薄弱,我市生产企业业主,尤其是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仍然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市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业主素质不高,质量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二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缺失,企业主道德缺失,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三是一些企业尤其是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差,对相关产

25、品标准、生产工艺不熟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进货未按要求进行登记、查验、备案,出厂检验制度未落实等,卫生环境不能得到持续保证;四是无证生产等行为依然存在;五是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力;六是抵触监管的行为仍有存在。2、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仍需加快步伐。我市虽已出台莆田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但产品质量总体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尚未成熟,从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组织制度建设、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为目标。3、

26、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我市的鞋革、服装、电子、食品、机械、工艺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我市工业企业基础弱,底子薄,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一些产业发展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一是企业的计量、标准等基础性工作欠账较多,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未经检定合格或超检定周期等行为在金银首饰、古典家具等工艺产业普遍存在;二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仍较欠缺,争创品牌的自主性和品牌自我保护的意识仍然不高。我市电子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软件业几乎处于空白,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薄弱,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在产品研发方面,能够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研发中心屈指

27、可数,缺乏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不少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仍较多地侧向于家族式管理,对品牌重视程度和开发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三是产业整体实力不强。我市企业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制假产业制售假冒、液化气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安全网等工业产品的无证生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4、技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我市目前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业务主要依托莆田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但随着新产品的研发、产品标准日益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现有的一些检测设备不能满足检验项目要求,检验

28、能力受限,导致部分产品检验项目不全、检验能力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技术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装备投入仍需加强。二是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开始投入建设,但从我市十二五规划中古典家具产业的发展目标看,省级中心的作用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尽快实现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向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的升格,仍需努力。5、部门协同配合整体合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政府统一负责,部门实施监管,企业第一责任”的监管体系需建立健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工业园区负总责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镇、街道(办事处)、产品质量问题集中区具体负责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六、工作对策及建议针对我市目前产品质

29、量安全状况,我局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强化,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一)工作对策1、推进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督促我市食品等产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现“三个转变”。以质量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核心,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为基础,持续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外推型”向“内源型”转变,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二是指导企业建立满足食品及其它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控制和可追溯要求的管理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三是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建立实施关键岗位专人负责制度。四是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管理体系

30、考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的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2、围绕基础性工作推进产品质量提升进程。一是大力实施“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工程。强化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效提高强制检定覆盖率和抽检合格率。加大计量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短斤少两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标准基础建设年”活动。针对珠宝、古典家具等新兴产业以及中、小企业,重点实施技术标准基础工程;针对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及莆田市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和快速成长型工业企业,重点实施技术标准提升工程。三是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根据莆田市产业结构特点,认真制定莆田市名牌产品三年培育发展规划,加大名牌产品培

31、育力度,做好名牌的挖掘、培育、创建和推荐工作。引导辖区名牌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增强名牌争创后劲。四是助推成长型企业发展。积极引导行业中等规模、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企业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带动和技术标准战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质量、计量、标准、特安、检验检测等与质监工作紧密相关的发展难题,有效推动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3、围绕重点问题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执法。以根据近年来全市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重点对问题产品及关键项目的进行专项整治。以黄石腐竹(硼砂、吊白块、二氧化硫)和华亭水果蔬罐头(添加剂、甜味素)、延寿村的蜜饯企业,涵江区的食用油企业

32、,仙游县的饮用酒企业等高危食品及热销产品作为重点,坚决打击取缔无证生产企业,有力整肃生产过程违禁添加行为;以 2010 年被立案查处的违法企业为重点,组织倒查,防止死灰复燃;结合 2010 年省级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继续以关于组织开展重点问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莆质监2010162 号)确定的蜜饯、酱油、糕点、食用植物油等重点产品以及重点项目为整治的重点,扎实推进重点问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以乳制品、含乳食品为生产企业重点,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着重查处无证产品、无证企业、利用标识进行质量欺诈行为及乳制品制造黑窝点。二是开展区域性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围绕质监工作职能,狠抓生产源头治理。

33、突出重点,以我市鞋类、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安全网为重点产品;以产品加工制造集中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多发地,特别是无证生产、产品质量反映较多的地区为重点区域;严格市场准入和证后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重点查处以假充真、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一批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售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形成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压态势。4、广泛营造产品质量安全的浓厚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质监部门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措施和成果,营造企

34、业关注、百姓关心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加强对企业的宣传与培训,普及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守法经营。5、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技改投入。重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石油产品检测方面加大投入,争取我市技术检测机构大部分检测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扩大人才储备。在引进高尖端人才的同时,探索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合办班,按照“定向培养、终身服务”的模式,组织本系统的干部职工参加各类进修、深造。三是加快科研步伐。在抓好检验检测这一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检、学、研”的发展模式,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系,拟订科研课题,提升技术检测水平,扩大技

35、术检测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四是优化服务布局。以浆纸、石油化工为龙头,建材、食品鞋服为支柱,电子电器及机械为基础,珠宝饰品及工艺美术为新增长点,并积极争取开展科技术成果鉴定及政府采购检测服务,争取形成一个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对应的构局。五是增设服务项目。筹建国家贵重金属及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工作建议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也是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各级政府要把食品和产品质量

36、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的考核体系中,建立完善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互配合,企业具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体系建设。建立乡镇、园区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特别要突出乡镇、园区分管领导的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目标责任制。2、加快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加快研究制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息披露、信用惩戒等制度规范。对存在产品质量安全或屡屡违规的企业,在评先评优、企业扩建审批、银行信贷或其他事项予以否决,促进企业重视并自觉落实好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和产品监督检查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正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检验机构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布局,对已建、在建、在批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检验检测装备和研发投入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全面提升我市技术检验检测能力,提高食品和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假期社会调查报告姓名:周 海班级:室内设计(4)班学号:20100609005报告题目: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报告时间:2011 年 8 月指导老师:邱海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