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作者:王虎学好:297020122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改革,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再度走进公众视野。根据有关问题及其成因,各地政府应科学认识布局调整政策,深入调研当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布局调整进程及健全寄宿学校管理制度与后勤配套设施。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辍学率反弹、寄宿制正文: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在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2、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
3、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2002 年和 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自 2001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部分地区,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在调整农
4、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衍生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缺乏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地理交通、农民经济负担等实际情况,也忽略了许多中心学校在财政、教育、师资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集中办学的需求的事实。三、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引发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上学的困难与教育费用的上扬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其家长也陷入困境。最近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其引发的问题是导致当前部分贫困农村
5、、山区儿童辍学流失量增加,农村辍学率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推进,农民对教育付出的成本加大,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辍学率的上升。当前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布局调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新的求学困难,而且还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1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部分地区脱离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快速撤减了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打破了调整前基本每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 24 所初中的格局,不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
6、目将学生集中到乡镇的中心学校,使得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一天往返要步行十里甚至二三十里崎岖的山路到乡镇中心学校上学,就近上学成为奢望。有的孩子才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即使是成人可能都难以承受这样日复一日的路途艰辛,何况这些身体稚弱的中小学生?尤其是让我们感动与担心的是,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不得不每天少睡两个小时,天还没亮就起床,擦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2子女教育费用骤增,农民家庭无力支撑。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有的家长只能让孩子搭车上学并在外解决午餐,这样就不
7、得不额外增加了一笔交通费和午餐费的开支;还有许多家长迫于孩子上学路途太远,只能选择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尽管许多学校都尽量降低学生的住宿费用,但要为每个孩子都添置生活用品,加之伙食费,这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十分困难。此外,上学路途遥远和住宿使得许多农村孩子不能再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因此,不少地方在大量撤减中小学后,父母纷纷反映子女教育费用骤增,家庭经济、生活负担加重。3农村寄宿学校卫生方面凸现许多困难,严重影了响学生身心健康。调整后尽管许多地方都要求当地乡镇中心学校提供寄宿服务,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
8、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校受资金限制无力配备食堂、厕所等基本设施。由于没有食堂,学生只有在学校附近简陋的饮食摊上吃饭,或从家里把一周口粮都带上,在教室外蒸饭吃,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忍饥挨饿,而天天带饭的孩子有时夏天吃馊饭,冬天常常吃冷饭;一些宿舍附近没有厕所和洗澡间,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洗澡,甚至连晚上上厕所都要跑步去,致使有的学生为少上厕所干脆下午就不喝水,尽量吃水份少的食物。4.寄宿学生每周回家的交通安全也存在相当的隐患。有些学校虽有校车接送
9、,但车辆并不规范,只是安全系数不高的农用三轮车或小四轮车,而且经常超载,有时一车载满 20多个孩子;有的学校连三轮车也无法提供,只能将同路的学生编成队,让高年级学生带着低年级的,或者由教师护送或直接要求家长接送;有的地方即使能通车,但不少孩子为节省费用,还是选择步行回家。5.学生寄宿特别是低龄学生的寄宿管理问题突出。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寄宿,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低年级八九岁的寄宿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非常不适;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情感、心理上易出现多种问题。然而,目前多数中心学校的寄宿管理尤其是对低龄学生的生活管理
10、与引导难以到位,甚至连相关教师都无法配备,寄宿管理困难突出,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恋父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而厌学。6中心学校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意是通过合理合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当地情况,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负担沉重,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7一些地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感情受到伤害,产生社会稳定隐患。目前,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农村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
11、农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负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怀疑,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学校读书?尤其是部分地区盲目追求急速撤减,撤并后的中心小学校舍、师资和教学质量与一些较好的村乡办学校差异并不大,农民看不到撤并的优势,更是对布局调整工作产生不满,导致当地干群关系紧张。四、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面对当前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优化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政策本身及其出发点毋庸置疑是好的,但是为什么就是这样
12、一个原本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在部分地区推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如此严重的负面问题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执行与落实的失当。1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模糊、片面、简单化。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全面地分析和
13、理解调整工作,将“调整”简单化地理解为就是“撤并”和“减缩”农村中小学,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错误地等同于在一定年限内撤减一大批农村中小学,因而导致布局调整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2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村中小学调整视为“政绩工程”,一味追求撤并的数量与速度。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一方面急速地大规模撤减农村中小学,以“提前”、“超额”、“提速”完成布局调整为口号和目标;另一方面又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农村实际。3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缺乏调研与了解。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我们广大的边远农村和中西部地
14、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许多村庄和人口散布在丘陵和崇山峻岭之中,因此,布局调整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当地农村社会、地理、经济、教育等实际的深入调研,调整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地方一味强调撤减,严重忽略了边远地区人口密度小、地势复杂等客观因素,致使许多偏远农村、山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极为不便。有的地方大力兴办寄宿学校,致力于使所有学生从小学阶段就统一寄宿学习,但却缺乏对乡镇财政力量、农民实际经济承受力及儿童低龄寄宿自理能力等的深入认识,从而导致部分寄宿学校的存在只有学生宿舍,没有食堂、澡堂和厕所,也缺乏教师宿舍的问题。并且农民子女教育费用高涨,
15、许多家庭无力承受。这些都势必加重农村学生及其家庭的求学困难,加剧了学生辍学。五、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中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决不等同于“撤并”或“收缩”,而是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组织专项调查小组,深入地调研本地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地理等客观实际合理
16、地规划调整工作。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区域内部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差异较大的特点,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谨慎推广的做法,充分考虑本地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4 .寄宿学校各种后勤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落实。应充分重视撤点并校后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与管理,对一些已经合并或计划合并的寄宿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落实学生吃、住等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从最基本的改水、建厕、建食堂和澡堂等工作做起,完善学
17、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最基本生活。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首先,应在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前,充分考虑和深入调研当地的地理情况、受教育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学校的服务半径,在一些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偏僻又无法解决校车接送问题的农村地区,应暂缓集中办学,适当保留一些村办中小学和分散办学点;其次,在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乡、镇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政府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总之,我们应尽一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实施是有益于民的政策。参考文献: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3教育部2004 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4. 财政部.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