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山村委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计划凤山村官李楠一、村落基本概况:凤山村委会隶属石屏县宝秀镇,地处宝秀镇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 4 公里,到镇中心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 14 公里。东邻宝秀,南邻许刘营,西邻茴水,北邻杨新寨。辖凤山、金鸡冲等 5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850 户,有乡村人口 2551人,其中农业人口 2471 人,劳动力 1551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971 人。全村国土面积 6.57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1706 米,年平均气温 18,年降水量 943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 1807 亩,人均耕地 0.74 亩,林地 3742.8亩。今
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649.4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5 元。本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凤山村建有党支部 1 个,下设 4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 86 人,少数民族党员 17 人,其中男党员 60 人、女党员 26 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村委委员等组成,下设凤山、金鸡冲等 5 个村民小组。 凤山村委会经济发展现状二、村民基本情况:凤山村村民住房主要有三种:两层的新式小楼房、老式的古青砖楼和一般的木质、土著结构的平房。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30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5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785 户仍居住于土房。本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
3、灯,全村有 498 户通自来水,有 352 户饮用井水。有 850 户通电,有580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80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68.23% 和68.23%)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510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0 户(分别占总数的 60%和 35.29%) 。本村到镇中心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 28 辆,农用车 3 辆,拖摩托车 116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473亩,有效灌溉率为 81.5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08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8 亩。 三、凤山村农
4、村经济发展的概况: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农村面貌发生了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农民来说,起作用也异常的强大,从很多方面改变了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 ,农产品供给极大的丰富起来。第二农民比较快的富裕起来。凤山村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649.36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204.43 万元,占总收入的 31.48;畜牧业收入 99 万元,占总收入的 15.2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3920 头,肉牛 67 头, ) ;渔业收入 22.76 万元,占总收入的 3.5;林业收入 8.6 万元,占总收入的 1.32;第二、三产业收入 213.17 万元,占总收入的 32.82;工
5、资性收入 101.5 万元,占总收入的 15.63。农民人均纯收入 1525 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90.7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87 人(占劳动力的 12.05%) ,在省内务工 187 人。本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县内。今年全村种植业销售总收入120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18.47。本村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做大做强凤山紫米品牌。四、凤山村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计划 未来发展本村经济必须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及布局更加合理,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使年收
6、入突破 100 万元的农户达 3 户以上,年收入介于 10 万元至100 万元之间的农户达 25 户以上,全村基本消除年收入低于 1 万元的家庭。(一)围绕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实施产业调整保障农民增收、劳务输出助推农民增收、产业项目拉动农民增收为重点,科学编制规划、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切实提高群众收入。(二)突出两个重点。两个重点即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产业培植这两个重点。突出两重点我们要做到下面几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有
7、利时机,把农田水利作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骨干水源、小型水利、城乡饮水、除险加固、生态保护、堤防治理”六大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群众有洁净的饮用水和充足的生产用水。二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建设,逐步形成垃圾、污水、柴草、废旧建筑物清理的长效机制,在保护好村域内原有树木的同时,对村内及屋旁空地进行统一绿化
8、,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天然林防护体系,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培植龙头产业。一要壮大龙头产业。坚持把培植龙头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按照“培植一个龙头、带动一项产业、打造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围绕粮食、经济林果、大棚蔬菜等支柱产业,采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集资入股等方式,积极争取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二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建立“党组织+各类代表+中心户+合心组” 、 “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乡村流通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村商品生产组
9、织化程度低、市场导向能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及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三)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春生产:“十二五”期间,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目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保证现有农业项目稳步推进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开拓农业生产新局面,一是要争取立项建设紫米种植示范基地,预计种植面积 300 亩;二是新建稳产田建设项目,并实施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农艺措施建设及科技培训;三是争取立项开展农村卫生村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村镇生态农业建设,合理的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10、防止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平衡。、水产:加快发展高速、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在稳步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渔业扶持政策,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全面实施水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推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渔民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渔业在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渔民在做强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大胆引进河蟹、青虾、黑鱼、黄鳝等特色养殖,引导我村渔业经济走向法制化、标准化、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轨道。到 2015 年,全村稻田养殖面积力争达到 900 亩,精养鱼池 180 亩。 、畜牧:继续完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全力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 DLY 和 PIC 等良种公猪,推广二元杂交母猪,提高优质三元杂交猪的比重。加快建设母猪扩繁场,生产优质仔猪,满足市场需要。积极引进良种肉鹅,加快种鹅场基地配套建设,保证优质仔鹅的供给,发展优质肉鹅。积极引进良种肉鸡,加快林下生态鸡养殖,发展优质
12、肉鸡。大力推进我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土地: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理,按规划用地,严把征地和农用地转用审批关,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我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认真做好我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四)大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要坚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产业。重点培育扶持绿色食品、大棚蔬菜、生态养殖场等骨干龙头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要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民致富奔小康争创科技示范户”活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年”活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
13、保全村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 3 个以上。(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加快发展运销、包装、储藏等产业,就地消化部分剩余劳动力。 (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综合治理、堤防汛段扩容加固、人畜饮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多渠道投资。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改制,促进水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优化水资
14、源配置。 (七)未来我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棚蔬菜的种植初显效益,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积极性,但缺乏种植技术,另外资金投入也大,制约了大棚蔬菜的发展,因此急需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培训以及低息贷款的帮助。、坝塘、水沟等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村委会已无资金修缮,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用水的供给,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立项,帮助解决。五、本村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理念,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公共设施普及化、制度科学化为抓手,以建
15、立健全增加投入、拓宽增收渠道和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快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格局,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健康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按照各组农业经济基础和发展状况,转变增长方式,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保护生态,综合开发。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力推进。服从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成为“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的主力军。坚持户为基础,强化服务,龙头带动。围绕增收目标和产业布局,分户制定增收方案,因户施策,做到规划落实到户、项目定点到户、工作指导到户。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围绕“四种两养”抓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根据区域特点,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烟则烟,宜畜则畜,宜渔则渔,突出一村(村委会)一业,一组(村小组)一品。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示范户、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片建设,做到抓有典范、学有样板,通过示范建设带动全村万元增收行动工程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