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之管见江苏省建湖县宝塔中学 殷日红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的改革,那种标出知识点死记硬背的方法显得陈旧迂腐,再说现在的课堂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2、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就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我国古代早有关于问题教学的论述,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等。国外也早有问题教学的若干模式,如杜威的“疑难的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所谓问题教学,笔者以为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
3、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总之,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是一种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得以实现,促使整个课堂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前进,在问题中结束,由问题走向新起点。二、实施问题教学的优势1.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和学生整天打交道的老师都清楚,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
4、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生疑”不但是学生产生学习的诱因,而且还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就会在相同时间内产生不同效果。例如在讲解“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空气在我们人体中运动后出来的成分和原来成分有什么不同?如何运用教材中提供的 信息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从而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问题是学习的载体现代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
5、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2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是学习的工具,是学习的载体,应当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中,老师出示一瓶无色透明的水样给学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瓶水是纯净物吗?里面会不会有其他物质,如何检验,这样的问题可以贯穿课堂的始终,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探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3.问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教学论认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问题
6、,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是创造性学习、创新思维的源泉。如果没有对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产生“为什么”,就不可能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因为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更可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武器。三、实施问题教学的方法和要求1.问题设置的原则实施问题教学必须注意问题的四大特性
7、:一是问题性,就是所提问题必须经过思考、论证才能回答;二是障碍性,就是所提问题能够形成思维阻碍,引起焦虑情绪,产生求知欲望;三是探索性,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探索的冲动;四是可接受性,就是问题或情景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满足他们的需求。(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问题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
8、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原则要求在提问时应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特别是信口提问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从学生角度来说,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学中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设计,关键在于是否启动了学生心理上新的需求,是否指向了学生的潜在水平到现实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在学习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需要来进行,设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求应有所不同。(2)启发性原则。问题设置重要的是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探究
9、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3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置开发性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开发性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表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3)效
10、益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受到学校教育严格的限制。首先,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其次,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一堂课仅短短的 45 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如在讲燃烧和灭火的时候,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灭火?很轻松愉快的解决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使课
11、堂真正发挥作用。在提问过程中,要杜绝那些只看重形式,而忽视效果的“热闹课堂”。(4)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密切相关。实践表明:问题越简单,学生的兴趣越低,问题太难,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索后能够回答,问题的的答案不能是简单的“是”或“不是”,要在为什么上动脑筋,但不能好高骛远,要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问题的前置和后置心理学家罗斯科夫和柏克对阅读时问题前置、问题后置和无问题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测量,他们的结论是三者的效果并不一致:
12、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时,学生有意学习的成绩,不论是即时成绩或延后成绩,均优于无问题的单纯阅读; 前置式问题教学法。由教师概括提炼每一章节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先指导学生认真通读粗读学习的内容,同时要设计好问题,导入新课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由教师精炼问题,组织大家讨论,也可以由教师在备课中形成问题,在课堂上引
13、导学生讨论,讨论可分小组形式或自主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走向后台,真正起到组织、点拨作用。问题的设计既考虑本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又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交叉联系,使学生对某项知识点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就上述两种方法而言,前置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局限在与问题密切有关的内容上,因此在偶然学习(检测与所提问题无关的内容)方面,问题后置的成绩显著高于问题前置。问题前置使学习者的注意只局限在与问题直接有关的内容上,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束缚。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甚至在一些大家认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中也是如此,不管是早些年风靡全国的“洋思的先学后教”,还是如今很红火的“杜朗口的自主探
14、究”,总是把问题前置。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有不可预测性,这对调动学习兴趣,提高能力都优于问题前置。4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都有优缺点,问题前置明显带有教师的主观意图,相对容易把握;问题后置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更高,比问题前置在时间方面更难控制。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前置还是问题后置必须因“课”制宜。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和学生,设计出优质的问题,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着重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实施问题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