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校百年校庆大会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讲话各位领导和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南京大学迎来了建校 100 周年,我 谨代表北京大学与各兄弟院校,向南京大学全体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南京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 钟灵毓秀。南京大学勃兴于此,融汇古都气韵,更显地灵人杰。作为中国高校之东南重镇,建校 100 年间,南京大学以科学与人文并 举而闻名于世,传承“ 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治学传统,弘扬“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的学术气象与人格风范,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投身时代与社会变革,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南京大学锐意进取,励精 图治,逐步突破文理型综合
2、大学的框架,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 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办学质量和效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声望卓著,成就斐然。南京大学的经验和特色对兄弟院校、对北京大学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先后创建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虽然地域不同,却都是在图强思变中应运而生,在精神传统中都蕴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北大、南大遥相呼应,往来频繁,互通有无,密切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存亡绝续之机,两校曾相互声援,共赴国 难;在思想解放的洪流
3、中,两校各领风骚,执着求真,北大掀起新文化运动 之巨浪,南大则绽响“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第一声春雷;在科教兴国的春天里,两校共同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发出的“ 为了 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 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先后启动“985 工程”,描绘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当今社会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知 识创新的意义与价值已经把高等学校推上了引领社会进步的前沿。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面对机遇与挑战,我 们要坚持不懈地以江泽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新
4、教育 观念,加强国际交流,扎实工作,与时俱进,逐步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努力摘取世界一流大学的桂冠。北大、南大同属综合性大学, 办学思想、学科门类多有相似之处,为两校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祝愿两校在未来的征途上,加强协作,携手并 进,发扬百年传统,再铸世纪辉煌,和各兄弟院校一起, 为国家经济 、科技、文化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在 21 世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北大 110 年校庆 校长许智宏发表讲话2008 年 5 月 4 日上午,北京大学在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建校 110 周年暨实施“985 工程”十周年庆祝大会。以下为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校
5、庆讲话实录: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建校 110 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 110 周年。就在昨天,胡锦涛总书记来校视察期间,和 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一同回 顾了北大 110年光荣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从 1898 年至今的 110 年,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898 年的中国, “瓜分大祸,迫在眉睫”,而 2008 年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努力,国力日盛。我 们将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 华民族的伟大
6、复兴已是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在这 110 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 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 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 “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 审治乱、 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 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
7、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回顾这 110 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第一是“ 五四” 前后。1916 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 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 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第二是西南联大时期。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 联大师生以“ 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峥嵘
8、岁月,锻造了北大追求一流的坚强意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北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梦想始终不渝。第三是 1952 年院系调整,一大批学术巨擘汇聚于此,北大成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第四个时期,就是百年校庆以来的这十年。江 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 为了 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 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北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天,既是北大建校 110 周年的纪念日,也是
9、国家实施一流大学计划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回顾这十年北大所走过的道路,必将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去的十年,是北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中,我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继承和发扬重视基础、尊重选择的育人特色, 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的本科教育“十六字 ”改革方针,启动“元培计划” ,成立“元培学院 ”; 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和培养模式,推行新的培养机制和导师遴选机制;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10、未来的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十年中,北大共培养了近三万名本科毕业生,两万名硕士毕业生,近 8000 名博士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了施永辉、许昱华、蒙 晓燕等一大批学业出众、素 质全面、品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北大学子。大学的基础在大师,十年来,北大立足于人才强校,始 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1998 年,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不足 30 位,长江学者计划刚刚启动,现在,我校的两院院士达到 59 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22 人,长江学者 105 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8 人,形成了
11、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师群体。更可贵的是,涌 现出了王选、孟二冬等一大批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的优秀教师代表。过去十年,是北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同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十年。十年 间,北大的基础学科实力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 应用学科快速发展,科研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1999 年至今,北大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 进步奖和发明奖 43 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 项,共有 16 项科技成果入选年度“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目前,我校共有 38 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在去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我校 18个一级学科,87 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自
12、 2002 年以来,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除军事学外的全部 80 个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我校共有 33 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 11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 5 名的一级学科共 29 个,名列所有参评单位之首。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 10 年论文引用数据,北大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 动植物学、地球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11 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 1%。一个门类相对齐全且特点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了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和平
13、台的建设,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北大在前沿学术领域的重要增长点,理论生物学中心、 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等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和“863”重大研究项目。先进技术研究院、工学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等也分别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全校科研经费从 1999 年的 1.64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8.57 亿元,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两倍,达到 17.8 亿元。我校发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推动原始创新,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北大有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实现了产业化,获批准专利数从 1999
14、年的 5 项增加到 2007 年的 130 项。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行,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十年。北大历来是思想文化的重镇,最近十年来,北大秉承“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精品意识和创新思想,自 觉 地承担起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我们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例如,由袁行霈教授主编、36 位著名人文学者集体 编撰,历经 7 年而成的煌煌巨著中华文明史,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由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将与 大藏经、 道藏鼎足而立,对总结和传承儒家
15、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最近的十年,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十年。北大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西方文明交汇互动的重要场所。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广泛地 译介西学、博采众长,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致力于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 2004 年以来,北大每年与北京市和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一届“北京论坛” ,以 “文明的和 谐与共同繁荣” 为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和响应。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行,加强社会服务的十年。十年来,我校 坚持“以服务为 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
16、会服务主战场。以医疗服务为例,北大在京各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过 600 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 15 万人次,为首都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我校已与 13 个省(市、自治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合作创办了首都发展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使我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 展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 产生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理论
17、成果,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老师们,同学们:回顾过去十年的建设成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蔡元培时代对北大发展的种种规划和对一流大学的向往。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曾提到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当时德国的大学,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条件支持北大发展。为此,蔡校长曾痛心地说:如果我们能急起直追, “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惜我国百事停滞不进,未能有此好现象耳”。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么幸运!我们有幸分享了 30 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家长达十年的专项支持, 这正是蔡校长当年所梦寐以求的!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
18、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 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 “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 时制定和修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
19、拓创新。在 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构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以“陶铸群材、 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 为己任,坚持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与北大教育实践相结合、北大的历史传统与新时期国家发展需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第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 动摇
20、大学精神的基础,必 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 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北大建校 110 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 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首十年,北大得到了建校以来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了最快最平稳的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到下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北大的整体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北大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
21、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在座的有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像我一样,已经白发苍苍,但我相信大家对母校的爱一样深沉。正是我们的校友在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北大才得享今天的国际声誉。今天是北大的校庆日,同时还是五四青年节。今天是属于全体青年人的节日。在 这里,我想再对北大的同学们讲几句话。四十九年前,我考取北大,当时我的校长是马寅初先生,马校长在谈到北大精神时曾说:“所谓北大主 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 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每当回想这段话,我们这一代北
22、大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今,我 们已经年过花甲,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与共和国一起,分享喜悦也 经历磨难,我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母校。同学们,你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正在 亲身经历着中国自 1840 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持 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和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也是世界 现代化进程中的奇迹。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你们在这样的时代,有幸求学于北大,接受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诚地希望,同学 们能永远牢记马寅初老校长的话, 坚定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放下一己之私利,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勤于思考,脚踏 实地,奋发图强。你们一定能够作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我们伟大的母校,也必将实现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