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运动处方.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8198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运动处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骨科运动处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骨科运动处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骨科运动处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骨科运动处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骨科康复运动处方,内医二附院康复科马逍悦,目录,一 引言 1运动处方的起源二 概述 2.1运动处方定义与生理意义2.2分类与应用2.3制定运动处方步骤2.4运动处方内容三 骨科康复中的运动处方 3.1骨科康复运动处方风险评估 3.2骨科康复力量运动处方的制定3.3实例,四 附录 1 体适能2 RPE的内容3 骨折的AO原则,04,全面发展、体能测试,80年代,心血管康复、个体化,70年代,运动处方概念被提出,1950,一 引言,与运动康复相结合开始成为非药物手段干预疾病,90年代,进入本世纪以后,运动处方和机能评定的研究得到了全面提高,开始出现非随机对照试验和 RCT,一些先进的测试手段和分

2、析方法开始应用于机能评定和运动处方的实施。 随着运动康复疗法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运动处方和机能评定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不管是用于健身的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还是康复疗法的运动处方(rehabilitation prescription),都是一种个体化、针对性强的运动程序,是联系医师实施运动康复疗法与受益个体的纽带和桥梁,并且常辅以其它治疗方法,如药物、营养、心理或物理、化学疗法。它与药物处方一样,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二 运动处方概述,2.1定义: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

3、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定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生理意义:作为一种具有健康促进效应的生理性应激,能促使身体功能与形态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1,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2,全身耐力处方,1,力量运动处方,2,2.2运动处方的分类,柔韧性运动处方,3,根据处方对象,根据处方锻炼作用,2.3运动处方实施步

4、骤,制定运动处方一般应按照以下实施原则逐步执行(一)全面了解处方对象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方式:临床医学检查、运动前筛查内容:身体发育、疾病史、目前伤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近期身体健康检查结果、运动史、近期锻炼情况目的:风险评估、确定运动处方目的、确定运动功能评定方案(二)确定运动处方目的 1.治疗or预防;2.设定哪一类运动处方?(三)进行相应的运动功能评定 功能性运动测试是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重点检查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例如下肢功能评定、膝关节功能评分等),(四)制定运动处方 分析功能评定结果,考虑处方对象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锻炼基础、客观条件等安排锻炼内容。(五)指导与执行在按照处方开始

5、锻炼之前,应帮助处方对象了解处方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对如何执行处方提出要求。进行慢性疾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按照处方锻炼时应在指导人员监督下进行,并根据每次锻炼后的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处方。(六)监督运动处方执行情况 (七)定期调整运动处方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一般在68周取得明显效果。此时需要再次进行功能评定,检查锻炼效果,调整运动处方,以进一步提高锻炼效果。,目标,1,锻炼内容,2,负荷量/运动量,3,注意事项,4,2.4运动处方的内容,2.4.1目标近期目标-具体目标远期目标-生活状态2.4.2锻炼内容心肺耐力-有氧训练肢体功能-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医疗体操、功能练习、水中运动偏瘫、截瘫、脑瘫-

6、按神经发育原则采用的治疗方法、肢体代偿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训练,2.4.3运动量耐力处方负荷量=周期运动强度(功率)x持续时间x运动频度力量处方或柔韧性处方负荷量=负荷(抗阻)强度x重复次数x完成组数x运动频度,并与完成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相关关于运动频度,研究表明,1 周运动 1 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 13 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 周运动 2 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 周运动 3 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 周运动 45 次,效果更加明显。2.4.4注意事项如锻炼时心率不超过靶心率、进行力量练习时规范动作预防意外,三 骨科康复中的运动处方,3.1骨科

7、康复运动处方风险评估(危险分层-选择何种运动形式),风险评估-目标-运动测试(专科)-制定-执行-监督-调整,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根据安全评定确定运动形式对内固定牢固的骨折。总分100分。71-100分运动较为安全;41-70分运动康复应慎重;0-40分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早期等张收缩。,功能锻炼的时期划分按照骨折愈合/软组织愈合的时期,确保功能锻炼的手段、负荷、强度适合患者的功能发展,并适应其生理恢复速度。,3.2骨科康复力量运动处方的制定,3.2.1目标 例 :力量运动处方锻炼目标的确定,3.2.2锻炼内容 1临床检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动作范围和动作形式2通过运动功能评定确定需要发展的

8、肢体功能、力量、柔韧度 3类型:单关节、多关节、混合(为避免肌肉发展不平衡,应同时锻炼相对的肌群),3.2.3运动量 运动强度原则上要达到或超过病员习惯运动的强度,否则难以增强和维持体能、关节运动幅度和肌力。加拿大运动医师建议一般人的运动强度在 60% 70% VO2max。并要制定运动强度的上限和下限,比如 60% 80% VO2max,其下限是 60% VO2max,上限是 80% VO2ma。下限是激发运动者增加体能功能贮备的最低运动强度,上限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限度。 处方负荷量=负荷(抗阻)强度x持续时间(1个动作)x重复次数x完成组数x运动频度,并与组间休息时间(负)相关 发展肌适能,

9、关于运动量的确定有以下建议(ACSM)频度对无运动习惯或中轻体力患者,建议每个大肌群进行23次/周 ,且同一肌群间隔48H的练习2.重复次数和组数可采用同一动作,也可动员同一肌群的不同动作如,上肢可进行 4组卧推/站位推墙或2组卧推/站位推墙+2组肘屈伸,目的提高依从性和预防中枢性疲劳,且不同体位动员肌群和参与完成动作维持姿势的肌肉有所差异,有利于力量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脊髓损伤病人,可动员的肌肉少,肌肉疲劳产生于中枢疲劳之前,多种模式的训练有助于延长可训练的时间。3发展不同类型的肌肉适能在影响肌肉适能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负荷强度是影响锻炼效果的关键,4标准化书写要点使用器械 :定量负荷、渐变负荷

10、、自体体重练习种类 :等长、等张、等速 ;开闭链;助力、阻力采用体位固定端 如肱二头肌屈肘训练时固定上臂,以防止肩带肌群和躯干肌群参与负荷部位 :力臂不同,效果不同(6)动作起点、运动方向、动作终点:起始姿势相同,运动方向不同,锻炼的肌群不同。动作终点不同,关节活动幅度不同,肌肉力量只在关节活动的幅度内增长,各项肌力练习法,若身体素质差,则重复次数和组数减少。负荷量 50%1-RM ,RPE 56分,4.负荷强度的确定 (一) 动力性力量 目的为增加肌肉体积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从而适应正常生活 负荷单位:千克/磅 1)确定负荷强度:RM(repetition maximum)可重复某

11、一次数的最大重量 1- RM :只能重复1次的最大重量 ;10-RM:能够重复10次的最大负荷重量同样采用10-RM,不同对象所应使用的具体千克数不同。采用不同的RM, 锻练效果不同。制定处方时,确定采取RM的数值后,需通过实际测定找出处方对象应使用的重量。具体操作方法有:1.通过反复(4)测试,确定1-RM的重量,再乘以相应的百分数 2.反复试验,直接找出相应重量 3.借助运动处方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即确定练习内容后,按照动作要点随意取一个重量(要求能持续完成次数在315次之间)测一组能完成的最多的次数。将结果输入后,即可按年龄段得到锻炼时应当采取的适宜重量。锻炼过程中,随着肌肉力量的提高,应

12、及时调整负荷强度,以保证肌力不断增长,1-RM与X-RM的关系,2)持续时间:代表运动速度。肌肉向心收缩运动速度越大,最大负荷越小。故一定要在相对固定的速度下,测定10-RM的重量。力量耐力运动处方中一般完成一次动作时间为46s,举起时12s,放下时24s.(放慢时肌肉进行小负荷的离心收缩)3)重复次数:取决于RM数值。执行处方时,如最后一组能达到13次则及时调整。4)完成组数:35组。随着肌肉力量的提高最好提高负荷而非组数。5)组间休息:肌肉耐力-1min(使疲劳累积,获得超量恢复) 肌肉力量-15min(充分休息,全力完成)6)运动频率:按力量处方锻炼后,达到超量恢复需4872h.锻炼频率

13、为每周34次,或隔日一次。隔日一次的原则针对某一肌群,各肌群交替训练则每日训练是允许的。(二)静力性力量负荷强度:重量应达到锻炼者尽最大努力只能坚持10s。且为提高PROM的力量,应在每个30度角分别练习并分别确定该角度的负荷。持续时间:510s偏重发展力量,1030s偏重发展力量耐力重复次数:35次完成组数:12组(2组则与动力性练习穿插练习)次间隔:间隔时间为锻炼时间的两倍运动频率:同动力性练习,运动量的确定原则(对比),3.2.4注意事项,1.肌肉力量没有提高:运动量过大疲劳累积,或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效刺激。2.局部反应(水肿、关节积液、皮温升高说明局部有炎症) 肿胀:过度康复训练的指征

14、。对于伤后的关节,在进行功能训练时应没有或发生很小的肿胀。 若肿胀出现,应强化不会增加肿胀的活动,如高频电,持续或间断加压,冷敷3疼痛:康复过程中,疼痛可确定某一动作是否过度。在康复锻炼计划中,患者应经历由微痛到无痛的过程。如果任何康复活动都会引起疼痛,那么应该终止相应的动作。因为肌肉抑制反射,所以疼痛对于康复训练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疼痛持续且到次日没有缓解则应及时停止相应活动并及时调整运动处方。4延迟性肌肉酸痛:锻炼初期和加大负荷后易出现。注意与肌肉拉伤的区别。,3.3 案例,股四头肌力量练习 股四头肌静力性力量练习屈髋伸膝位,负荷量为10s,3次x2组2 髂腰肌动力性力量练习 悬吊下直腿抬

15、高,练习核心肌群稳定性并动员股四头肌 因自身力量弱,多肌群练习时未加额外负荷,10次x3组,组间休息1min(为什么两个动作都只设计3组 ?因为属同一肌群,会产生疲劳。3.2.3),2.站立与重心转移练习左右重心转移、前后重心转移;对镜站立调整骨盆侧倾负荷量:自感疲劳度56分,3.提踵练习尽量快速起落,5次x5组,组间休息4min,现可达到无痛PROM105 AROM95,且肿胀发热缓解。开始调整运动处方 1设计增加AROM的力量练习2设计股四头肌动力性运动处方,调整股四头肌椅负荷臂与压力臂为90度,使其完成PROM(无痛)全范围内(100度)力量练习 65% 1-RM(确定方法:按比例取下秤

16、砣) ,12次X2组,组间休息1min (同时发展力量与耐力。未设置为力量的负荷因患者就医需走长路),4股后侧肌群的力量练习10次x5组 ,组间休息3min (力量练习中稍低的负荷)但并非是全范围的屈曲力量练习,因站立位或坐位自身无法达到最大活动度,可以侧卧位练习。考虑到不予骨化关节过多刺激,现观察中,尚未增加。,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技能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组成。健康体适能是与健

17、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四 附录,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18、“运动自觉量表”在医学界己广泛应用了将近四十年,运动生理学家和医生们在为病人做运动测验时,都利用这个量表与病人保持沟通,受测者可以立即描述出当时主观上感觉的吃力程度。体能教练在指导学员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测量心跳频率的方法同时使用,以监测运动强度是否适当。柏格自觉吃力程度量表的内容:(见下页)伯格运动感觉量表(RPE)是一种主观衡量运动时感觉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心律不齐者。运动者根据疲劳程度来评估自己的数值。,骨折的AO原则 1、 骨折的解剖复位; 2、骨折端间的加压、坚强内固定; 3、无创技术; 4、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骨折的分类就是基于骨折的严重

19、程度、骨折的稳定性而考虑的,骨折的分类就是基于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的稳定性而考虑的,通常 AO 分类中的 A 类骨折为骨折程度较轻、稳定性较好,C 类则表示骨折严重、稳定性差。运动康复时应充分分析骨骼的力学状态,有的放矢地制定运动处方,有助于提高运动康复疗效。,参考文献,1步斌,侯乐荣,周学兰,韩海军,李良刚,张超慧,Maria Singh. 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2):1359-1366. 2017-08-08. 2戴闽,艾江波,范红先,张斌,帅浪. 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部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082-9085. 2017-08-08. 3戴闽,艾江波,帅浪,范红先,张斌.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973-975. 2017-08-08. 4艾江波. 运动康复安全评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D.南昌大学,2010.5杨静宜, 徐俊华. 运动处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王正真(译).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