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28533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课件导航,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握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2、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政策,明确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信念,增强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A教学引导,重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难点: 1、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3、正确评价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3、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热点: 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教学,联系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是当今中国的现实任务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一些热点问题,如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0 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关系等。,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基本概念 五种经济成分;没收官僚资本;过渡时期总路线;赎买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加工定货包销;代购代销经销;公私合营;定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基本线索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4、、特征和基本矛盾;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B教学要点,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C教学内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上,

5、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名字,并认为它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途径。,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6、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2、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它是处在

7、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正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的性质,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再次做出深入地论证。,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近代中国面临两项根本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二项任务即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

8、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 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

9、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10、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两方面的原因,“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鸟的两翼丰满了,鸟的主体才能腾飞起来。即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通俗解释:主体和两翼,具体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

11、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

12、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条件有:,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现。,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

13、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到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背景: 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但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比较大,贫富分化逐渐开始。,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土改后,互助组很快在农村中相当普遍的发展起来。第二阶段: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14、草案)。,草案指出,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的表现在两种积极性上,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当不能忽视和粗暴的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互助组。第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15、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基本完成: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发展:1954年底,互助组从1951年底的400多万个发展到近1000万个;初级社从1951年底的300多个增加到1953年的1.4万个。1954年秋为10万个,1954年底猛增到48万个。,3、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方针: 在推进手工业合

16、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完成: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手工业的合作也基本完成了。,4、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的政策。 采取这样的政策,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7、的阻力。,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中共中央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标志。,1、社会主

18、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1952年: 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1.8%,资本主义经济是6.9%。 1956年: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1952年与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对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表征,1.政治制度:国家制度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19、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起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文化制度:初步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

20、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六大再次肯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图片来源:人民网,伟大成就,年农业总产值达亿元(按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原定计划的,比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粮食产量达万吨,比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棉花产量达万吨,比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 。 “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

21、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1956年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典型成就:鞍钢、“一汽”等评价: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一届人大: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教学思考,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

22、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 3、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邱石:共和国重大事件决策实录(第二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6、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 7、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E教学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